醉拳

动作片香港1978

主演:成龙,黄正利,袁小田,石天,冯敬文

导演:袁和平

 剧照

醉拳 剧照 NO.1醉拳 剧照 NO.2醉拳 剧照 NO.3醉拳 剧照 NO.4醉拳 剧照 NO.5醉拳 剧照 NO.6醉拳 剧照 NO.13醉拳 剧照 NO.14醉拳 剧照 NO.15醉拳 剧照 NO.16醉拳 剧照 NO.17醉拳 剧照 NO.18醉拳 剧照 NO.19醉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16:28

详细剧情

  广东武术界名人黄麒英自儿子黄飞鸿(成龙)小时候起就严格训练其习武,可惜黄飞鸿少年时代年轻气盛,经常用三脚猫功夫在外惹事生非,武学上一直无大的长进。直到某次较量中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且受到侮辱,黄飞鸿才发誓要拜苏乞儿(袁小田)为师好好习武。  由于苏乞儿懒于收徒,加上对黄飞鸿的人品很不信任,他开出了种种苛刻条件。为表决心,黄飞鸿一一应允并努力将它们全都实现,终以真心将苏乞儿打动,令其将醉拳传授给了他,黄飞鸿渐从一名莽撞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见义勇为的年轻人。

 长篇影评

 1 ) 成龙电影《醉拳》&《醉拳2》简评

在成龙壮观浩繁的电影作品中,《醉拳》和《醉拳2》两部影片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78年,《醉拳》和《蛇形刁手》这两部同由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电影作为香港功夫喜剧片的经典之作,不但确立了这一电影类型的基本模式,而且也奠定了成龙在香港影坛作为武打喜剧明星的地位。从《醉拳》开始,成龙在银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并由此正式走上他的成功之路。此后的成龙,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兼任导演、编剧,都获得了对影片的署名权 ―― “成龙作品”。1994年出品的《醉拳2》,不但上映时好评如潮,而且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佳片之一,加上随后上映的《红番区》也在美国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标志着“成龙电影”开始真正地走向世界。同时,《醉拳2》和《红番区》作为第一批在中国大陆获准以胶片形式上映的“成龙电影”,也标志着其对内地市场的成功开拓。

虽然两部《醉拳》拍摄的时间相隔久远,但在人物和故事情节上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和连续性,相比之下,前一部注重表现黄飞鸿学习功夫和本领时的进步,比较外在;而后一部则更重视表现黄飞鸿人物内在思想的成熟。在《醉拳》里,成龙扮演的黄飞鸿顽皮好动,不愿意认真练功,却喜欢打架冒险,富于正义感但是缺乏对自我的道德约束。这样一个“功夫小子”的形象,在今天看来并不能让人完全接受,但却与当时功夫片的整体风格相关,因此,可以说,《醉拳》与当时其它的功夫片相比,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仍带有一定的世俗功利和享乐主义的倾向。而《醉拳2》则坚持80年代以来“成龙电影”逐渐形成的导人向善、弘扬正义的母题,和《醉拳》相比,对人物做了很大修正。成龙扮演的黄飞鸿尽管保留了一些少年天性和无伤大雅的缺点,但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则明显大大地增强了。影片还有意加强了父亲黄麒英的形象,增加了满洲武举人福民祺这一人物,作为黄飞鸿的精神引导者,他除了向黄飞鸿讲忍让、讲宽恕、讲正直这些个人行为准则外,还要黄飞鸿深明国家和民族之大义。因此,和《醉拳》相比,《醉拳2》里明显增加了更多积极的因素和成分。

这两部影片和成龙的其它作品一样,都没有涉及男女感情问题,“成龙电影”里的主人公始终是单独一人,没有确定的女朋友,即使有女友,两个人对手戏的设置也基本上无关乎情感的交流与剧情的发展,所以在“成龙电影”中基本上没有很煽情的感情戏和亲热戏,避免表现细腻的男女感情已成为“成龙电影”很明显的特征之一。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成龙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在观众心目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他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一些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像是邻家大哥,亲切和善,永远有未泯的童心和消耗不完的体力,身手敏捷而充满喜剧色彩,秉持朴素善良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但没有,也不懂得微妙丰富的内心情感,无法处理需要较高思辨能力的复杂问题。但也可能正因为如此,观众对成龙的崇拜和喜爱也是很独特的,在观看“成龙电影”时,我们除了可以通过主人公去宣泄心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之外,还能感到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并隐隐地带有一种心理优越感。

从《醉拳》到《醉拳2》乃至更为晚近的作品,“成龙电影”作为功夫喜剧的内核是一以贯之的,但在内涵和形态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醉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确显得有点儿简单粗糙,在一定程度上有拼凑和粗制滥造之嫌,其中的打斗场面和后来的影片相比也缺乏趣味和新意,节奏也相对较慢。但到了《醉拳2》,“成龙电影”已经历了一个逐步走向现代化、都市化和国际化的过程,因此,《醉拳2》的故事背景和《醉拳》相比就显得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和都市生活,剧中人物也开始具有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影片的节奏、风格和镜头语言上也更具有现代电影的特征。同时,影片的内容也能够超越华语圈而被更多的不同语境下的观众所接受。

1995年,作为和《红番区》一起以胶片形式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第一批“成龙电影”,《醉拳2》有意加强表现对香港民族身份的回归与认同。影片选择了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主题,英国人开始在影片中破天荒地成为反面对象,他们盗运中国国宝,尤其是从满州人手中抢走中国皇帝玉玺的情节,更是含有对香港百年命运的影射,而玉玺最后的失而复得,也象征了对日渐临近的“九七”香港回归的致敬,其中既含有面对“九七”巨变,香港人在文化心理上迫切的归属感,同时,从市场意义上看,与大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契合使得“成龙电影”成功地开拓了内地市场,也使得此后的每一部“成龙电影”都能够非常顺利地在内地发行上映。

与观看其它的娱乐电影相比,观众在观看“成龙电影”时,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影片的内容之中的情况较少,而更多的时候是维持一种“出戏”和“入戏”的微妙平衡之间,也就是说,观看“成龙电影”和观看歌舞片的效果极为相似,这不仅是指“成龙电影”本身在武打动作中融入了很多舞蹈的动作和节奏,比如《醉拳2》最后一场打斗戏里成龙就有很多霹雳舞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观看编排精巧的打斗场面时,和观看歌舞一样,他们是抱着一种纯粹欣赏的心理,希望看到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动作设计,看到成龙非凡的身体素质,甚至愿意看成龙富于喜剧色彩的弄巧成拙,而无需像观看剧情片那样对影片的主题和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片中打斗场面设计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具有一种独立观赏价值的视觉奇观。正因为绝大多数的观众是抱着这样一种超然于电影之外的看客心理,所以大家在观看“成龙电影”时从整体上说,大脑是轻松的,心情是愉快的。

《醉拳》精彩片段:http://v.yinyuetai.com/video/2892054

《醉拳2》精彩片段:http://v.yinyuetai.com/video/2892324

 2 ) 浅论《黄飞鸿》(一)

前言:《黄飞鸿》系列电影超过百部,从1949年到现在,为什么同一个题材的电影可以演这么多次?为什么到今天《黄飞鸿》仍然有人拍、有人看? 答案就是:《黄飞鸿》系列从一开始就是香港武侠电影人的倾心之作。从演员到幕后,只要涉及到"黄飞鸿"的名号,都有真正会武功的人在为这个系列努力(恶搞电影除外)。香港演艺界的武行有的有家族背景,有的有班底派别,而能够接手《黄飞鸿》系列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可以说《黄飞鸿》系列电影是香港乃至世界动作电影仰视的圣殿,拍武侠电影的人嘴上不说,哪个不想拍黄飞鸿?因此,说香港电影人前赴后继制作《黄飞鸿》电影丝毫不夸张! 正文:: 关德兴时代——香港剑侠片从打打杀杀的花架势,到侠义与真功夫并重的转折点。影坛上出现了一位医德武功超群,沉稳威严的武者。从那时起香港的观众就看到了涣然一新的武打场面——人物用身边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做武器,精心设计的见招拆招;看到了以武止暴、以德服人、激扬向上、报效国家的侠客。 《醉拳》:相信1978年成龙主演、袁和平导演的电影《醉拳I》出现的时候,没人把此黄飞鸿与关德兴先生的黄师傅形象相提并论。然而,这个年轻气盛、插科打诨的黄飞鸿依然赢得了广大影迷的赞赏。成龙钢筋铁骨,技巧新鲜,醉拳打得虎虎生威,招式灵活多变,再加上超级搞笑的表演,让观众不得不在赞叹中喜欢上了他。而1994年《醉拳II》的推出让人有点瞠目结舌的感觉.至少我觉得很多武侠和喜剧片的诱人因素在其中都有体现。这部电影武打设计紧扣剧情。黄飞鸿的两套醉拳——前者从张扬松弛到迷乱心性,后者从亦步亦趋到刚猛无敌,把他的个性和成长演义得丰满而有章法,充满趣味和震撼人心的张力。搞笑的小妈\鸡骨草\黄飞鸿,用严肃版黄麒英反衬,把大银幕充斥得绚丽多彩。 电影中飞鸿扇子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句子虽是编剧借鉴的,但绝对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酒的本性.欢快豪气的主题歌,在成龙底气十足的演唱中,观众开心不已,也有不少感悟。题外:两部醉拳成就了银幕上年轻的黄飞鸿形象,也成就了成龙的一个银幕经典。另外,虽然是袁和平天马行空武打风格的忠实拥护者,我不得不承认刘家良拳拳到肉的武打设计在《醉拳II》里征服了我。

 3 ) 影史最特别的一版黄飞鸿

重新打分,就冲龙叔和一班武行前无古人也很可能后无来者的搏命演出,多加一颗星。

小时候看只注意到打得精彩,长大再看才会琢磨“这动作怎么做的,这场面怎么拍的?”细想之下会敬佩、会心疼、会觉得匪夷所思。真摔真打真砸甚至真的跳进炭火,谁敢这么玩?感谢龙叔和那个时代的优秀电影人,用难以超越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无法复制的作品。

这部影片更是把传统武术片的硬桥硬马、成龙风格的动作喜剧和老香港电影的短平快爽片路线完美结合。同时也用一个“顽劣冲动”的黄飞鸿形象表达了对醉拳的别样理解,人们皆看到醉拳的随性洒脱,却少有思考其缺陷和背后的拳理,那就是过犹不及:微醺让人痛觉降低、勇力加倍,烂醉则使人失去理智、不堪一击。当然,这背后蕴含的其实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庸、分寸、克制的重视。

同时,传统武术的价值内核也少不了一个“仁”字,仁义在践行时免不了要做出义举,习武之人在某些情况下更是免不了要以暴制暴,这种行为背后的动力一定包含着一种激情驱使的朴素正义感。影片前半段的黄飞鸿正是这种朴素正义感的极端代表,后半段浪子回头的黄飞鸿才渐渐懂得了分寸和克制。这其实是武术片的常用主题,但影片没有止步于主人公经过磨练,提升心性,终成一代宗师的套路。影片最后,还是让黄飞鸿用“冲动”的方式完成了义举,用工业酒精灌醉自己,打出六亲不认的醉拳解决了战斗,当然他也付出了代价,双目暂时失明。据说原版结局是黄飞鸿因为酒精中毒变成痴呆了,这样可能更有震撼力,但我相信这是观众难以接受的。

无论如何,用这种反常规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大众化的主题,使得这版黄飞鸿形象可以称得上影史最特别的一版。

 4 ) 刘家良的《醉拳2》(2005.08)

就喜剧动作片这个领域而言,一般人以为是由成龙首创的。其实,在成龙成名之前,刘家良所拍的《神鞭》等片中,已经可以看到后来一度霸占影坛大半壁江山的喜剧动作片的许多元素。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成龙确实是喜剧动作片的集大成者。
《醉拳2》虽由刘家良导演,但其风格还是和袁和平导演的《醉拳》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动作设计,都是冲着成龙来的,差别也不是很大。在香港,一般认为,刘家良的动作是“南派”的,而袁和平的动作是“北派”的。但我以为,这更多是指他们的师承,而不是指他们动作设计的风格。刘家良和袁和平两人在喜剧动作的设计方面,还是有很多互为参照的地方的。
就个人观感而言,我认为《醉拳2》毫不逊色于《醉拳》,只是《醉拳》占了一点先入为主的先机,具有更大的经典意义罢了。

 5 ) 对于 醉拳 2 的评价

看过很多动作片了。包括醉拳系列的 也有很多了,可以说 这一部是印象最深刻的,不给4分对不住自己,给5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更好的,4分算是比较合乎逻辑了
典型的 早期香港电影,各种bgm配乐简直好听到无敌了。情节铺垫的还不错
几场打架还记忆犹新,开始的火车底下小试牛刀,街头喝xo信手拈来, 大结局喝工业酒精拼命一搏
关键是那个满清最后一个武状元之死也让人感觉想表达点什么。
唯一的缺点就是刘德华的客串,完全没必要呀
还有最恶搞的后来居然出来了个初音版的打斗,神同步啊,笑死人了
在90年代以后的动作片里面能和这部媲美的 我估计只有精武英雄 了

 6 ) 单纯和《醉拳》第一部比较

与醉拳第一集相比,醉拳2的劣势有:

1、主角成长不明显。《醉拳》主角从玩世不恭到日渐成熟稳重,是经过一次次不同类型的闯祸后,吸取教训成长的,而《醉拳2》则不断从主角父亲或后母嘴中强调不要闯祸凸显主角的顽劣,但问题主角一开始抱打不平,有民族情结,对其他武师的挑衅用体面的办法解决,均比1的小男孩起点高出不少,属于强行提升。

2、帮助主角成长的角色没有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1里面主角的成长都有伤害帮助他的配角,但2的刘家良单纯被奸人害死,主角老爸是出手太重激起主角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本能反抗反应,没有1那种层层推进的感觉。

3、工具人太多。出场角色例如刘德华、刘家良,其实删除也可以把故事圆上,跟上面第二点提到的缺点类似,虽然刘德华的角色在醉拳3是主角,但后续铺垫没有交带,刘家良的背景也是一句说话带过,虽然都是为主角成长服务,但相比1对配角的刻画,也是逊色不少,虽然1除袁小田的刻画外也好不了多了。

4、打斗功夫吃老本。醉拳1的功夫为袁和平精心设计,其中最精彩、最吸引、最有创意的属因主角没学成醉八仙而自创的何仙姑拳,到了醉拳2,亮点以及逆境逆转的关键依然放在何仙姑拳,最后取胜居然是单纯的酒精对主角的痛感麻醉后的蛮干,唯一比1出色就是成龙已经成熟的杂耍式动作还有搏命的特技演出。

其实和警察故事系列一样,我从小都是先接触第二部,印象也十分好,但现在了解越来越多电影背后的事以及重温第一部后,发现续集通常难以超越第一集这句话真不假,因为有巨大成功的第一集,必然开创很多经典点子,续集照搬来对一路过来的观众来说缺乏新鲜感,但对新时代初接触的人却是在前面基础上修补加强,观感更好,可以醉拳2在某些方面做得还没有第一部好,也是遗憾。

 短评

这里面我居然最喜欢梅艳芳的角色,虽是后妈,却疼黄飞鸿疼得不行,关键这角色还是即笨笨的又可爱的感觉!

5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最迷人的部分还是民俗的市井人情耍贫嘴,梅艳芳真的好可爱啊

1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经典之作,那时候的港剧基本上部部经典

13分钟前
  • 少数派的报告
  • 推荐

成龙功夫喜剧的巅峰,梅姑实在是太萌了。

14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真他娘的好看

15分钟前
  • paracelsus
  • 力荐

中国大陆

20分钟前
  • 蛮吉
  • 还行

终于知道为啥那么多人不待见十二生肖了……基本上跟这部讲的是差不多的故事瓦。成龙还老了。而且还没有梅艳芳那么出彩的角色。

23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还行

★★★★ 醉拳三部曲数这部最好

26分钟前
  • 髦髦
  • 推荐

比成龙大8岁的狄龙演爸,比成龙小9岁的梅艳芳演小妈。成龙和刘家良唯一的一次合作,一个张扬,一个正统,武打理念多有碰撞,整体打斗风格和78年的第一部发生很大变化。片尾成龙vs卢惠光的对决还是很有看头,醉拳vs无影脚,先招式后气势,展现了“形醉意不醉”的醉拳精髓。梅艳芳的角色较出彩,增加了喜剧感。主题曲:世上只有爸爸好

30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成龙拍过的所有古装动作片里,这是最好的一部;梅艳芳和狄龙作为配角光芒四射。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虽然老派,但是有老派的成熟。梅艳芳的喜剧感真是绝了!狄龙也是戏路极广,年轻时楚留香,上了岁数心软阿伯,看片尾花絮,成龙从梯子上掉下来,狄龙拍他大腿,仍是老派长辈的样子。刘家良开篇那段打真是精彩,现在找不到这么侠气的中老年男子了。

39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与其说这是《醉拳》的续集,其实它更向徐克的《黄飞鸿》靠拢,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黄飞鸿》的影子,尤其是那仁者的大侠形象以及家仇国恨的剧情,虽然剧情还是同第一部一样简单,但它肯定不如前者来得轻快,为了多挤几位明星,连人物的塑造都很流于表面,醉拳的招式也不及前者丰富,粤语居然还是配音的?

43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较差

功夫片巅峰之一

46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推荐

梅艳芳演成龙的妈妈,这个梗我可以笑一年

51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虽然不喜欢成龙 但是这个片比醉拳三好1倍至少

55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最后十多分钟的高潮戏可列入影史动作艺术的巅峰了,杂耍、节奏、空间、道具、蒙太奇,每一个点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年的东南亚动作片只是在某个点上突出,整体还是薄弱,很多时候不过是观赏身体奇观。

5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他今天抢走你的玉玺,如果你不制止,他们就要拆你的长城,那我们子孙以后想看国宝,恐怕只有到外国才能看到。”今天再看这部电影格外感慨,那时候的港人真的有家国情怀。

1小时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梅艳芳表演得真好

1小时前
  • Lucifer
  • 推荐

终于补上老经典,不过对成龙实在不感冒,倒是梅姑亮眼

1小时前
  • yoyomygirl
  • 还行

我以为是续集呢

1小时前
  • 仓郡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