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动画片美国2018

主演:格雷格·T·尼尔森,霍利·亨特,莎拉·沃威尔,赫克·米尔纳,伊莱·富西尔,凯瑟琳·基纳,塞缪尔·杰克逊,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鲍勃·奥登科克,布拉德·伯德,索菲亚·布什,乔纳森·班克斯,约翰·拉森贝格,金伯利·阿代尔·克拉克,托亚·特纳

导演:布拉德·伯德

播放地址

 剧照

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2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3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4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5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6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3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4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5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6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7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8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19超人总动员2  原声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3 00:35

详细剧情

暂无简介

 长篇影评

 1 ) 《超人总动员2》夸张和搞笑背后的现实意义

【包含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阅读。】

我对这部续集期待了好久,北美先于国内上映,于是媒体评价一放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国外影评人的感想。等到终于看完电影,再翻翻中文影评,完全说得不像一部电影。这部片子不只是个搞笑酷炫的合家欢动画片,Brad Bird花了14年打造出来的续集里包含了很多他想传达的信息。

【家庭劳动的价值】

Mr. Incredible当全职爸爸,恐怕是这部电影前期宣传的最大卖点,也是这部续集和第一部最大的反转。

爸爸带不好孩子,恐怕已经是个全球通用的梗了。Bob当超级英雄能上天入地,结果带个孩子手忙脚乱。这部分剧情承担了全片大部分笑点,可是在搞笑背后,我们应该看到它不同于网络流行梗的地方:

首先,Bob在妻子有机会获得一份好工作的时候,主动提出承担照顾全家的责任,让妻子能安心工作。这一点看似简单,但恐怕很多男人都做不到。

第二,Bob遇到困难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想办法克服。做不出算术题,就整晚研究;女儿的爱情遇到问题,就帮她制造机会(虽然有点帮倒忙)——顺带说一句,看人家的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情窦初开,从来不会嘲笑或打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Bob从一开始觉得带孩子容易,到向Lucius(国内字幕好像翻译成路易斯?怎么想的)和衣夫人求助,逐渐认识到了家庭劳动的难度和意义。待在家里照顾孩子,并不比打击超级罪犯轻松,而且两者一样重要。甚至Violet最后主动留下来照顾Jack-Jack,而不是和Dash争着去当英雄,也是这种价值观的传递。

为什么说这个很重要?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全职爸爸,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不外出工作就是“被养”的状态,赚钱的人才是“养家”的那个。这种想法其实忽视了家庭劳动的价值。全职父母也是一份工作,而且是24/7不停歇的。这部电影用一种娱乐的方式展现出全职爸爸的困难,也是在强调家庭劳动的价值。

然而,一批喜欢第三人称指代自己的营销号,一上来就给这部电影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签,说它不纯粹。看到这个我白眼都翻上天了——凡是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的表达,世上根本不纯粹客观的艺术作品。说不纯粹或不客观,只是因为他们不赞同罢了。

何况,这些连术语都用不对的营销号(女权=“女性权利”,不是“女性权益”谢谢),为什么对性别平等如临大敌呢?动不动就攻击政治正确,请问宣传性别平等、种族平等、人文关怀,有什么不对吗?究竟什么样的人看到性别平等、种族平等会反感?也难怪国产片总爱拍中年油腻男人精神出轨初恋情人,再回到糟糠忠贞妻身边,这样“政治不正确”的故事了。

【新媒体时代的营销】

Deavor兄妹第一次见三个超级英雄的时候就说,如今要达到合法超能力的目标,就得营造超级英雄好的形象。用国内当下媒体的话来说,就是得立好人设。为了这个人设,超级英雄得戴上摄像头工作,当起兼职主播。

Helen(国内字幕好像翻成了荷利,也不知道为什么,Holly明明是配音演员的名字)和Evelyn在酒会上的一段对话也很有趣。Evelyn问Helen,她和哥哥,一个设计所有产品,一个负责营销,哪个更重要?Helen回答,乐观地看呢,当然内容重要了;但是愤世嫉俗一点的话,如果会营销,买的是什么并不重要。Evelyn回应说,是啊,如果我造出了宇宙飞船(大意,细节记不清了),我哥哥可能也会包装成足部按摩器。

是啊,如今所有的营销,都在追求短、平、快——人要突出人设,也就是标签,要把复杂的人格压缩成一两个词;产品要接地气,复杂的航天技术没几个人能理解,足部按摩器人人用得上啊。我们的自媒体不也是这样吗,前不久火爆的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明明是讲女性婚姻失败后自强自立的电影,却被一些营销号包装成“精致女孩是这样过的”。只要包装得好,标题够耸动,就有流量,内容并不重要。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请看下一点——

【屏幕的奴隶】

反派屏霸,Screenslaver,字面意义就是,屏幕奴隶主,而被屏幕控制的我们,都是屏幕的奴隶。在Helen潜行追踪屏霸的同时,屏霸播出了一段非常令人深思的信息。大意是说,如今人们都坐在屏幕前面,抛弃了现实生活:不去旅游,只看旅游节目;不去运动,只看体育比赛。所有东西都要包装成一个节目,在屏幕上放出来。

是啊,如今各种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好看归好看,也占去了我们许多时间。我们没空去创造自己的经历,于是就看别人的视频:看别人吃东西,看别人养猫,看别人打游戏。看起来要丰富自己的人生更方便了,但我们也习惯了走这样的捷径,被动地接收信息。

有人把反派的理论解读为告诫如今离不开手机的一代人,但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首先,这部续集的时间线是紧接着14年前那一部,大家也注意到了,电影里手机并没有普及,大家打电话还是用座机,不存在手机控;第二,对手机的依赖,和上面反派叙述的问题,并不完全重合。

屏霸背后的人,Evelyn,成为反派的动机是当年父母的死亡。父亲过于依赖超级英雄,却放弃了最直接最有效的避难方式,执着地给超级英雄打电话而不肯躲避,结果遇害。看多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我们,会不会内心深处也认为,危难时刻会有别人来拯救?Bill Maher也有过类似观点,认为超级英雄电影让人对灾难无动于衷,总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人来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他就是这种心态,造成了一些人把Trump当作救世主。

虽然Bill Maher的结论值得商榷,但他的确没夸张视觉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力。Jack-Jack大战浣熊的开端,就是小宝宝看见电视里演坏人偷窃,一个英雄式的角色出来制止。这里的镜头语言非常精准,电视里戴眼罩的小偷,摇到窗外有着同样形状“黑眼圈”的浣熊。可怜的浣熊,只是想在垃圾里找点吃的,结果被当成罪犯。

更别提各路真人秀明星和网红给人的影响了。从卡戴珊家的拜金生活,到你朋友圈里看到的岁月静好,都是一种包装好的表象,却引起围观者无尽的焦虑。女孩们过分注重外在,花大把的时间金钱减肥、整形,就是媒体持续轰炸的结果。而她们就像Evelyn的父亲一样,执着地依赖于一种幻想,却看不到这种导向的荒谬之处。

【有钱人的为所欲为】

电影最后,当反派Evelyn落网,看似皆大欢喜的时候,Violet说了一句话:她这么有钱,恐怕在监狱待不了几天就出来了。就是这句台词,足以把这部电影和那些大团圆结局的英雄片划分开来。

传统电影里,总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拯救世界,而坏人也就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当好人把坏人打倒,世界就得救了,甚至坏人的百万大兵都会立即停止战斗。通常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世界又恢复了平静。

但Brad Bird偏偏加了这一句愤世嫉俗的话,把人拉回现实中来。有钱人似乎总有特权,而世上的罪恶也不会一下子消除。也正是Brad Brid这种思路,才会有这个系列的开端——超级英雄拯救完世界之后发生了什么?

他们要面对索赔,要结婚生子,要面临中年危机,要被老板骂,要担心孩子的成长;被政府当做累赘,被民众当做破坏狂;拼了半辈子连个像样的工作都难找,全家几乎流落街头,而有钱人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扭转局势,甚至帮助自己逃脱制裁。

是不是很现实了呢?

 2 ) 续作多保守,《超人总动员2》却是皮克斯近年最大胆的冒险

必须承认《超人总动员2》剧本上有诸多缺陷,但我仍然认为,它是近年皮克斯最为大胆的尝试。无论谍战片氛围营造,还是动作戏调度的绝佳想象力,又或是对模式化表演的反叛。它不完美,但是再一次长出了锋利的棱角,让人看到那个永远另辟蹊径的皮克斯。

2004 年,当《超人总动员》以一副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大屏幕上时,观众们都被影片所征服,连著名影片网站 Metacritic 也给出了 90 的高分。迄今为止,好莱坞已经涌现了无数的超级英雄电影佳作,可《超人总动员》依然是超英电影在 Metacritic上的最高分。

因为《超人总动员》的横空出世,实在是太具有颠覆性了。

在超英电影还未流行时就拍出「反超英」的合家欢电影,又是好莱坞首部以人类角色的 3D 动画电影大作,《超人总动员》的企划本身就已经非常具有开创性了。然后再加上绝佳的造型设计和表演,严丝合缝的剧本结构,大胆而流畅的镜头语言和谍战电影风格的爵士配乐——这样的电影,想不火都难。

《超人总动员》的粉丝一直在翘首期待这部作品的续作,可是皮克斯的续作有《赛车总动员》系列的前车之鉴,粉丝心中难免又会有些忐忑不安。

十四年过去了,连当时还是小学生的观众都开始逐渐踏入社会了。超英电影早已大量占据电影屏幕,以人类为角色的 3D 动画电影大家也已经司空见惯。当年《超人总动员》最开创性的几点,现在看来已经没什么大不了。

立法限制超级英雄?这设定恐怕连小孩都不会觉得有多酷,现在连《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都在这么拍。被生活的重负给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超级英雄?日本那边像《天体战士》这样的搞笑日常片一拉一大把,甚至国内也有动画拍这个题材,早就不新鲜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终于迎来了《超人总动员2》。作为粉丝,你对《超人总动员2》是否满意呢?

对于不同的观影者来说,看重的可能是电影里的不同层面。失去了「颠覆者」的光环,《超人总动员2》以原有的框架可能很难让观众再次感受到新意,也自然有相当多的粉丝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叹。可是换一个角度来想,却未尝不是给我们一次重新审视布拉德·伯德和《超人总动员》系列的机会。

在我看来,单从剧本角度而言,这次的《超人总动员2》由于先天性的缺陷很难再做到前作故事的高度——我稍后再解释这一点——然而,《超人总动员2》依然做出一些非常大胆的决策:

它不仅保留了布拉德·伯德颇有标识性的作者化视听语言风格,而且比以往更加敏锐的抓住了一些时代性的议题:例如女性社会职能的变化,媒介控制下的拟像社会,以及很少有影评人提及的,对粉丝文化的重新认知。

系列的续作往往是保守的,创作者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毕竟总有前作粉丝作为挥霍的后盾;可《超人总动员2》却选择了相当激进的姿态。这种大胆让我觉得相当可贵,尤其是在皮克斯已经逐渐向迪士尼靠拢的当下,《超人总动员2》甚至给我一丝皮克斯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创业激情的感觉。

我曾经在影评中写道「《寻梦环游记》代表了最好的皮克斯,也代表了最坏的皮克斯」,但对于《超人总动员2》,哪怕它在剧本上为人诟病,我却反而对皮克斯重新有了期待。规规矩矩做出讨所有人欢迎的答卷,那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皮克斯。反而是古灵精怪,有棱角也有缺陷的皮克斯,才更加体现它的活力。

因为缺陷可以逐渐弥补,而锐意大胆的精神丢掉了,却难以再找回。


在评论《超人总动员2》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超人总动员1》的开创之举。

2004 时,超级英雄电影还并不流行,无论是漫威宇宙的开山之作《钢铁侠》,还是众多影迷推崇的诺兰作品《蝙蝠侠:黑暗骑士》,都要等到 2008 年才出现。除了福斯的《X战警》和索尼的《蜘蛛侠》系列等少数作品市场表现良好之外,超英电影整体仍然处于低迷状态。

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拍超英片具有非常大的危险。可《超人总动员》不但拍了,而且大胆选择了「反超英」的方式:由于超级英雄被法律禁止活动,主角一家不得不选择适应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将要面临的中年危机,超级英雄们也会遇到。

我们的超能先生不像寻常超级英雄一样有着令人艳羡的健美身材,反而是一位大腹便便、头发稀疏的中年发福男子,只有健硕的胸肌还能依稀看出些当年意气风发的痕迹。而弹力女也从英姿飒爽的超英女郎,蜕变成了忙于处理家务的万能家庭主妇,还不得不腾出手来应付抚养子女过程中的各种麻烦。

「反超英」的故事背景与中年危机、家庭矛盾的主题被导演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巧妙地融合起来,以轻松欢快的基调让观众容易接受的同时,却又借超劲先生(Syndrome)之口表达出更深度的思考——「当所有人都成为超人,也就没什么超人了。」

如果说「反超英」本身还不够颠覆,毕竟好莱坞大片虽然不敢轻易这么玩,超英漫画里却早有类似题材。不过《超人总动员》还做到了另一件当时好莱坞动画业界不敢尝试的事情:用 3D 动画表现人类角色。

因为在当时,3D 动画技术还不成熟,渲染粗糙,表演僵硬,这在表现人类角色时非常容易陷入「恐怖谷效应」——如果一个 3D 动画角色有着人类的模样,却感受不到生命力,行为举止透着怪异时,观众只会觉得可怕而难以移情。

2001 年日本 3D 动画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

无论是皮克斯早期的《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还是梦工厂的《史莱克》、蓝天的《冰河世纪》,都巧妙地利用了玩具、怪物等非人类角色来回避这一难题。而日本以人类为主角的 3D 动画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当时在技术上已经登峰造极,却依然遭遇惨痛失利。

当布拉德·伯德向皮克斯提交《超人总动员》的原案时,人类角色反而是比超英题材更大的冒险。他的解决方案是采取好莱坞二维动画黄金时期夸张的讽刺画(caricature)似的造型和表演风格来塑造角色,颇有几分米尔特·卡尔(Milt Kahl)当年的神韵。这种讽刺画风格的人类角色既避免了观众陷入恐怖谷效应,同时也避免了迪士尼式软萌可爱的同质化倾向。

如果概括性地总结这两点,那么就是:做题材新颖的合家欢故事同时又在成人眼中具有另一层深刻意义,以及别树一帜的造型、表演风格

这是皮克斯区别于迪士尼的优势,却也是皮克斯一直以来打不开中国市场的劣势。哪怕我们影迷们再推崇皮克斯,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眼中,皮克斯的故事是另类的,造型和表演也是另类的。

《寻梦环游记》首次为皮克斯赢得了中国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可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它本质上是向迪士尼同化后的结果,一个没有任何棱角、完全讨大众喜欢的家庭向童话故事。

甚至,我们看到连皮克斯自己的造型、表演风格都完全被迪士尼同化了,也开始用圆润的轮廓、流线型的线条去强调孩童般天真无害感,以此诱发观众的共情。而格林·基恩标志性的表情库(stock expressions)在统治迪士尼长达 30 年之后,终于也开始占领皮克斯。

这是迪士尼在造型和表演上能够获得大众欢迎的最大法宝,它足够安全,但也丢掉了创造力。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所有迪士尼主角几乎都变成了《小美人鱼》的爱丽儿公主,只是批着不同的皮在客串罢了。

每当看到这种表情,我就都会产生把他们眉毛撕下来的冲动……

我并不喜欢迪士尼这条一味「追求安全」的路线,但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迪士尼路线本身好不好,而是皮克斯应当有自己的模样。

不是所有动画公司都应该成为迪士尼,那反而会失去了自己。

所以对于《超人总动员2》来说,我最看重仍然是它锐意进取的部分。再一次从迪士尼风格的阴影下挣脱出来,是皮克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而布拉德·伯德将这一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在剧本中,我们往往有外部故事(A 故事)内部故事(B 故事)的说法。A 故事从影片第一幕开始就会通过背景介绍揭露出来,是最显而易见的故事线;而 B 故事通常却要在第二幕才揭晓,它承载了影片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对于《超人总动员2》来说,A/B 故事都依然延续了上一部的做法:A 故事显然是超能先生一家如何再次让超级英雄身份合法化的过程,B 故事则再一次重申了家庭的意义。

影片从第二幕开始,A/B 故事开始交叉进行:弹力女外出拯救世界,超能先生留在家中养娃。这种对传统认知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反转是本片前期宣传种的最大卖点,不过在我看来,《超人总动员2》更巧妙的一点对两人个性上的补充。

我们看到第一部中弹力女擅长随意变形拉伸的身体去应付抚养、保护孩子时的各种突发问题,而这一部中,单人出击、不再有顾虑下的弹力女暴露出自己内心追求刺激的一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全新弹力女。

弹力女显然是 A 故事中的绝对中心。在弹力女拿到新摩托开始执行任务时,有一句相当有趣的台词,为我们揭示了她不为人知的过去:在与超能先生结婚之前,她实际上曾经是个飞车女!于是在骑上摩托后,弹力女瞬间找回了年轻时肆意张狂的姿态,被风吹散的头发更显得酷力十足。

这种成熟女性不经意间流露出过去的小秘密,让弹力女在性格塑造上远比前作的家庭主妇要丰满迷人得多。

只是在追逐悬浮地铁时,从家里巴小飞打来的电话让弹力女从飞车辣妹状态瞬间切换回到了家庭主妇,两种身份的转换显得相当自然,而紧急状态下的强烈身份反差对比也加强了弹力女的成熟女性魅力。

在 A 故事中,布拉德·伯德最大胆的尝试——恐怕也是皮克斯近年来最大胆的尝试——是让合家欢动画电影中的动作戏更加紧张和激烈

作为从孩童时期起就爱看《007》和《碟中谍》(60年的电视剧)的死忠谍战片爱好者,布拉德·伯德在《超人总动员1》中就展现了非常多的谍战片元素,尤其体现在弹力女为营救超能先生而潜入反派基地那一段中。

到了《超人总动员2》,布拉德·伯德更进一步加强了影片中的谍战片色彩,让本片成为合家欢动画电影中最具有惊悚、悬疑味道的存在。从电视台转播现场,到营救飞机上的政客,再到潜入屏霸基地,弹力女在整个第二幕中的桥段均以充满 60 年代复古风味,黑暗、神秘的谍战片基调呈现出来。

无论是盯着屏幕、脸上映着荧光的电视台主持人特写镜头的缓慢推近,还是突然现身的屏霸和之后一闪而过的弹力女特写的快速剪辑,都带给人合家欢动画片中久违的惊悚感受。说实话,连我都有些被吓到,何况是低龄儿童观众了——前提是如果他们没有在之前的剧情中睡着的话。

与此同时,《超能总动员2》在 A 故事中的动作戏相比前作来说要少了一些喜剧化的处理,而显得更加激烈。接受了真人实拍片的洗礼之后,布拉德·伯德在动作戏编排上的天赋在本作中展现得更加充分,无论角色在场景中如何腾转挪移,角色之间相互的位置却依然清晰,动作戏的强度也更有视觉刺激感。

看起来这应当是动作戏的常识,可实际上绝大多数动作戏导演做不到这一点。大量采用手持摄影机做出震动效果,以及满屏幕闪来闪去的特效,已经变成了动作戏导演弥补动作戏调度能力不足的一种常见逃避手段。

《超能总动员2》单从弹力女飙车和潜入屏霸基地两场动作戏上来说,已经是近几年来最为出色的超级英雄电影,没有之一。如果《复仇者联盟3》的动作戏能有此水准,剧本上哪怕再有瑕疵也会变得容易接受得多——

大家来看动作戏大片,不就是为了动作戏看得爽吗,打斗晃来晃去只看见激光biubiubiu,一到群架就变成「奔跑吧兄弟」,那算怎么一回事呀?

动作戏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枪在本片中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加了。可能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虽然《超能总动员1》中也有大量枪械存在,可是《超能总动员2》中,弹力女作为超级英雄第一次使用了枪械——用来开锁。这是谍战片中相当常见的桥段,但在动画电影中却往往会被认为对儿童来说过于危险。

这正是《超能总动员2》中相当大胆的地方。我要再次强调,如果只是动作电影,那么这种选择只能称得上合理追求,但放在合家欢电影中,这就变成了一种反叛。

在近代合家欢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中,好莱坞大鳄总是会尽可能追求故事和视觉层面上的保守,而尽量避免出现过于惊吓的镜头和强刺激的动作戏,可与之带来的是,保守的策略同时也会失去一些叙事上的可能性。

然而,在布拉德·伯德成长起来的 60 年代,充满悬疑和动作色彩的谍战片反而是儿童观众最为热衷的类型之一,哪怕会被吓到,可小孩子们依然兴致不减。布拉德·伯德实际上为我们重新带来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孩子尽可能提供安全的内容,真的是应当的吗?

而 B 故事里,原本特别男子汉的超能先生在处理家务、抚养孩子却是笨手笨脚,让人开怀大笑。

「硬汉带娃」其实也不是太新鲜的题材了,早在 1983 年约翰·休斯的《家庭主夫》(Mr. Mom)就已经充分展现了这一题材的喜剧潜力。让《超能总动员2》的 B 故事成功立住的根本,在于制作组如何通过一些小桥段和表演让超能先生的性格塑造更加丰满。

在总裁温斯顿·德沃尔提出,弹力女是第一阶段改变大众印象的最佳人选时,超能先生下意识地问出了:「比我还好?」为此还遭受了妻子弹力女的白眼。

在劝妻子接受温斯顿邀请并承担看家任务时,丈夫那副复杂纠结的模样,以及从电视里目睹妻子的成功后,一边在电话里恭喜妻子却一边做出痛苦的神情,简直堪称皮克斯近年以来最为有趣的表演。它一点儿也不模式化,又能让人捧腹大笑。

这是皮克斯很久已经没有做到的事情了。

即便是大受好评的《头脑特工队》,在拥有着近年皮克斯最有创意的故事和最成熟的剧本设计同时,在表演上却没能给人惊喜——回到我之前所说,它实际上也是在使用迪士尼所总结出的一套极度符号化的表情库在进行表演,有效,然而单调。更别提《寻梦环游记》了,表演上实在堪称刻板。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从《头脑特工队》到《寻梦环游记》以来的一系列皮克斯作品中的表演,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和迪士尼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了。这就很可怕。

(顺便说一句,非常讽刺的是我们许多人能看到日本动画里表情的过度符号化,却对好莱坞动画表情中的符号化倾向视而不见。)

皮克斯在《超能总动员2》中再一次找回了表演上的创造力,而这些表演被用来善意地讽刺我们许多男性心中潜在的大男子主义情绪。好在,片中却并未利用这一点去加强夫妻冲突,只是点到即止。在看到《超能总动员1》中战场上无所不能、职场上卑躬屈膝的超能先生之后,我们又看到了夫妻关系里超能先生的另一面,他的角色塑造也因此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尽管不情愿,超能先生依然选择了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从一开始以为看家是件简单的小事,消极态度来应对而被家庭琐事折磨得精疲力尽,再到最后真正意识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转而积极主动思考如何抚养孩子时,超能先生完成了自我的蜕变。

正如影片中 B 故事的主旨:「只要做好了,为人父母就是英雄。」

这其实是合家欢电影中比较少见的主旨。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电影让男女中某一方做出留守家中的牺牲,最终来讲述家庭的重要性——可是,正如片中第二幕开始那样,超能先生愿意为家庭而「牺牲」的心态并不是合理的。谁负责照顾家庭,不应该是一种牺牲,而只是一种选择。

许多电影中的男性,包括现实中的男同胞们,哪怕愿意承担家庭主夫的重担,也往往会认为陷入「被女人养」的心态。一旦有了「牺牲」心态,实际上两性的关系就已经不再对等。

这是《超人总动员2》B 故事中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无论谁主外谁主内,家庭职能的划分并没有「牺牲」一说,无论是做社会劳动还是家庭劳动,两者的价值并没有高下之分。


我在这里夸了《超人总动员2》那么多,可是前两幕的精彩,确实也无法掩盖剧本第三幕的缺陷。

在剧本写作里,如果我们有 A/B 两条分别代表角色外部与内部的故事线,那么通常在第三幕中,B 故事中关于主题的探讨,会成为 A 故事中最终战胜反派的关键钥匙。只有这样,从 B 故事中主角产生的情感动机,才能在最终 A 故事的高潮戏中成为制胜的推动力。

以《超人总动员1》为例,超能先生开始时太过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渴望再次冒险,而忽略了家庭才是他最重要的冒险。在全家被俘之后,超能先生充满愧疚的自白完成了他在角色弧上的补完,而重新认识到家庭重要性也成为他之后战胜反派超劲先生的制胜因素。

就这样,A 故事和 B 故事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

然而,《超能总动员2》中直到最后 A/B 故事也是两条平行线,并没有在第三幕的高潮中交汇。在对抗反派伊芙琳(屏霸)的过程中,由 B 故事带来的成长并没有化为战胜敌人的力量,「为人父母也是英雄」的主题在第三幕中几乎消失不见。

这也导致在《超能总动员2》在剧本结构上没有前作那般严丝合缝,最终高潮戏份自然也没有前作那么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而剧本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我一开始所提到的、来自《超能总动员》系列设定的先天性缺陷:虽然《超能总动员》确实拥有非常容易拓展的世界观设定,但由于主角一家的超能力源于对每个人性格与家庭定位的象征,一旦前作中的角色弧被完善,那么角色身上超能力与个性过于直接的联系反而会成为续作叙事上的阻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姐弟俩,巴小倩与巴小飞的情节了。

巴小飞快速奔跑的能力,实际上代表了男孩子精力最为充沛、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纪。前作中,巴小飞的精力旺盛曾经是让父母颇为头疼的大麻烦,可是在最终高潮戏中,父母放开了对巴小飞的限制,让他尽情去发挥自己的奔跑能力——这一刻,巴小飞的天性得到了释放,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达成了和解。

而巴小倩的隐身和防御立场能力,则代表了女孩子在最敏感的青春期时内心的不安和对外界的抗拒。前作中,巴小倩面对喜欢的男生时缺乏自信,也拒绝和家庭沟通,完全封闭自己的内心。

在最后的决战时刻,巴小倩从一开始对使用防御立场毫无信心,成长到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使用防御立场保护了全家。对防御立场的使用,在这里意味着巴小倩打开了封闭的心扉,开始构建起对自己的信心。

无论是巴小倩还是巴小飞,角色内心的成长,最终会以超能力的形式表现在外在,并且成为 A 故事中战胜反派的强大助力。而且由于所有角色的角色弧都在高潮部分汇集到一起,这才让最终的决战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可是这带来一个问题:这对姐弟已经在前作中成长过一次,角色弧得到了完善,巴小飞能够充分释放活力,巴小倩也走出了自闭——那么续作怎么办呢?

当然,我们可以为角色设定新的障碍,以此建立全新的角色弧。《超能总动员2》中,巴小倩就面临了青春期的新苦恼。但问题在于,这一新的障碍和她的能力(隐身和防御立场)不再具有前作那般直接的象征指向意味,那么在解决障碍时,就很难像前作具有无比强烈的情感冲击。

通常情况下,如果因为角色本身设定上的某些障碍导致续作角色弧很难写,那么续作往往会采用最俗套的方式:干脆让续作里彻底忘掉前作的成长,推倒重来,让角色再重新成长一次。

《超人总动员2》没有用这种办法,但确实也陷入了一些重要角色(巴小倩和巴小飞)戏份严重缺乏,并且角色弧缺失的毛病当中。

当然,影片试图引进温斯顿和伊芙琳兄妹作为新角色来弥补这一点。伊芙琳所创造的屏霸形象对于拟像的讨论颇有些鲍德里亚的影子,而温斯顿作为超级英雄脑残粉,却一反常态以完全真诚的面目出现,成为片中情节的最大反转,和前作对于粉丝文化的态度形成有趣的对比。

消费社会下视频媒介所营造的「超真实」幻象,以及对于偶像和粉丝文化的认知改变,成为《超人总动员2》中隐藏(虽然实际上很明显)的议题。更有趣的是,实际上相同的隐含议题也出现在了皮克斯前一部《寻梦环游记》中,我也曾经在《寻梦环游记》影评中提到了这一点。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另外写一篇来阐述最近皮克斯电影中的这一倾向,但这里就不展开了。

温斯顿和伊芙琳兄妹的设定和两人背后所隐藏的议题带来了一些亮点,只是另人遗憾的是,两个角色的塑造上都有些浅尝辄止的意思,没能在第三幕里担起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重任。


关于《超人总动员2》,我想说的就到这里了。我必须承认,《超人总动员2》在剧本上相比前作有着诸多缺陷,无论是先天缺陷带来的问题,还是在第三幕 A/B 故事融合上的处理上。

但我仍然认为,它是近年来皮克斯最为大胆的一次尝试。无论是谍战片悬疑、黑暗氛围的营造,还是动作戏调度上的绝佳想象力;无论是表演上对于模式化的反叛,还是再一次对家庭主题的完美阐释——这些都展现了皮克斯应有的模样。

它不完美,但是再一次长出了锋利的棱角,让人看到了那个永远另辟蹊径、勇敢创新的皮克斯。

希望未来的皮克斯不要忘记这种精神。

下篇,敬请期待。

长按二维码关注 带你读懂动画

 3 ) 等了14年的《超人总动员2》没有让人失望

2018年6月22日,《超人总动员2》如期上映。

而这距离第一部,已经过去了14年

在这14年里,超级英雄们用五花八样的超能力拯救了地球一次又一次,

漫威英雄发展到了4.0纪元,DC宇宙也已集结完毕,就连R级片《死侍》都拍出了续集。

超人,不再是观众心中唯一的超级英雄。

甚至还让人隐隐觉得有些过时,技能也有些LOW。

所以,在超级英雄泛滥的时代,《超人2》还能抢占一席之地吗?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目前,《超人2》拿下豆瓣8.4评分,超过了96%的喜剧片、88%的动画片。

再看看国外,IMDB评分8.2,烂番茄新鲜度96%

那么,阔别14年《超人2》到底比其他的英雄电影好在哪?

除去具有飞跃性发展的视听场面,以及更加逼真震撼的特效。

也不谈角色们的服装、头发,以及各种细节变得更加精致。

小猩更想说的是《超人2》里提及的反讽和发人深省的内涵

1

性别的分工

《超人2》最让人惊喜的无非是超人变成了奶爸,而妈妈成了在外拯救世界的英雄。

这一点很多人都已提到,但小猩想说得是:

事实上,《超人2》的故事在几年前已经完成,由此可以看出编剧的前瞻性。

毕竟现在好莱坞正掀起一股关注女性权益的风气。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如今“关注女性”“关注黑人”一样,在很多作品里仿佛是一种政治正确似的存在。

也就是说,“女性功能的放大”成了电影道德过审的必需品,就和国产电影里必须拥有阳光美好的大团圆结局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恰好和初衷是相反的。

因为并没有真正用心的想去表达女性权益,所以生硬加入的政治正确反而让人觉得不太正确,甚至最终感到厌恶。

但《超人2》是个异类,你可以看出,它是真心想要讲好这个问题。

并且幸运的是,它把这个问题讲好了。

在《超人2》里,传统的男性与女性功能进行了调换(爸爸做家庭煮夫,妈妈在外上班)。

爸爸开始发现带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外“工作”的妈妈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同时,它又没有把性别进行绝对的分工。

超人妈妈一边拯救世界,一边接儿子的电话告诉他球鞋放在哪。

超人爸爸在接到妈妈危险的消息时,不用15分钟就赶到身边。

于是,当影片出现这么一句话时:

Done Properly, Parenting Is A Heroic Act. Done Properly.

(做的好,为人父母就是英雄的行为。前提是,做的好)

你才会发现电影已经用非常自然、有趣的方式让你理解了所谓的“政治正确”。

2

反派的内心

很多人看完这部动画之后,觉得最大的败笔在于反派过于弱鸡

我认可这一点,不管是控制大众的道具一下就会被打掉,还是最后的高潮戏太短,都显示出导演对于大BOSS力量的着墨太少。

但就和许多人被灭霸吸粉一样,影片中反派角色的一段话也打动了我。

大意是:

如今的人们被屏幕所奴隶,我们不再走出门探究世界,我们也不再享受阅读独立思考,我们懒得发表自己的意见,依赖于超人们保护,用综艺节目和肥皂剧麻痹生活,被政客与商人随意操纵。

很可怕,但这不就是现实吗?

试想,如果影片中反派使用的眼镜真的出现,那真实的人类被操纵也是轻而易举的吧。

有趣的是,电影里逃离这种控制的方法仅仅是把眼镜拿下来那么简单。

可仔细想想,其实我们要逃离屏幕的控制,也的的确确就是把眼睛从屏幕上挪开而已。

到这里,反派不再是单纯的、一昧的为了钱财和权力地位而存在,

而是有血有肉,偏激但却又让人不得不深思的多面体。

观众在影片中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爆米花式的爽感,

而是在搞笑和娱乐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3

舆论的操纵

对于小猩来说,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其实是对“舆论操纵”的反讽。

全片有一个重要的主线:

就是超级英雄使用超能力的合法化。

结局也很美好,经过重重困难,最终也确实实现了合法化。

但暗黑的是过程。

影片开头,面对拯救城市却被责怪毁坏城市的超人一家,大财主说了一句:

“你看,他们只能看到你们对城市造成的破坏”

所以才有了后面大财主帮他们增加摄像头,设置采访,不断包装,直到让大众看见:

“超级英雄对城市有很大的保护“这个印象。

换句话来说,其实超人们一直在做的都是保护城市,但为什么前后结果如此不同?

不过在于舆论的操纵。

当超人们被包装好,大众看见了他们的付出后,舆论积极,超人们就可以顺顺利利C位出道。

否则,就是像电影开头那样,被诬陷,被误解,甚至落得几乎流落街头的困境。

而别忘了,能够包装他们的只有大财主。

幸运的是,影片里的超人遇到的是忠实迷弟财主,是打从心里想要偶像出道的狂热粉丝。

但如果他是黑粉呢?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局了。

4

总之,小猩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不论你是把它看作爆米花电影纯粹想爽一下,还是希望能获得意义借古讽今多想一想,都是不错的内容。

最后再给大家附上一些小干货

1、不用等了,片尾没有彩蛋。

2、片头有附赠的8分钟贴片短片——《包宝宝》。

这种附赠的贴片模式在国外其实很常见,但国内比较少,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走错场哦。

另外,这部短片在豆瓣上也有8.2的评分,所以还是可以看看的。

3、这部影片里有包含几处闪光效果片段,可能会对光敏性癫痫或其他光敏症的易感观众产生影响,如果有相关疾病的朋友小猩就建议不要看了哦。

PS:《超人总动员2》预告片中31-33秒,就有一处闪光画面,可以测试下自己是否会产生身体不适。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视猩球(微信公众号)

 4 ) 一个高级反派才是超英电影升华的重要因素

《超人总动员》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用了14年,这一家人着实非常讨人喜欢。

第一部里那个已经大腹便便的保险理赔员鲍勃先生终于在超人扶植计划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但戏如人生,世事总是不那么顺遂,全世界因为超能英雄们极具破坏力的保护行为,而发布了禁止使用超能力的法规。

在第二部中,因为一次大事件超人扶植计划就此歇菜,超能先生不得不再一次回归家庭,只是这一次回归的相当干脆,他由超能英雄直接变成了超级奶爸。

世界上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不多就是让男人来带孩子了。

超2里的鲍勃比起网上那些被晒出来的老爹们确实已经负责太多了。

但也着实状况百出——

给小杰讲故事,自己先睡着了;

巴小飞小学的数学题,看似简单,却让他熬了好几个通宵;

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青春期女儿的感情问题——

如果说第一部里的他是中年危机的丧,那第二部里的他简直都要丧穿地心了。

……

和路飞一样吃了橡胶果实的超能妈妈,这一次则因为做英雄时破坏值偏低,被选为超人代言人,为夺回超人的权利而奔走着。

这样的职能互换贯穿了整部电影,看起来笑料不断也非常有趣。

但导演布拉德·伯德并不只想做一部简单的爆米花动画片。

他想要的更多。

在第一部的时候他就已经把超人的存在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鲍勃救了一个想要自杀的人——结果被自杀的人状告他多管闲事;

他以身堵车,救下了一火车皮的乘客——却被乘客状告他的强行刹车导致自己受伤,并要求赔偿;

……

于是一个『禁止使用超能力』的超人世界诞生了!

第二部的时间线是完全接档第一部的,第一部结尾时的大钻头变成了第二部大事件的起因。

而在这一部里布拉德·伯德导演提出了漫威电影宇宙也曾讨论过的超级英雄电影的核心问题: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英雄。

从第一部里的超人身份认同问题,直接上升到英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思想碰撞;

这虽然是一个超英作品的常规话题,但融合的是否高明决定了电影的品质和故事的可看度。

这样的问题好像更适合漫威和DC 那种相对比较暗黑的世界观。

对于一部皮克斯动画片来说,要面向小朋友,那就必须要有趣、萌、搞笑……

要把这么宏观的问题放在这些相对幼齿向的元素中,还要讲一个通顺无尿点的好故事,其实非常不容易。

更何况是在第一部的起点就如此之高的情况下。

首先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的设计就非常精妙。

世界观设定是主角行为的动因,这个世界超能力违法了,超人一家,是要遵纪守法的过普通人的生活?还是要在违法的情况下默默付出,维护世界和平?

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辩友超妈和超爸在纠结和挣扎着。

作为整个故事的起因,这具有足够的故事推动力。

承接而来的便是支持他们的商业势力。

在这样的推动下,故事向第一部完全相反的方向推进。

第一部是超爸执行任务,超妈在家带娃,第二部反之,但也更有趣了。

故事双线并行,超妈的女强人事业线和超爸的家庭主夫奶爸线都非常精彩。

而超级英雄电影中的『转』一向都是靠反派。

一个成功的、有思想、有内涵、动因十足且十分高级的反派,可以让看起来千篇一律的超英电影显现出异样的光彩。

《超人总动员2》里的反派就有着这样的潜质。

反派名为屏霸——名字非常的与时俱进。

而且他的动因,也不像第一部的阿迪那样——只是因为超爸不带他玩儿他就开始搞破坏。

屏霸有着更深层也更有说服力的动因。

TA 虽然没有超能力,但是却拥有创造最新科技的能力,能够通过屏幕对人们进行催眠。

从他的动因角度出发屏霸还提出了一系列反英雄主义且发人深省的质问——

有了超人世界可能安全了(可能并不),但超人所带来的安全感却让我们丢失了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所以当危险来临时,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做些什么举动来让自己安全下来,而是期待着超人们来保护自己;

屏霸还把这一观点展开来质问,让屏幕前的你也不得不陷入深思——

现在的人们不运动,他们只喜欢看体育转播里别人的运动;

人们不再旅游、恋爱和思考了,因为他们更喜欢不耗费精力的把这些打包送上的综艺节目;

……

这简直就是一场存在主义的灵魂拷问。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活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的人们,要通过自我塑造、自我成就在无意义的人生中拥有意义。

而现在人们和人们本应追求的意义被一块块屏幕所绑架——科技的发展代替了思考、还让人们按部就班、随波逐流。

超人能够拯救的只是社会的安全,那被超人和科技覆盖下的人类正在一点点的陷入到这无意义的宇宙中去!

这个反派可能极端了些,但也像灭霸一样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

导演还通过电影提出了更直接也更深刻的问题:法律如果错了,是遵守它还是反对它?

人类是在不断的反抗中进步的,历史总是如此相似,挑战权威的人要么成了英雄要么沦为罪人。

超能先生和他所在世界的超人们就在这样的间隙间游走。

是挑战权威,勇敢向前,承担在媒体导向社会被舆论谴责的风险;

还是甘于平庸像第一部的超能先生那样,做一枚普普通通的社会人?

两部作品把这两个选择都诠释了个遍。

从这个角度看,《超人总动员2》让这个系列更加的完整了。

作品抛出了这样深刻的问题,但并没有给出太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又怎能要求一部动画片来回答我们自己都难以启齿的问题呢?

它能够把这个问题融入到这样有趣又毫无尿点的故事里让我们看到,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布拉德·伯德导演曾经说过,只有当他想出一个不逊于超一的故事时他才会去拍摄续集。

从结果来看,《超人总动员2》确实做到了。

 5 ) 14年的不可思议:make “the incredibles” incredible

KIDS MOVE OUT THE WAY!!!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FOR FOURTEEN YEARS!!!!!!

还记得《超人总动员1》里的那个颠覆的超人角色吗?

当英雄没有骑白马戴披风,当超人不再气宇轩昂受人敬仰,救人却被受害者起诉,力大无穷却再也不被市民崇拜。被迫隐姓埋名,生活苦闷而且窝囊,原来做个平凡的老百姓竟然如此辛酸。梦想与现实的对撞,似乎不仅仅是普通人才有的苦恼。

这样接地气的超人,刷新了一直以来对超级英雄的定义。

如果不仔细去查,早就记不起来,《超人总动员1》竟然是2005年初上映的电影,它那种前卫的动画制作效果和剧情记忆犹新的感觉让我以为是2015年刚看过的样子。

2005年寒假我在做什么,甚至已经记不清和谁去看的电影,那时候有没有喜欢的人,在班级里和谁关系好和谁闹别扭,中考的压力有没有降临。那时候或许我还不戴眼镜,打扮多么土气和幼稚,扎一个马尾或者两个,可能还舍不得买爆米花,饮料也是自己藏在包里偷偷带进去的。

但是我却清晰记得,这个电影让我记忆深刻笑的开怀,里面十几岁的超人女孩,用力撑起一片防御盾,像是破茧一样;结尾超人宝宝被大boss抓走所有人都特别着急的时候,忽然颠覆般暴走喷火,现在想起还隐约记得当时笑得全身舒爽的感觉。甚至当天晚上做梦都梦到我自己也会超能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它满足了年幼的我对超级英雄的所有幻想,并且神奇般的,仿佛它就在身边,仿佛未来我也可以,潜能无限,张开手我能触到天。

《超人总动员1》里结尾那个忽然出现超能力翻盘的小娃娃,让人特别期待下一部它长大。

可是这一期待就期待了14年。

14年后,皮克斯已经被迪士尼收购,终于磨出了第二部,jackjack还是没有长大,而我早就脱去稚气,从无忧无虑的初中生进入奔三中年危机。

时间真是可怕吼。

14年间学会了什么,丢掉了什么,谁能想到,14年后的我成长为我从未想象过的样子,不再幼稚地坚信什么都可以用努力得到。

想起朋友圈莎莎说看《柯南》,“20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七岁,你也七岁;20年后我已经快27了,为横么你还是七岁。”

而超人总动员2几乎也是无缝连接1的结尾:14年前你在打土拨鼠,14年后你还在打土拨鼠。

《超人总动员2》继续讲述超人一家的故事,开头很引人入胜,在暗室里,政府探员Rick Dicker“审讯”Tony(不是托尼老师,是Violet喜欢的小男生)问他是不是看到了什么,同时用一个马桶搋子消除了他的记忆(额……),然后以Tony看到的场景进入故事,让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回忆起上一部结尾讲了什么——在打土拨鼠(The Underminer)——就像按住暂停键,等待了14年一样。

故事里的超人依旧颠覆了传统:超人失业了,超人在家带娃了,超人要辅导孩子做数学题了,超人也要开解青春期女儿早恋问题了,and filnally,超人被娃K.O.了。(点蜡)(点蜡)(点蜡)

相比于如此带娃无奈的男主,超2故事以妈妈Elastigirl为核心,对战大boss霸屏狂魔(Screenslaver)(翻译的跟个发弹幕打酱油的似的),boss技能是能通过屏幕把人催眠,这有一点讽刺现在所有人都举着电子设备的时代,映射观众很容易被人操纵,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故事还穿插着女儿Violet长大经历青春期烦恼,儿子Dash求解数学题,NPC宝宝 jackjack时不时给游戏加点难度,一边搞笑一边闯关打boss:第一关热身是打败被插播14年广告的土拨鼠;第二关重复上一季用过的停止失控列车梗;第三关要上天,阻止坠机(还好衣服不带斗篷);最后一关揭露boss身份,需要所有人一起合作,各显神通,才能通关;通关奖励是超级英雄合法化,和顺带解锁jackjack五花八门的技能点:变小恶魔,分身,冒火,镭射眼,穿越维度。

作为一部政治很正确的动画片,它企图表达,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英雄,不是超能,不是无敌——是妈妈。还记得1里那个全方面阐述“橡皮筋的多种用法”的全能妈妈 Elastigirl吗?在超1她能变降落伞,能变船,能当弹簧,能贴在墙上变纸片,最重要的是,她还有胸有腰有屁股!并且她在飞机爆炸和两个娃掉在海里的时候,能迅速调整状态,镇定地跟两个恐慌得几哇乱叫的孩子说:“Trust Me!”

第二部里Elastgirl更加无所不能,一边拯救世界一边忙着带娃:正在执行任务时接到女儿violet电话,问她的长筒靴找不到了,爸爸也找不到,他又不想打电话打扰你,她就打了(此时超人爸爸背景音:不要打扰你妈妈!)。妈妈边飞速开车边说,亲爱的我现在很忙不方便说话,但是我建议你找一下床底下……然后立刻翻滚、跳跃、加速追上逆行的列车。

荒诞的幽默感和节奏感把握的都很棒。

影片的情节很容易猜到,比如每个签字背后肯定有一个阴谋,比如道貌岸然的正派人物往往就是大boss。情感方面主打家庭合作牌,最后Elastigirl同一众超级英雄都被Screenslaver催眠,只剩下超人一家娃保持清醒,于是由jackjack误打误撞摘下Screenslaver控制超级英雄的护目镜(goggle),救下所有人,最终抓住boss。

看完电影,有几个(很女权)(政治正确的)有趣瞬间被记下来:

Bod抱着Jackjack去找服装设计师Edna Mode求救娃的问题,Edna说:

Done Properly, Parenting Is A Heroic Act. DONE PROPERLY.

(做的好,为人父母就是英雄的行为。前提是,做的好)

——Edna才是全片最厉害的人好吗!一晚上研究出来JackJack所有技能并且破解出应对办法,其他人都弱爆了!!!

Bob说会在家看孩子,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然后Elastigirl笑话他太天真:

“I’ll watch the kids, easy!”

“Easy? Hum? You are adorable.”

饭桌上Violet提问时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表达,而爸爸好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真的没有听懂:

“So,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t?”

“What?”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What elephant?”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a major problem or controversial issue that is obviously present but avoided as a subject for discussion because it is more comfortable to do so.

对显而易见的巨大问题保持沉默或者拒绝去谈论,因为逃避更令人舒适。)

Elastigirl和Bob讨论她即将去执行的任务:

“You know it’s crazy right? To help my family, I gotta leave it. To fix the law, I gotta break it.”


14年太久,我在去电影院看超2前重温了一遍超1。

再看一遍,依旧被Elastigirl在大boss基地里各种误打误撞笑得前仰后合,被最后Jackjack变小恶魔逗的笑出声,可是大反派Syndrome却再也让我讨厌不起来,尤其在他说:“if everyone is a superhero, no one will be.” 我甚至开始觉得,他——一个技术宅——完全是做了一件好事,让整个社会科技发展加速进入一个新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体验成为超级英雄的感觉,不再去仰望那些不可企及的高度。可能是现在的我,心里已经不是非黑即白了,他为了成为超级英雄先制造混乱的行为,也不那么可恶了。

成长果然还是让我变得复杂而包容了。

走出电影院那一刻,阳光很好,downtown的风琴声杂糅着喧嚣的人声,慢慢融进了四周升腾而起的蒸气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忽然有种诡异的物是人非感从脚底生出来。

The incredibles have never changed, but I am not who I was.

你呢,14年过去,你有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The End


附加:

电影开始前还有个8分钟的贴片,导演是皮克斯加拿大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整片没有对话,全靠场景、人物、行为拼接故事,讲述妈妈辛苦养大一个包子变成的孩子,饿瘦了要喂一口馅,和别的孩子玩球踢扁了要放锅里蒸一下,捧手上怕摔了含嘴里怕化了,最后孩子长大却要离开,妈妈伤心不想放手最后一口吃掉它(但是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此时的电影院里响起了老外此起彼伏的笑声……我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好吗)。当她躺在床上哭醒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是一场梦,此时她的儿子提着行李箱回来,带来了一个外国人儿媳妇,母亲原谅儿子不告而别,一家人坐在一起包包子。影片把中西文化碰撞讲述的温情又感人,让身处海外的我要强烈抑制住溢上眼眶的泪感,像是搞笑开始前一个温暖的热场。

超2我去看的是DBOX版本。DBox是在座椅里加上震动,座椅比正常的稍大一点,坐上去总想系安全带,可以在座椅侧边选择震动强度。DBox是和regular同一场放送,但是只有部分座椅带震动,

去看DBOX的感受是——还好早上把屎拉干净了,不然这么震下去我怕我憋不住——它真的是不管不顾啥时候都在震,也不知道震方向和节奏对不对。震感不算强烈,但是某一刻配合行进列车的飞速转弯有种要被甩出去的错觉,还有土拨鼠的钻头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时候有种直通天灵盖的酥麻感……

推荐去体验……简直酸爽!

 6 ) 一部动画片竟然探讨起科幻电影中最深刻的母题

暌违十四年之后,皮克斯动画《超人总动员》的第二部终于如约而至。前后两部电影从剧情上的衔接如此紧密,就像是中间根本没有任何停顿一样。在第一部电影的结尾,小女孩终于鼓起勇气约心仪的男孩周五一起去看电影,而一转眼就是十四年后的今天,他们的电影终究还是没能看成。

而在电影之外的这十四年,可谓是天翻地覆了,无论是对观众或者电影本身来说。十四年前钢铁侠都还没有诞生,更别提什么漫威宇宙了,甚至就连超级英雄都不算什么成熟的类型片;而十四年后,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X战警各种超级英雄组织一通乱斗圈钱圈粉无数。

说起来不太好意思的是,虽然第一部《超人总动员》是2004年的作品,但我个人其实迟迟在2016年才看到。所以大家在当年看电影所带来的激动和惊喜,于我而言并没有那么强烈。但在看第二部电影之前,我又默默重温了第一部,所获得的惊喜不减反增。

而如今回过头来看十四年前的第一部《超人总动员》,你才会发现皮克斯的高瞻远瞩之处。比如小儿子的快速移动能力所带来视觉上的惊喜跟后来的快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从事军火生意、天才发明家的大反派也和钢铁侠有所相似,更别提他们两人如出一辙的动力装甲。

更厉害的是,《超人总动员》一上来就把超级英雄的身份认同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甚至成为该系列的基础设定而存在。当跳楼自杀的人被超级英雄救下,当坐火车的人因为超级英雄的拯救反而受伤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超级英雄的存在到底是好还是坏。

《超人总动员》:被上司批评的超能先生

是应该让超级英雄们发挥他们的能力一次次拯救世界,还是让世界自生自灭让超级英雄们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

虽然这一命题早就是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中探讨依旧的问题,但是在电影中的出现《超人总动员》系列算是相对比较早的,后来也成为无数超级英雄电影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比如被誉为超级英雄电影中神作的《守望者》直到2009年才深刻探讨了这一问题;还比如《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联盟》不也正是由一个凡人超级英雄蝙蝠侠来质疑另一个神一般的超级英雄超人;再比如就连嬉笑打闹的漫威电影宇宙中也有所谓的索科维亚协议来限制超级英雄的能力,以至于造成内战;还有X战警系列中变种人到底是不是怪物的讨论也正是这一问题的“变种”。

《守望者》剧照

这也就是为什么导演布拉德·伯德迟迟不肯制作第二部的原因所在,因为第一部放在当年有着无与伦比的划时代意义——早在2004年就提出后来这个影响了无数超级英雄电影的命题。虽然多年以前他们就想出了第二个故事的雏形,但又花了好几年才真正完成这个故事。

而这个新的故事所具有的跨时代意义在于它的与时俱进之处。其中有两点尤为值得关注,首先当然是男女主角定位的转换,正好与第一部中的故事截然相反,这一次轮到超能先生在家带娃,而弹力女超人成为超人的全新代言人出门拯救世界了。

毋庸置疑,这一点恰好迎合了当下女权主义高涨的时代潮流。在当年的第一部电影中,纵使整部电影口碑极好,依然有人吐槽过超能先生总想着拯救世界而对家庭和孩子的不作为,这一次的反转终于让人无话可说了。退居二线的超能先生不但被大儿子的数学作业搞的焦头烂额,还遭遇了大女儿青春期,而小儿子更是变成了会喷火、射激光、还咬人的小怪物,一副爸爸带娃手忙脚乱的场面,令人捧腹大笑。

《超能总动员2》剧照

第二点则在于电影中的大反派屏霸的出现,这个角色实在太值得深思了,尤其是他的“超能力”——通过屏幕来催眠控制他人。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低头族的时代,小到手机屏幕,大到广告牌,屏幕真的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技术,想必无人可以幸免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角色所带来的思考和英剧《黑镜》所希望展示的同样意味深长,毕竟所谓“黑镜”(Black Mirror)本身指的就是一切电子设备锁屏状态下的那面黑色“镜子”,也就是所谓的屏幕。打开这面“镜子”你能看到世界的一切,锁上这面“镜子”你能看到你自己的脸,控制了这块“镜子”显然就能控制你的一切。

《黑镜》

在这两点之外,超级英雄的身份认同问题依旧贯彻其中,甚至越发尖锐了。当超级英雄被非法化之后,该如何努力去改变法律?就像电影中的超能先生和弹力女超人各执己见一样,是通过法律去改变法律还是彻底不遵守明显错误的法律?

正确答案是两者都不行,要通过传媒营销才可以。超级英雄之所以被人们反感,是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在拯救世界时所付出的努力和所作出的艰难抉择,所有人都只看到了他们拯救世界随之带来的大破坏。所以要改这一点的核心在于,要让人们看到这一切——当当当当,直播技术应运而生。超级英雄是如何打坏蛋的,超级英雄为什么要炸掉这栋楼,超级英雄是怎样救下人类的,直播给你看!

事实也证明了这个方案切实可行,以弹力女超人为代表的超级英雄很快就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直到大反派出来捣乱。但是这一方案真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吗?虽然电影的最后依旧是一片欢声笑语的大团圆,但是核心的问题其实并没有真的解决。

《超能总动员2》剧照,拯救世界的弹力女超人

因为人类与超级英雄之间问题的关键在于力量的悬殊实在过大。人类凭什么相信“有些人做好事仅仅是出于正义”,超级英雄又凭什么要长久地受到人类法律的限制甚至制裁?

就像神和人类一样,究竟是人定胜天还是顺应天命,自古以来便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超级英雄的出现,无疑是把神这一虚构形象的实体化。换言之又像是人类和机器人一样,究竟是机器人始终服从人类还是最终势必取代人类。这两个问题无疑是科幻电影中最核心的母题之一。

面对如此复杂的命题,《超人总动员2》最终也没能彻底解决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一个动画片,至少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管怎么样,这一个问题已然要作为基本设定成为该系列的背景了,接下来的续集也势必会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电影放映之前的贴片小短片《包宝宝》实在加分不少。其实在北美地区,皮克斯的动画一般都会有短片同场贴片放映,但引进内地之后一般不会放映短片。大家普遍认可的原因是因为短片也要占据一个进口片名额,并且需要单独送审,又麻烦又浪费,所以往往被引进方放弃了。

上一次贴片短片得以在内地上映,还是2006年的《赛车总动员》,短片则是《光杆乐队》。此番《包宝宝》得以贴片上映,实在非常难得,尤其是这个短片同样非常精彩。

短片《包宝宝》时长不过8分钟,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叙事发展、笑点泪点一应俱全。以一个包子的成长故事来暗喻母亲抚养孩子,而孩子成年之后离家出走的故事,感人至深,极其巧妙。

贴片短片《包宝宝》

除此之外,整部短片还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元素。首先从片名中的包子便可见一斑,再到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和各色调料,以及墙上的福字、门口的拖鞋,活脱脱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家里。

总而言之,无论是贴片短片,还是正片动画,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这么多年了,大概真的只有皮克斯从没有让人失望过。

 短评

实在是无聊,睡到尾。

8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影片最棒的就是让妈妈成为了职场女性,而超人爸爸反而要在家呆娃的设定。超人爸爸虽然力大无穷,但面对儿子的尿布、数学作业或感情问题,一下就变得力不从心,才真正懂得了作父母的辛苦。对如何养育孩子的部分描述很多,比超级英雄打坏人的部分还好看且更有共鸣。强推前面的短片《包》!必哭!

13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推荐

完全能明白编剧太想追求深度 screen slaver的设定 女权的讨论 家庭角色的分配等等都想有新意 但受制于形式 既没有太多能让成人满足的思考 又丢失了吸引小孩的幽默有趣 强行让小baby负责萌宠 但效果就真的有点不上不下的尴尬吧 哦对 还有那个贴片的包宝宝 恶俗恶臭 倒胃口

14分钟前
  • steflover
  • 还行

14年了,无论主题还是风格一如既往,把普通人可能会遭遇的危机放置在超人身份之上碰撞出的火花,反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前半段太好玩,大战部分就有些一般。各种超级英雄梗,老妈追踪屏霸那段跟阿甘之城蝙蝠侠里追查谜语人风格超像,baby抢镜,小浣熊被揍跑之后没有再出来有些可惜

1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超人该不该被法律禁止,超能力有什么副作用,编剧偷换了一下概念,转去了超人形象的公关,把家庭观念,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搬了出来,这算是在继承第一部的优点,只是14年后看并不新鲜,美剧里都这么演。编剧一会儿很成人化,一会儿在大反派的设定上又太儿戏,为了爆米花属性,皮克斯电影也纯套路了。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7.情节上少了上一部的反英雄的惊喜,加入了女性,家庭关系之类的话题,整体还是太套路了,反而越发保守。不过,把上一部超人宝宝的梗尽可能放大,有趣也主要集中在那部分。整体从第一部的惊喜,变成了这部好莱坞的套路喜剧,略失望。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小时候感觉弹力女超人的臀部太宽,如今觉得这真是我梦想的翘臀。

23分钟前
  • pipi皮皮桃
  • 力荐

正一反一都是女性角色,那堆超级英雄里看着不少都是Gay或者少数族裔群体,身份政治到动画里就是这么玩的。不过这片从把美式超级英雄片做到了极致(另一个极致是[弗拉门戈武士]),漫威的脸疼不疼哈哈哈。A故事是技术与资本加上超级英雄政治,B故事是(中产)家庭的带娃故事,真是有里有面合家欢。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养孩子可比拯救世界难多了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1.巴小杰一个人打败了整个银河护卫队。2.最可怕、威力最大的不是超级英雄,也不是反派,而是熊孩子。3.要是派熊孩子去打灭霸,就没复联什么事了。4.提防身边每个带眼镜的人。5.倒着开悬浮列车,可能是想找到《头号玩家》的彩蛋。

3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谁能想到我看个动画片还要被反派辱骂没有生活、每天只会坐在沙发上吃着薯片看电视、旅游恋爱运动全都靠电视节目来体验?Screenslaver 必须死了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6/13/2018 Incredibles double feature! 两部无缝衔接到什么地步呢?就好像中间十四年的时光,只不过是插播了一个广告。

35分钟前
  • 僧帽水母
  • 力荐

这大概是我看过最平庸无聊的一部皮克斯了,我特么等了14年你就给我看个这!

40分钟前
  • 朱熠
  • 较差

超人一家被屏霸稍一蛊惑,就会反过来彼此残杀。超能力和霸权力一样,如果没有有效制约与管控,力量有多大,反噬就有多强。而超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和教巴小飞解数学题一样,不在乎什么公式定理,无所谓什么规矩法令,得出结果达到目的即可。当巴小杰拥有了难以制约的超能力,每个人都是那只无助的浣熊。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除了没创意和想象力之外,其余都还在水准。但“还在水准”对皮克斯来说简直是断崖式灾难...

43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剧情上,超级英雄在第一部最初被禁,到这一部最终解禁,迪斯尼为我们十四年的美好记忆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虽然没有什么惊喜,但基本上没有失掉第一部的水准。

44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你看,带娃是超人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49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超能力被禁止的世界背景里,爸在家带娃,妈受通信业巨头邀请,背负用直播打怪来扭转社会风评的责任,这个设定有浅显的女性主义表达——让男人陷入养娃的窘境反衬女性重要,当然是在女性更适合做代言人的前提下。几条支线显得多余并无趣,女儿坎坷的约会经历也好,儿子疯疯癫癫的全无表现也好,还有婴儿早就在那个保姆短片里暴露的超能力,在主线上并没什么意义,剧本也写的一般,至于全片反派倒也很容易猜。这片的最大看点还是布拉德·伯德的个人能力,他对光线的把控特别好,尤其前半段,老婆拦列车那段貌似是还原了《美国往事》的外景,直升机救大使那段也让人想起《银翼杀手》的孤寂霓虹城市,再配上爵士,味道很好,另外还有些化用《碟中谍》的配乐(导演执导过《碟中谍》第四部)

5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超人也需要傍大款、搞直播、打造形象才能合法地拯救世界。Jack-Jack太可爱了!!

5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不想被人坑,就先别往坑里跳。” 穷困潦倒超人一家有点超能力却不被认可继续穷困潦倒如何过好此生总动员。“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超能力”道尽了超人爸爸无尽的辛酸…😄整体不如第一部惊艳,皮克斯中等水平,好在过失也不多,有皮克斯便不可错过。

5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