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

大陆剧大陆2020

主演:江疏影,童瑶,杨玏,毛晓彤,李泽锋,杨立新,马志威,晏紫东,王自健,毛毅,周澄奥,高海宁,张月,陈天雨,宋哲为,关晓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吴冕,徐敏,田岷,蔡纲,江柏萱,戴娇倩,杨新鸣,红花,柳珊,贾顺治,余骁睿,康可人,杨雨婷,杨壹童,张彤,上官瞳,田瑞,蔡蝶,韩姝妹,蒋昌建,郑晓钟,傅淼,田依桐,卫莱,张书弘,谢承颖,杨柳青,白茹,罗俪馨,尹菲菲,茹天,王潇淇,王仁君,大力,张静静,艾佳妮,金晖,张璐瑶,徐晟,徐风,赵千紫

导演:张晓波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十而已 剧照 NO.1三十而已 剧照 NO.2三十而已 剧照 NO.3三十而已 剧照 NO.4三十而已 剧照 NO.5三十而已 剧照 NO.6三十而已 剧照 NO.13三十而已 剧照 NO.14三十而已 剧照 NO.15三十而已 剧照 NO.16三十而已 剧照 NO.17三十而已 剧照 NO.18三十而已 剧照 NO.19三十而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28

详细剧情

  顾佳是令人艳羡的金字塔上层,她把老公从烟花编程师打造成了“许总”,也把自己打造成了里外一把手的全职太太。然而当这个家有了入侵者,顾佳没有逃避。王漫妮则是特立独行的叛逆者,深信自己既有颜值又有脑子,永远值得更好的,然而她也有自己的烦恼。钟晓芹是标准化的大多数,嫁给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老公,自己保有一份普通工作,安心做一个平凡妻子,却因写作爱好偶然卖出高价版权,夫妻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夜之间发生倒置,女强男弱的婚姻瞬间失去了平衡。

 长篇影评

 1 ) 女权秒变女德,新时代《妻道》?

从《欢乐颂》到《三十而已》,最近几年,凡是打上“独立女性”“现实题材”招牌的剧,似乎天生自带流量,剧中每一个在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情节,都会引起网友的争议。

你会发现,面对同样的事情,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三观差异可以这样大,就比如,关于钟晓芹与陈屿到底该不该复婚,正反方估计能辩论上三天三夜、谁也不服谁。

当然,《三十而已》之所以能成为近期的热议剧,原因还是在于,从前几集来看,它是一部非常迎合女性观众的剧,甚至在很多男性看来,是相当“女权”了,三位女主角的设定看上去都很好:

顾佳从事业到家庭简直全方位完美,不必多说;钟晓芹虽然工作平凡,但单纯可爱惹人怜惜,老公居然毫不珍惜;王漫妮呢,作为日常与有钱人打交道的奢侈品销售,热爱工作积极向上,面对有妇之夫的撩拨也能游刃有余地坚守底线。

而男性角色,却全都面目可憎,让人感慨顾佳和钟晓芹的老公有还不如没有。

可是演着演着,突然就感觉不对味了。

本以为,钟晓芹在30岁这天向陈屿提出离婚,是挣脱枷锁勇于追求新生活,没想到,离婚之后,两人不仅牵扯不清,而且人设似乎都突然颠倒了过来,钟晓芹越看越毛病一大堆,陈屿越看越“完美”。

本以为,顾佳这边很快就会发现许幻山出轨,然后离婚、重新开始新生活,没想到,剧情反复在演许幻山与林有有如何偷情,一集又一集地恶心观众。

到昨天,《三十而已》全集泄露,许多人连夜看完盗版的大结局,今天论坛已被观众的骂声淹没:编剧分明是在喂屎吧!

很多因为剧情崩到早就看不下去却还是坚持在追的观众,都是在等顾佳手撕林有有,结果最后,林有有毫发无伤地回北京去了,仿佛只是来上海免费旅游了一趟,可顾佳这边,许幻山因为被林有有怂恿而留下的蓝色烟花终于炸了,却是还没来得及离婚的顾佳和他一起买单,他自己坐牢,欠下的债是夫妻共同债务,顾佳不得不卖房还债,许子言的贵族幼儿园也不得不退了,母子一起去大山里卖茶了。

我一向认为,角色三观≠作品三观,影视作品,不是不可以写恶人,相反,像《三十而已》这样几乎“全员恶人”的设定特别好,因为现实中的人就是不完美的,观众早就看腻了各种完美白莲花,有缺点,才更真实。

所以,林有有明知许幻山有家庭还各种勾引,没问题,只要她最后付出代价即可,毕竟,影视作品影视人物,不可避免的都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谁知编剧仿佛又一个琼瑶阿姨,给小三按头真爱人设,因为真爱,罔顾道德也可以理解,只要最后退出了就可以当做无事发生,毕竟,你只是失去家庭,她却失去了爱情啊。

编剧当然可以辩解说,我写的这些才是现实,因为现实里,大部分小三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甚至反而因为道德感低更容易上位,倒是原配通常都过得很惨。

可是我才不相信编剧是为了现实呢,毕竟在几集之前,为了烘托顾佳告别太太圈有多明智,编剧可以魔幻到让太太们一夕之间全都翻车。

如果你要现实,就从头现实到尾,别前面开爽文模式搞“恶有恶报”,后面突然又来个很丧的现实结局说“好人没好报”,那我只能理解为是你失忆了烂尾了。

如果从一开始,这部剧的标签就与独立女性无关,而只是一部平平无奇的都市情感剧,那大家也不会抱有期待,观众也就跟平时追其他普通都市情感剧一样,看完就完了,烂尾就烂尾,怎么崩都无所谓——当然,这样一来,论坛上最活跃的那部分网友不会有兴趣去追,自然也不会发言议论,前期没人捧,后期没人骂,热度也不会有。

最烦的是,它前期打着女权的旗帜,演着演着就发现原来是女德,所谓的新时代独立女性,最后都变成了新时代的娘道代言人。

不是不能接受女主角们有缺陷,比如钟晓芹,我以为按照最初的剧情,她的问题应该是,随大流、没主见,妈妈觉得她到年纪该结婚了就去结婚,从来不会独立思考,离婚之后,应该渐渐学会独立。

可是编剧只是给她安排了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年下小狼狗钟晓阳,只是让她通过一个比前夫更差的男人来对比出前夫的好,让她连个“空窗期”都没有,仿佛离开男人就过不下去,根本没给过她独立的机会。

最后选择复婚,就是独立了吗?

看不出来。

大结局的很多地方,我可以相信编剧们总喜欢说的“为了过审”这种理由,毕竟,如果三位女主角最后全都按照观众意愿自在又快乐地保持单身,那仿佛是在给近两年来每况愈下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雪上加霜,还是要配合一下政府,让女性不要那么恐男恐婚,所以,钟晓芹需要跟陈屿复婚——虽然,好像男方不养鱼女方不养猫,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似的。

可是,按部就班地复婚就好,又何必非要让钟晓芹去扮美人鱼来取悦陈屿,甚至还拿出卖小说得来的一百万给婆婆买房?她自己名下没房子,也没给父母买过房,赚到一笔大钱后,先给婆婆买房?

这个婆婆,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连脸都没有露过,只打过两次电话,无论是平时、还是在她流产时,都是她自己的妈妈忙里忙外照顾她。

何必谄媚至此?

用网友的话说,谁不想娶钟晓芹这样的老婆?

房子首付是男方付的,但房贷是两人一起还的,车子是女方父母买的,平时生活是女方父母照顾着,男方弟弟的工作是女方帮忙找的,男方还对女方冷暴力,离婚了,女方一开始房子车子全不要,就准备只拿着15万(两人一起攒了30万)走人,男方主动提出房子分你一半,立刻弹幕里收获一堆好男人的赞扬……

离婚之后,男方稍微对女方好点,女方立刻把之前的不好全忘了,高高兴兴复婚,赚到大钱先给婆婆买套房子……

2020年了,居然还有如此能与郭靖宇的“娘道”相媲美的“妻道”?

换我我也想娶。

顾佳那边也同样如此,许幻山出轨了,一开始迟迟不愿离婚,可以理解,但何必硬要让顾佳在许幻山面前反思自己的错误?

纵然她有再多错误,都不是许幻山出轨的理由,觉得妻子不好,可以主动离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脚踏两只船就是没得洗。

凭什么总是男人出轨却让女人反思?

作为一个有目标有执行力的人,顾佳可以私底下复盘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前进,但在渣男面前表示不全是你的错、我也有错,是真的没必要。

而且,许幻山指责顾佳对自己逼得紧,那真的是顾佳的错误吗?

不论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公司的决策问题,都是许幻山到了这个人生阶段不得不肩负起来的责任,可他本人是个巨婴,承担不起这些责任,作为妻子的顾佳必须推着他往前走,然后他一边坐享其成,一边出轨,还反过来倒打一耙说顾佳管得太紧?

恐怕顾佳最大的错误,就是天真地相信自己能把巨婴养大成人。

其实三个女主角之中,原本最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是王漫妮这个角色,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外地女生,大城市留不下来,老家小地方又待不下去,几乎是无数在大城市打拼的女生的真实写照。

奈何,细节上完全撑不起来,比如王漫妮的老家衢州,硬是被写成仿佛没见过世面的上个世纪的小山村,一个大城市里回来的人能围观议论几个月;结尾更是莫名其妙,王漫妮怀揣十万块钱就能去爱丁堡留学,还是一听就很费钱的那种专业……

当然,这个角色至少在感情上“不将就”,崩得已经比另外两位轻多了,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在于江疏影演技太差,永远高高在上一脸假笑的模样,仿佛来民间体验生活却又完全不理解百姓疾苦的曹皇后,令人反感。

所以编剧本人,到底想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恐怕,编剧本身并没有特意想表达什么,她一切的表达,都不过是一集接一集地写“爆款文”时顺带着表露出来的,人物逻辑服务的首要目标,是让这一集有矛盾有争议从而有爆点,如果这一集迎合女权有爆点,那就让角色女权,如果这一集迎合男权有爆点,那就让角色男权,越是片面极端,越是有冲击感。

所以,人设前后矛盾是常有的事儿,因为每一集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10w+,而不是让人物更丰满、让剧情更流畅。

所以,离婚之前,陈屿是那个对妻子冷暴力到令人忍无可忍、“众盼芹离”的不合格丈夫,离婚之后,陈屿就突然变成默默为妻子付出的好男人;离婚之前,钟晓芹是勤快又全能却受尽委屈的“便利贴女孩”,离婚之后,钟晓芹突然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小姐。

就更别提,编剧的世界狭隘到,仿佛全世界只有陈屿和钟晓阳两个男人,钟晓芹必须在其中二选一,一定要钟晓阳不好,钟晓芹才能意识到陈屿的好。

本质上,编剧不过是又一个打着现实的幌子贩卖焦虑的咪蒙——她要的不是为谁发声,她要的只是热度。

一切都是利益,哪有什么立意。

毕竟,出品公司是烂尾加戏已成习惯的柠萌,别抱有太高期待。

 2 ) 浅谈这部剧的不足

目前看了五集,好的地方在于多主角多故事线的设定,角色差异性和各自的代表性在国产剧中算是个亮点。扣分项在于剧情的俗套、人物形象的单薄、迎合受众的刻意,观感就是主角们在走一条打怪升级的磕磕绊绊的路。按照套路,三个女主的安排必然是:中高产的顾佳借助富太实现梦寐以求的阶层跃迁,并且捍卫着自己的圆满家庭;独立善良女强人王漫妮在事业上做大做强,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傻白甜钟晓芹一次次挫折之后完成自己早该完成的心智成熟之旅。

这部剧看似元素很多什么都有,但也可以说并没有什么。为了体现剧名想表达的主题“三十而已”,特意设置了三条故事线,但交织的结果并不理想,毫无剧情核心可言。导演似乎就是想安慰观众,你们三十岁了也不必慌张,不管你和剧中哪一类主角相似,你都可以在剧中找到happy ending。根本不如《都挺好》的“与原生家庭和解”以及《余欢水》的“失意男的逆袭及虚幻破灭”表达来的简单粗暴。

从本质上来看,这就是一部商业味很浓的中规中矩的作品,主要迎合作为观剧主力军的都市女青年们,依靠典型的人物设定和碎片化而又有一定代表性的剧情设定唤起观众们低级的情感共鸣。

个人认为,好的生活剧必然要具备激发共情的特征,但应当是“镜子式”的反思而不是“游戏式”的沉浸。这部剧在我看来,能留下的没有反思,观剧之后,三十岁,依然有惑。

 3 ) 《三十而已》的歧途:“渣男”“渣女”成焦点,现实表达被架空

近段时间话题最高的电视剧当属《三十而已》。8月3日,该剧也开启了付费点播看全集。

犹记得《三十而已》播出时,观众普遍对这部剧抱有很高的期许,认为它呈现焦虑,也传递了女性的力量。

可惜的是,随着播出进程推进,该剧口碑也在不断下滑。

从剧情的中半段开始,《三十而已》就流于俗套了。

最鲜明的体现,对“渣男”“渣女”的声讨成为话题的中心。

乃至于剧集大结局了,观众争论不休的仍旧是“渣男”“渣女”的下场够不够惨。

如今的女性群像剧中刻画“渣男”、“渣女”,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渣男”、“渣女”成为一种标配。

这一创作倾向背后,是否有什么值得警惕的地方?

以“渣男”“渣女”引爆话题

梁正贤、许幻山、陈屿,一度构成了《三十而已》的“渣男图鉴”。

梁正贤被观众戏称为“海王”。自称是不婚主义者,说什么不需要婚姻这个形式,也不想要婚姻的束缚,但其实是不想负责任。

他在香港早有一个相伴七年的女友。王漫妮不过是他劈腿的好几个女生中的又一个,但很显然,不是最后一个。

许幻山完全是一个高开低走的角色。

一出场时是个完美男人,爱妻子爱孩子听老婆的而且有不错的事业。

但被林有有“勾引”后,他很快就把持不住,开始对妻子冷言冷语并且甩脸色,到最后堂而皇之地肉体出轨,还给小三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过起了“一妻一妾”的生活。观众也给他送了外号,“许放炮”。

虽然陈屿在大结局时强行“洗白”,并且成功地与钟晓芹复婚了,但一开始他也是一个让人添堵的角色。

对鱼比对妻子还上心,与钟晓芹缺乏沟通也不懂得沟通,很多时候讲话都过于伤人。

而全剧最大的“渣女”,毫无疑问是林有有。这个角色从出场就被观众骂到结局。

林有有堪称史诗级“小三”,她集齐了网友对于“小三”的一切负面印象——无所不用其极地勾引男人。

当观众一路咒骂“渣男”“渣女”时,电视剧就能一直保持很高的话题度和讨论度,只要能够挑逗起观众情绪,就能构成观众的追剧动力。

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微博、抖音等平台成为剧集宣发的主要阵地,话题性越强越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讨论。《三十而已》在“渣男”“渣女”上大做文章,助推了剧集走红。

警惕“渣”对人性的简化

虽然观众的怒火被“渣男”“渣女”点燃,#陈屿太烦人了#、#林有有恶心#、#许幻山山楂#等词条在微博上的讨论度居高不下,但观众也会发现,《三十而已》有为了制造话题冲突把人物简化的倾向。

许幻山刚出场时是一个比较立体的角色,他与顾佳的恩爱背后一直有着价值观上的分歧。

许幻山偏向于艺术家,过于理想主义,有些清高,根本不适合做一个商人。

而顾佳一开始是务实主义者,她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她遵从规则并希望从规则中获益。

因此在育儿上,许幻山认为顺其自然,但顾佳就是要给孩子最好的;顾佳曾削尖脑袋想要挤进太太圈,甚至不惜花掉现存的所有积蓄去买一个昂贵的包包当敲门砖,许幻山就是看不惯太太圈那一套,也瞧不上顾佳的“走捷径”……

剧情行进到这里时,很难说顾佳是对的还是许幻山是对的,他们有各自所坚持的“对”的信念,也都有不完美的地方。

如果编剧能够从两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分歧深入下去,刻画他们的婚姻的堤坝是如何一点点坍塌的,那么剧集就能够引起我们对于婚姻关系的更多思考。

但《三十而已》选择了最轻巧的一种方式。编剧直接把许幻山写成一个万人唾弃的“渣男”,对婚姻关系的思考止步于此。

并且跟前半程相比,许幻山后半程的“渣”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个原本把老婆孩子捧在手心的好男人,说出轨就出轨。编剧并未呈现他多少内心斗争。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在陈屿身上。前期一个对妻子的情感需求“麻木不仁”的人,离婚后一下子就成了超级贴心的大暖男了。内心转变没有依据。

《三十而已》中,林有有虽然讨论度高,但从人物刻画上看,林有有却非常脸谱化,她太过单薄单一了。

剧中几乎没有呈现她的家庭关系与朋友关系,她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片空白。

她成为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存在只为勾引许幻山。观众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只是“渣”的代名词。

结果是,《三十而已》中的男人为了“渣”而“渣”,女人为了“三”而“三”。矛盾冲突是建立起来了,但角色也完全被简化了。

剧集就沦为一种情绪的快消品,观众看完后骂一骂也就完了。

忽略了对现实的正面强攻

我们一开始对《三十而已》的期待,是希望它能为我们塑造不一样的女性群像,为我们揭示女性的困境,以及她们的突围。

怎么现在话题的中心就变成了“渣男”“渣女”?

甚至有些观众被剧集带偏也没有察觉到。观众关心的仍旧是,“渣女”林有有的下场为什么不够惨?

可问题是,林有有的下场够惨了,以顾佳为代表的女性的困境,就纾解了吗?

或者换个方式提问:顾佳的困境,难道是因为突然冒出了一个小三?

王漫妮的困境,难道仅仅是因为梁正贤有一个七年女友?

《三十而已》无意中导向一个错误的归因:女性的困境,只在于她们遇人不淑,在于她们不约而同遇到“渣男”。

真正强硬的现实问题,可能因为这个“渣”字而被忽略掉了。

以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的说法,“关于性别问题,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结构自身是父权结构。当全球资本主义不再有外部,父权结构的再度固化是必然的。而在父权结构中,对种种弱势群体的放逐和挤压也是必然的。”

换句话说,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普遍面临的双重压力,来自于父权以及资本(阶层)的。

许幻山曾指责顾佳“走捷径”,他将这归因于顾佳个性问题。但个性问题背后,是女性的现实困境。

顾佳面临着父权制的压力:她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她操持儿子的一切大小事,她为了孩子只能离开职场。

她“主内”的压力,许幻山不懂;顾佳为了争取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努力,许幻山不明白。

当顾佳打算重回职场,请一个育儿嫂时,遭到了许幻山的反对。许幻山认为顾佳是在丢包袱。

顾佳则回怼道,“育儿师可以不请,但话不能这么说,什么叫我丢包袱?当妈的事就可以挑理,那你当爸的事是不是也得一样?你现在搞什么性别绑架?女人出去打拼,牺牲了陪孩子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吗?”

像顾佳这样完美的女人,都无法摆脱“女主内”的父权束缚。这才是顾佳的根本困境所在。

但编剧没有对此做过多呈现,甚至许幻山出轨后,顾佳还在自我检讨是不是自己管许幻山管太严了。

不是她管太严了,而是作为一个女性,她被迫承担“主内”“主外”的责任,她双肩挑,她只能绷紧神经,害怕意外发生。

故事最后,许幻山恶有恶报,烟花厂爆炸,但顾佳也一同背锅,财产散尽。顾佳虽然要离婚了,仍然摆脱不了“妻道”。去茶山的结局,也是一种无奈的后撤。

钟晓芹则代表了父权制另一种更隐形更普遍的压抑,即家庭关系中丈夫对妻子情感需求的疏于关注,以及一种可怕的冷暴力。

但编剧对此没有深入揭示。强行让陈屿扭转并复婚,让钟晓芹一跃成为大作家,用100万稿费给陈屿母亲买房,无形中也在美化冷暴力——丈夫冷暴力是因为妻子看不到丈夫的好,妻子做到最好冷暴力就没了。这不仅偷懒,也是值得警惕的创作倾向。

有些观众骂王漫妮“眼高手低”,因为爱钱所以落入了“渣男”梁正贤的陷阱。

这同样是打错了靶子。

似乎没有人注意到,王漫妮背后那座看不见的大山——日益板结的阶层。

王漫妮在上海“漂”了那么多年,在奢侈品店勤勤恳恳工作,每个月业绩基本都是前三。

但她在上海差不多还是月光族。没有多少积蓄。买不起这里的房子。

某个角度看,她不正是“社畜”“空巢青年”的缩影吗?

她想“走捷径”的心理也并非不可理解,不是她多拜金,而是现实留给她这样的女孩的上升渠道太过有限。

女性在职场上的机会也比男性少得多。适婚适育年龄的女性的晋升空间更为狭窄。

这才是“王漫妮们”的本质困境——阶层固化,外地(女)青年难以凭借努力过上体面生活。

王漫妮最后选择出国留学提升自我,并且依然单身。这虽然理想化,但没有像顾佳、钟晓芹那样,以理想化遮蔽问题,王漫妮至少勇敢“出走”,寻找新的出路。

总而言之,《三十而已》不是一部“硬现实主义”的作品。借用毛尖的说法,电视剧“在谈论女孩为什么过不上好的生活时,把原因归在原生家庭、归在个人的不努力,这个归法是非常美国化和自由主义化的,但其实里面深刻的冲突——阶级冲突——是不会被正面表现的”。

这不是说女性群像剧里不能刻画“渣男”“渣女”。

而是剧集不能止步于此,不能止步于情绪挑逗与情绪宣泄。

唯有对现实发起强攻,直视压在女性身上的两座大山,才能引起真正的反思,促进女性处境的改善。

——首发凤凰电影——

 4 ) 《三十而已》:女性并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可谓赚足了关注度。几乎每天都能在微博热搜上看到它的身影,即使没看过剧的读者,也能通过热搜大致了解剧情走向。剧名为《三十而已》,顾名思义,是对“三十而立”这句俗语的一次改写,试图用“而已”的洒脱态度突破三十岁这个紧箍咒,但剧里剧外时时刻刻强调的这个时间节点,反而暴露了大家对“三十岁”的焦虑。

该剧讲述了三位三十岁闺蜜的爱情、婚姻与事业。顾佳处在令人艳羡的金字塔上层,与老公许幻山经营一家创业公司。王漫妮是奢侈品金牌销售,同时与香港“精英男”谈着一场纠葛的恋爱。钟晓芹则是标准化的大多数,嫁给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老公,自己保有一份普通工作。但她们看似平静的生活之下,却遭遇了出轨、被小三、离婚等生活巨变。

《三十而已》剧照。

剧中的这三位女性,虽然面临着各自的困惑,但她们大体都属于有钱有颜的人设。尤其是顾佳,不仅拥有完美家庭,还拥有着出色的经商头脑,一路将创业项目做到了上亿身家。观察《三十而已》的评论或弹幕,我们不难发现顾佳是无数观众憧憬的“完美女性”形象。但这种对于“完美”女性个体的想象,却遮蔽了背后不平等的性别权力结构。也正因为如此,《三十而已》虽然是一部现象级的热播剧,却仍然不能提供给我们足够的反思与力量,去对抗女性真正的困境。

撰文丨重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1

“三十而立”

为什么30岁如此重要?

如果用托尔斯泰在其《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经典名言来描述《三十而已》中三位女性的生活,那或许就是“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

在剧中,无论是宣称作为全职主妇的顾佳,还是朝九晚五工作的王漫妮和钟晓芹,在她们看似各自不同的各种“不幸”遭遇或生活中,其实都潜在地隐藏着一个“相似的幸福生活”标准。钟晓芹羡慕闺蜜顾佳完美亲密的婚姻,王漫妮羡慕顾佳住在浦东千万级别的观景房,而顾佳则羡慕住在顶楼的王太太的生活……

在这一系列的羡慕中,我们能看到在《三十而已》中所埋藏的那条似乎是“幸福”——尤其对于这些女性而言——的线索和标记,而在其中金钱、年龄、婚姻和阶级则始终是她们关注的焦点,并且也成为这部剧在看似丰富的对于当下都市女性生活和状态描摹下的一个隐形的“天花板”。

《三十而已》剧照,图为顾佳与其子许子言。

剧名为《三十而已》,主要是因为剧中三位女主虽然处于不同的生活状态中,但一个共同的点把她们联系在一起:即将迈入三十岁。三十岁也被设置成她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无论是关于事业、爱情和婚姻,还是对于自我的认知,都被“三十岁”这条线划成两部分。即使最终她们都把“三十岁”作为一个契机、新的起点,而对这个年龄表示“而已”的潇洒态度,但也正是在对三十岁反复强调和言说的时候泄露了对此的焦虑。

而当它出现在女性身上时,这一关于年龄的焦虑不仅仅只是个体自我的感受,其背后还隐藏着整个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中的影响。一方面是“三十而立”的传统对于个体人生的阶段性划分及其具有的一系列社会和道德内涵;另一方面则是,无论在现代还是传统中,人们对于女性及其价值的评价和判断中,年龄这一因素的影响都甚为显著。

当孔子谓“三十而立”时,他一方面是在晚年回顾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经验,另一方面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渐而成为其后所有人生活的一个主要参考标准。随之在其基础上,这一节点发展出了更为详细的人生阶段和应当完成或是成就的事业地图时,作为社会群体中一员的个体人生轨迹也就大都是可以预见的。在传统“男女有别”基础上而开启的两性不同的教育和生活的背后,便隐藏着一种既关于稳定的期望,又有与整个社会区分相勾连的结构。

在剧中,对于到了特定的年龄该做什么事或是完成什么任务以及承担怎样的责任的观念,不仅仅只存在于钟晓芹或是王漫妮的母亲想法中,其实也始终存在于像顾佳或是钟晓芹公司的那些同事的观念里。当“三十而立”渐渐脱离其原始的语境并开始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新的内涵,在与诸如“成家立业”这类观念相结合时,传统只属于男性的“特权”也开始落在女性肩上。

而当这一要求与自古以来就覆盖在女性身上的年龄问题相重合时,我们就发现一个双重的压力油然而生。

2

“完美女性”

面临家务与工作的双重压力

伴随着女性解放与女权运动而开启的现代性别平等,使得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场域,通过工作来谋求个人的经济独立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建构。因此在当下,曾经许多只属于男性的领域和权利也为女性所开放,但在获得这些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性别制度的根深蒂固以及其在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发展和再生产,导致如今的性别区隔、剥削和压迫往往变得更加细微,从而导致女性往往落入一个双重困境之中。

诸如当许多文章讨论剧中作为“全职主妇”的顾佳是否算得上是独立女性时,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却发现了现代女性往往遭遇着家务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女性的年龄也成为一个隐秘的压制源,一方面我们鼓励女性接受教育,或是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围绕着女性年龄的各种讨论中所隐藏的性别歧视、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却始终束缚或是使得女性焦虑。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译者: 邹韵 / 薛梅,版本: 绿林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

在《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主大概都是大学毕业即进入社会工作,因此她们未成为许多人提起总是充满各种阴阳怪气的女博士,并且因为顾佳和钟晓芹都结了婚,也没成为内含着各种负面印象的“剩女”。当王漫妮的母亲反复催她结婚时,也便提到“剩女”一词来吓唬她,也因为王漫妮刚刚进入三十岁,且剧中又为她安排了偶遇中的男友,而似乎使她能够摆脱这一标签。

《三十而已》剧照,图为王漫妮与男友梁正贤。

人们对于女性年龄的讨论中渗透着传统关于女性的各种刻板印象,尤其是根据女性的外貌和年龄来对其进行评价。一方面,人们鼓励女性的独立和根据她们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的方式,但另一方面,无论是作为这些女孩们的家长(尤其是母亲),还是女性自己,她们都能清晰地意识到社会性别制度及其意识形态中依旧隐藏的各种歧视和区隔。

在王漫妮和钟晓芹的工作中,女性员工的年龄被反复提及,成为她们晋升和事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绊脚石(男性员工则往往因为年龄的增加而被转化为经验资本,成为其晋升的敲门砖)。当顾佳前往万总那里希望挽回这个大客户时,后者看重的并非她在工作上的专业,而是其姿色(又如年轻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着几乎是结构性的性骚扰)。而在顾佳的太太圈,年龄同样钳制着女性,因为她们似乎随时需要面临着丈夫在外面找更年轻女孩而抛弃她们的危机。也正是根据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些太太圈的贵妇人们大概算不上“独立女性”,因为她们最终都依附于——无论是经济还是其婚姻——丈夫;作为续娶的于太太便处于这样的境遇。在王漫妮遇见的那位购买百万项链的女客户那里,我们不是见证了这样的故事吗?

《三十而已》剧照,图为钟晓芹与钟晓阳。

在《三十而已》中,相比于顾佳和王漫妮的清晰和理智,钟晓芹时常显得糊里糊涂,这一点不仅能从她的婚姻生活看出来,也能从她在工作中的表现里发现。当她最终因孩子的流产这个触发点而选择离婚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随波逐流。钟晓芹对于婚姻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她自我意识的选择,不如说是在其强势的母亲的各种劝说以及周围其他人生活的影响下做出的“选择”。就如她对陈屿说的:“我以为女孩子只要嫁了人,就过上了正常的日子……我觉得我达标了”。正是这句话透露出了那个隐藏不可见的社会结构,即关于个体人生和生活的各种规定和要求,牵制着我们有限的选择。

什么是“正常的日子”?什么是“达标了”?标准是什么?从钟晓芹对顾佳幸福婚姻的羡慕来看,或者正是那样相亲相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就是“正常的日子”。因为反观她和陈屿的婚姻,更像是两个合租的室友,再加上陈屿本身的淡漠甚至是自私而导致钟晓芹始终难以体验到婚姻中——那些无论是来自于母亲的唠叨还是她从顾佳与其他人的婚姻中所看到的——幸福与甜蜜。

3

“完美女人”遮蔽的,

正是背后不平等的权力结构

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在剧中当人们谈论婚姻时,“爱”的身影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却是传统婚姻制度中的诸多在其后被渐渐有意隐藏的部分,除了各种由此而获得的法律权益之外,还有更为实际的诸如能有人彼此照顾(尤其在老年)等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似乎更为重要,即作为个体人生和生活中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否则就不“达标”)。并且这些“任务”往往被建构成自然的,而掩盖了其本身的社会性。

也正因此,人们质疑选择单身的男女,并且依旧把是否成婚作为“成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当女性选择单身,由此引发的焦虑小到父母、周围的同事所引发的讨论。在兔草小说集《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中,单身女性所面对的与其说是自我设下的困境,不如说是对外界环境的内化而形成的苦恼,上到关于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繁衍等等。由此所形成的“凝视”目光,往往导致女性为此承担更多的压力。这或许也就是钟晓芹不愿告诉父母以及同事自己离婚的原因之一。

当“完美婚姻”和“完美家庭”在现代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中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时,选择单身也便成了“正常的日子”的边缘,并且往往被隐秘地排斥在主流社会性别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表现和宣传之中。

然而,在“完美婚姻”中的“为爱成婚”的起源点却如美国学者斯蒂芬妮·孔茨在其同名专著《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中所发现的,因为爱情而选择成婚这一现象仅仅起源于近代。

曾经属于家族之间建立在经济、阶级和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的联盟的婚姻制度,渐渐在其后为尊重个体的选择以及爱情所取代而成为现代社会和启蒙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在孔茨看来,“为爱成婚”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因为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本身就好似建在沙滩上的城堡,一旦爱情消失了,为了尊重这一原则也就往往导致婚姻的结束。这一点,在钟晓芹和陈屿的婚姻中体现得最为典型,他们曾经因爱结婚,如今觉得爱情没有了也便离婚了。而根据故事的发展我们也会发现,当顾佳发现丈夫出轨时,她同样需要面临这一选择。

《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作者: [美]斯蒂芬妮·孔茨,译者: 刘君宇,版本: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20年3月

然而,伴随着“为爱成婚”在现代渐渐成为主流的同时,传统围绕在婚姻上的各种因素也并未彻底消失,其中诸如“门当户对”的观念也再次出现,而也正是这一点让王漫妮对于在邮轮上偶遇的梁正贤颇不放心。王漫妮的故事颇具传统偶像剧的特色,一方面她始终清晰地划定自己和梁正贤之间在金钱上的界限,维持自我独立;另一方面,“白马王子”疾风暴雨式的追求也浪漫十足。在这里,编剧似乎想把两点融合在一起,从而既能取消传统此类浪漫言情故事中的诸多性别剥削,也能满足人们对都市爱情的想象。

但就如珍妮斯·A.拉德威在《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中所指出的,这类浪漫故事最终往往会削弱或是转移了我们对齐大非偶的关注,以及在其浪漫爱情下的诸如阶级、婚姻利益和两性处境不平衡的问题。女性最终依旧被强调作为恋人、妻子和母亲的男性附属身份出现,从而忽略了对父权结构的批判。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译者: 胡淑陈,版本: 译林出版社 2020年7月

在某种程度上,顾佳或许更符合我们对“独立女性”的认知,即使她宣称自己是家庭主妇。但在剧中,她却是十项全能选手,不仅把家庭和儿子教育处理得十分恰当,帮着闺蜜解决家庭和个人问题,而且也为丈夫的工作出谋划策,甚至许多次都是她使得公司的处境转危为安……这样一个“完美女人”的形象不由让人想到《美国夫人》中的菲利丝·施拉夫利,她同样宣称自己是个家庭主妇,但与此同时也帮助丈夫的事业,并最终谋求自己的事业发展。忽视她们之间在两性观念和一些特定状况上的差异,顾佳和施拉夫利似乎都完美地阐释了“完美女人”的形象,从而既挑战又扩展了传统对“独立女性”的认识。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注意的是,无论是顾佳还是施拉夫利所塑造的这一既承担着家庭义务又完美地在职场中风生水起的“完美女人”,或许更可能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它证明了女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成为一个攻击女性的工具,即否认女性遭遇的家庭和职场的双重压力,并且把无法达到完美平衡的责任归咎在个体女性身上,从而忽略最主要的社会性别权力结构的问题。这不就是施拉夫利攻击女权运动的主要观点吗?

《美国夫人》剧照,中为菲利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

无论是施拉夫利还是顾佳(其后丈夫的出轨),她们也都没有别人所认为的那么“完美”。这一关于“完美”的意识形态与其说是渴望,不如说是被建构出的框架甚至是牢笼,尤其当它进入性别制度中而作用于女性时。在“完美婚姻”、“完美家庭”和“完美女人”这些光鲜亮丽背后所遮蔽的,依旧是如今变化为毛细血管状弥散在社会中的各种性别区隔、偏见和污名。而当我们只看到这些被塑造的犹如风景画的“完美”个体或是个例时,也便会忘了在这背后的权力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看不见的手”,使他们在操纵我们的命运。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重木;编辑:走走;校对:王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5 ) 三十而已:离婚才发现钟晓芹的好,男人都是失去后才懂珍惜吗?

01

离婚之后,陈屿就开始追妻火葬场了。虽然只是个电视剧,可是看到他在晓芹面前鞍前马后,真的特别心酸,可能我自己过分带入了,没有办法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批判陈屿这个人在婚姻中做得有多差劲,却深刻地感受到,他这种性格的人对自己有多无奈。

他并不是一个骨子里的坏人,但是他看不透自己的心,也左右不了自己的行为,自我认知很差,属于被心境牵着鼻子走的人。

恋爱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有选择地表现自己,给对方看得,大多是好的地方,所以当他们选择结婚的时候,设想出来的那个共同的未来,都只包括对方好的一面。

可是结婚之后呢,没有办法再有选择地表露自己,想被对方看到的和不想被对方看到的,都会不受控制地被摆到对方面前。这时候就需要两个人一起磨合了,商量着,尝试着,怎么样把彼此那些不好的东西,在婚姻中以比较和谐的方式消化掉。

但陈屿和钟晓芹,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陈屿看到钟晓芹的妈宝、作、不温柔的一面,他并没有想着如何好好沟通,而是抱怨、批判,他的反应是逃避,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把心门关起来,还在门外叠加了冷漠、无视、厌烦等等无数道锁,这样他就可以避免被入侵。

可是锁的那么牢固,连他自己都看不见自己的心了。

晓芹呢,她也没有能力把陈屿的那些锁和门一道道地打开,她在陈屿身上看到了什么便认为他就是什么。陈屿只洗自己的衣服,晓芹觉得他自私,孩子没了,陈屿帮晓芹排队做清宫手术,晓芹觉得他冷漠,生日那天没得到惊喜还摔坏手机被淋成落汤鸡,晓芹觉得陈屿是完全不关心她。

她像所有局外人一样,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判断他,给他贴标签,却无法去撬一撬那些锁,看看里面锁着什么。

02

离婚之后,为什么陈屿会突然改变呢?

我大概揣测了一下这个心理过程。当你拥有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东西有让你爱的部分,也有让你怕的部分,如果怕的部分无法摆脱,就会有种被“绑架”感,而人们为了自我保护,会想尽各种办法逃避这种被绑架感。

陈屿就是这样,当他发现婚姻这个契约给了钟晓芹在他的人生里“兴风作浪”的权利之后,他本能地想摆脱,所以就要用无视她、冷淡她、逃避她的方式,让她知道:你没有这个权利。

这时候的他,只想到了要保护自己,只看到了婚姻带给他的压力和畏惧,完全看不见晓芹的好,也感受不到婚姻的幸福了。

可是离婚之后,这个契约解除,他不需要再背负那么多婚姻的责任,晓芹也不再拥有强行跟他要关注,要陪伴的权利,他和晓芹的关系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这时候的他,给与不给都可以自由选择了。

人都是这样啊,我愿意给的时候,给多少我都不在乎,可你要是觉得这是我应该给的,给不了的时候就说是我错了,给了吧你还嫌弃给的少了,控诉我,埋怨我,那我就啥也不想给了,连以前给的都觉得不值得了。

所以自由之后,没了压力,他也不再需要那么多自我保护,冷漠、厌烦、逃避这些都被他一层层的撕开,于是,看见了真实的内心,看见了自己的爱。

03

网友说,看了这部剧觉得更恐婚了,可我想,大家恐的不是婚,而是这不可控,不能被自己左右的人生。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30岁这个年纪,对自己现状绝对满意,对未来完全不恐慌的人有多少呢?

很多人都是,只活自己都活不明白,何况还要去了解另一个人,看见另一个人,大家都想到婚姻里占一波便宜,如果让我付出,让我吃亏,那我是千万个不愿意的。

这让我联想到了“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立即获释,沉默者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二者都判刑八年。

理论上说,对两个人而言,最佳的选择是都沉默,这样两个人总共只需判刑两年,但由于缺乏信任,互相都怕对方是揭发者,所以两个囚犯最终的选择更多是互相揭发,导致最坏的结果。

婚姻也是如此,如果互相付出、信任、珍惜,最后可能结果是双赢,但大家都怕自己过多付出而对方坐享其成,所以最后,本来可以双赢的一个局,两个人却都惨败了。

有人说,陈屿这样的人就不该结婚,可是现实中偏偏就是有大把这样的人,大把的结了婚了,如果陈屿就是自己,或者你遇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恋人,你又该怎么办呢?能像看电视一样,骂他自私,贴个渣男标签,然后等婚姻糟糕的无法忍受了就去离婚逃离这个人吗?

越来越觉得,爱这个东西,真的太难了,没有完美,总有伤害,你想直接逃过生活中艰难的部分,找到一条容易的路走,恐怕永远也找不到。

我们需要学会的,不是用逃避的方式避免伤害,而是找到伤害的来由,像参加一场考试一样,认真推敲每一道题,尽力找到答案,当然不是每道题都有答案,但你认真地找了,努力去解答,最后的分数就一定比那些弃考的要高一些。

陈屿是一道非常难的考题,可如果你找到了答案,说不定就是大型真香现场了。

-作者-

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微博@柒月暖阳,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6 ) 王漫妮,请不要来碰瓷北上广的社畜了

这剧应该要播完了吧,这些天大家的留言我也都有看,无非是两种,同意的或者不同意的,不过无论同意与否,这都是王漫妮的人生,也是你们自己的人生,大家如何选择,如何看待曼妮,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自己的人生,还是得自己负责。

因为每次登录豆瓣都有小红点提示,看到一大堆留言,说实话体验不太好,因为大家争论来争论去,也无非就那么两种答案,但每次看留言实在有些影响我上豆瓣的节奏,反正剧应该也要播完了,所以从今天(2020年8月8日)开始,希望大家无论同意与否,都不要再给我留言了,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处理,这样这个帖子慢慢能沉下去,那也很好

如果从今天开始(2020.08.08),还有留言的,不管写了什么,我一律做删除处理了,实在不想每次上豆瓣都看见小红点了,希望大家理解,谢谢

以上

既然帖子被顶上来了,以后可能还会有很多人看见,所以声明一点,我对王漫妮的评价只截止到她游轮上遇见海王,后面我已经弃了。虽然我很期待编剧后面能让漫妮成长起来,但也不想再浪费时间看了。

所以,如果漫妮后面有转变,我很开心,但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内。

然后重申一点,讨论的只是角色,是剧中的人物,抛去剧情人身攻击的,您省省吧,我这人脾气爆忍不了,不然我会删帖拉黑一条龙

完毕,进入正文

我看剧一般不喜欢吐槽的,但最近看了一点《三十而已》,有些话真是就在嘴边不吐不快。

必须说,这个剧的营销我是服气的,每天从早到晚,都有N个热搜顽强的挂在榜上,恨不得买断热搜榜的半壁江山,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能拿来上热搜,以至于你再不想看,都忍不住点进去看几眼。

所以抱着先了解才有发言权的想法,我快进着看了几集。

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就是,这部剧想要传递的价值观,让我非常的迷惑。

编剧说选取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女性作为典型,想要反应女人到了三十岁之后所面临的困境,但我通篇看下来,女性的不容易确实感受到了,但可惜,只存在在台词里

这剧的绝妙之处,就是在台词的处理上,会让你感觉特别的接地气,无论的顾佳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做出的种种努力,还是王漫妮夜深人静时候,极具文艺范儿地坐在自家沙发上的“社畜”独白,都能瞬间让你觉得,啊,这么惨的生活,可不就是我。

但是回到人设上,又会让你觉得,这些人离你的生活,十万八千里远。

整个剧里,唯一能让我觉得稍微接地气的,应该就是钟晓芹了,普通的女孩,有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和一个十分“气人”的“直男中的战斗机”的老公。

其中钟晓芹每天所经历的那些柴米油盐、乌七八糟的生活琐事,才是我们每个人到了这个阶段,所必须要面对的。

但是,因为钟晓芹是上海本地女孩,所以相对于万千在大城市打拼,想要在大城市扎根的草根女孩来说,就已经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

但毕竟,抛去她上海人的身份,她所展现的生活状态,还是可以让人有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塑造的还算及格线以上吧。至于顾佳,因为她的那个富太太圈儿离我太过遥远,所以也不好评价。主要,还是来说说被称为“社畜缩影”的漫妮同学吧。

女性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只是为了找个有钱人嫁了吗?

热搜上前两天有个热度很高的话题,说漫妮是北上广社畜的缩影,但我只想说,剧组营销的同学,社畜已经很惨了,咱们就别再来碰瓷了好吗?

漫妮的这部分剧情里,就正好对应了我上文所说的,这剧的台词和人设的极度割裂。人物说出来的独白,全部都能戳中你的痛点,让你觉得,啊,这可不就是我,然后就自动把自己代入了漫妮的角色。

漫妮说的最戳心的一句台词是“一台饮水机一百块,但我拥有的只是个饮水泵,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

这种搬家的经历,想必每个在大城市打拼过的人都遇到过,确实,有很多时候,东西不是买不起,只是会占用太多空间,会让你在搬家时怀疑人生。

可是,漫妮一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充满“文艺气息”地感叹自己的生活,另一边,她为了不被房东赶来赶去,为了在上海扎下根,又做了什么呢?

本身月薪一万五,按照国情,扣过五险一金之后,到手的应该一万三都不到,然后,之前的房租已经七千了,她现在,同意和房东续租,一个月八千五,用自己将近三分之二的工资,来保住这个“别人的房子”。

理由是,“每次坐在阳台上,看下面热闹的人群,就觉得自己是属于上海的。”

想住的好一些有错吗?当然没有错。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住的近一些,住的好一些,当然无可厚非。

但漫妮的问题是,她住这房子的代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所及。

换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她的能力,完全配不上她的野心。

漫妮显然是有野心的,她不满足于回家乡找个安稳的工作,就这么庸庸碌碌过一生,可问题是,为了留在上海,她自己真的做过什么切实的努力吗?

她的努力,就是不惜花费自己一半以上的工资,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住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然后每天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假装自己是个上海人吗?

她的努力,就是已经工作8年了,仍然是个月光,超过一万块钱的花费,都需要信用卡分期才能付得起吗?

想要在上海扎下根来,难道不是应该努力存钱买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不再被房东所左右吗?为什么是一边忍气吞声受着房东的盘剥,一边继续月光?

所以说,她所有一切的努力,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那份虚荣心,幻想着自己做奢侈品的柜姐,有一天能够钓到一个高富帅的金龟婿,然后自己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跻身上流社会,光明正大地拥有自己想要的“精致”生活而已。

可北上广的广大社畜们,是这样的吗?

我身边的每个女孩子,都是认真而努力的,她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些小虚荣,小精致,但是,她们也清楚,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一步步打拼奋斗得来的。

多少人在凌晨2、3点的北京上海拼命加班,修改方案,完成调研,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多少人每天不知道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了多少,却还是在努力地硬撑着,只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凭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买到一方自己的落脚之处?

恕我直言,真正对未来有规划有要求的人,真正的独立女性,有的是我即便不靠男人,也可以在大城市立足的野心,也一直在修炼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而不是已经在这个城市待了8年,自己还身无分文,处处被压榨,留下来的唯一途径,却是要通过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

有人说这部剧在讲女权,我想说,女权也不想背这口大锅,这分明就是打着独立女性的幌子,行的却全是依附男人的事实。

或许有人会说,漫妮虽然想嫁个有钱人,但是在遇到游轮男时,她的头脑还算是清醒的啊,不接受别人的礼物,不让别人给她升舱,也不想别人给她租房子,还是想要靠自己啊。

没错,这正是漫妮这个人物设定的别扭之处

所以我刚刚才说,她是典型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她既想要嫁个有钱人,又不想让有钱人觉得,自己是因为图他的钱才会和他在一起的,总是想要保持相对的独立,但问题是,她的那些钱,足以支撑起她想要的独立自主的生活吗?

不能。所以漫妮总是陷在矛盾里,她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应该独立,应该不靠男人,可做的所有事情又都是在吸引这样只能把你当做金丝雀的男人。

从这一点上讲,漫妮这个人物,其实也真的挺悲情的,尊重,爱情,独立,自由,她各个都想要。

可是姑娘,这里是上海,要么你就真的是个super girl 像顾佳一样,样样都好,那你可以尽情的去乘风破浪,追求自己想要的,自己满足自己就已经非常好了。

要么,就干脆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野心又不小,放下清高的身段,甘心做一个富豪身边的金丝雀,也能得到她想要的生活。

要么,就干脆放下自己的野心和挣扎,或者找个条件差不多的一起奋斗,或者干脆回老家。

不过以曼妮的性格,这最后一种情况,好像又不在她的选项当中。

那到了最后,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就只能什么都得不到。

再说回社畜,鄙人不才,生活中也接触了大量的北漂社畜样本,每个女孩,都活的鲜活而热烈。

有些人的家境条件优渥,二三线城市父母可以提供很好的生活,但就是喜欢到大城市来体验生活,所以她们可以活得恣意,无所顾忌一些

说实话,这样的人,才适合拥有漫妮这样的生活,她们追求生活的高品质,不是为了彰显什么,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愉悦,她们在大城市奋力打拼,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最终能在这个城市扎根,很大概率,体验过之后,她们还是会回到自己本来的生活中去的

还有些人,智商情商能力俱佳,真的是职场上的一把好手,她们也会为了取悦自己,满足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好的生活。

但是这种生活的前提是,她们对未来永远有明确的规划,永远有自己的安排。工作几年要攒到多少钱付首付,要不要和老公一起加把劲儿,给儿子换个学区房,父母年龄大了,什么时候需要接过来,物质条件有没有保障。

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在她们的计划之中,所以,工作8年了还月光这种事情,别说月薪只有1万5,即便是月薪3万,她们也是绝对做不出的。

还有一些,就是真真正正的社畜,工资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低,常年在社平工资上下徘徊(多说一句,北京的社平工资没记错的话去年应该已经过万了,所以没有很低),工作说不上喜欢,但是也没有辞职的勇气,小城市回不去,大城市待得又觉得没有归属感。

但恕我直言,这样实实在在的社畜,可能会存在月光的现象,但是不可能像漫妮一样,肯花掉自己三分之二的薪水来租一个房子的。因为,这在他们平凡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里,完全算不上一个必选项。有那个钱,他们可能宁愿出去吃顿好的,或者干脆把钱攒下来出去长途旅行一次。

所以,亲爱的漫妮同学,请不要再来碰瓷北上广这些平凡且努力,比你的生活不知道要惨淡多少倍的社畜了。

另外,我也真的不太赞同漫妮同学的价值观。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应该有清醒的认知。

不要一边标榜自己是“独立女性”,一边想着的却是嫁个高富帅。

最后,再说一点,有人说,漫妮其实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遇见更好的人。

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可以遇见更好的人,这当然是一个值得称赞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实现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整件事情的因,然后,遇见更好的人,是努力之后所结出的果。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所要实现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至于能不能遇见更好的人,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不是我们刻意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遇见对的那个人。如果一开始,想努力提升自己的目的,都只是为了掉个金龟婿的话,不好意思,这样的努力,在我看来,太过肤浅了。

写在最后:很少写吐槽的文章,因为其实再烂的剧,也都有它的闪光点在,这部剧目前才播了三分之一,虽然目前漫妮的行为,在我看来很“别扭”,但也说不准这种“别扭”就是编剧故意安排出来的,就是为了展示这样一种现象,最后会让漫妮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真正成长起来,真正变成一位让我敬佩,自带光芒的独立女性。王漫妮,我期待着你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都有不同,我也只是看见身边的“社畜”而已,所以,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但是只欢迎合理的探讨和辩论,想要找存在感,或是人身攻击的,为了评论区的和谐,我会酌情删评论~~

 短评

这里面男的个顶个的气人 看着让人想送他们垫炮飞踹 支持三位女士搞姬

9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推荐

这片子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都不好。国产影片绝大部分疯狂灌输塑造一种你得不到的生活,一种扭曲的唯一的商品化价值观,偶尔一个真实的形象出现他们肮脏野蛮混乱可怜。没错,那才是你和你真实的生活。日本影片演的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

11分钟前
  • Q Q
  • 还行

看了这部剧突然觉得30岁不是只有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一种样子,即便30岁家未成、业未立,那又怎样?30,不过一个数字而已,一个钟点,一个月末,一个标价,三十而已,那又如何?可能这也是这部剧要讲的道理吧。

14分钟前
  • Yummy的喵
  • 推荐

我还记得读高中那会,班里要好的女生说希望28岁的时候结婚,那会我们几个还感慨,说你怎么可能那么晚嫁人…很多年之后,那个要强的女子并没有按照自己说的在那个年龄嫁出去,而选择了自己在陌生的城市打拼。长大后各奔东西,再要好的伙伴到现在也只是每次过年才能匆匆见一面,但每次看她时,依旧神采飞扬的,真挺好!!30岁的女人其实年龄不大,我喜欢这部剧名,30而已,因为只要你努力活得内心精彩,那在我心中的你,便永远闪耀!

18分钟前
  • 敬亭山
  • 推荐

作为都市剧,日常场景设置算接地气,三位女演员演技不尬,为各自设置的桥段尤其江疏影的柜姐线能快速地抓人,童瑶的家庭主妇线说讨好上层贵妇是她这个当妈的修行,还挺写实的。可追,先四星观望

22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前几天看她们仨人无价之姐的舞蹈过来的。很喜欢江疏影,她集齐了我对30+女性的所有好感。温婉、知性。

23分钟前
  • 糖块儿
  • 推荐

三个主角都拥有了选择权,所以尽管各自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在她们的承受范围内,所以也必然可以独立解决。这层表象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她们是城市中产,经济独立,思想进步。三十而已。三十不再是一道坎,它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而已。所以你看,这部剧的出现本身是值得我们高兴的,当社会上这样的女性多了以后,市场也迅速给出了回应,有观众为之买单才会有相应的产品。当然,还有更多的女性依旧没有选择权,而选择也必然不只是这三种而已,就像第一集的那位中年女子一样,我们需要不断为之努力。

28分钟前
  • 孔鲤
  • 推荐

能把“对跨越阶级的渴望”作为全剧核心,并编织出一张无孔不入的势利网,编剧还是有点毒辣的。三个主角都透出一种对人生的厌烦和鄙夷,但长年训练出的虚情假意和强颜欢笑让人太熟悉了,这刺痛感来得真是猝不及防。

3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今年看得最靠谱的都市剧,从置景就能看出剧组用心了。三个女主三条故事线同时进行密而不乱,认认真真的看到现在,心里好多感慨。女人真的太不容易了,努力打拼太辛苦、躺平当咸鱼被欺负、有点小钱就要提防别人惦记上你老公,害!

35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力荐

这部剧最不真实的地方在于,大多数人到了30岁,没有王漫妮的美貌,顾佳的能力,钟晓芹的户口,但却拥有她们三个的所有烦恼。

36分钟前
  • 阿徊
  • 还行

编剧们还是太穷了。以为女主角买个包就能跻身上流社会了。上流社会看的就不是包啊。这部剧的上流社会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富裕中产水平。希望片方以后提高编剧费,让编剧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以免再写出这种尴尬、引发焦虑,并且充满社达色彩的情节了。

39分钟前
  • 王食欲
  • 还行

这……还不如隔壁二十岁

43分钟前
  • authornana
  • 较差

童谣演得小阔太家里已经浮夸地不像人住得了,卖烟花有这么赚钱?然后你告诉我她才30,我………还是转台看隔壁吧,起码真实一点。

46分钟前
  • Viola
  • 较差

钟晓芹,全剧最喜欢的角色。努力做一只被人需要的咸鱼,只想下班刷刷剧,真幸福~因为得不到这样的生活,所以羡慕

49分钟前
  • picnic
  • 推荐

必须快进着才能看,多数国产都市剧的通病它都有,但这不是最大问题。最令我不舒服的是集末拍摄摆早点摊一家人的短故事。底层百姓不应该用来被观看和做点缀、被用作衬托有产者内心空虚的“平淡的幸福”,这无非是另一种刻板印象而已,并不能因其表面上是“好”印象就说它不刻板或确实好。什么时候影视作品能正视底层百姓的痛苦、不安甚至空虚(谁说底层就不会空虚?)等等一系列真实且复杂的心境,影视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才真的进步了。你这里只拍人家和谐幸福满足了,怎么不拍城管追着小贩喊打呢?怎么不拍孩子没户口上不了学呢?很显然,这一家都是本剧在讲述有产者生活后为了找补“正能量”而设置的“工具人”。哪怕在这样一部电视剧的人物设置里,被牺牲的也是底层,就别提社会生活中的真相了。百姓,苦。

53分钟前
  • 沁云
  • 还行

莫奈的睡莲你说买就能随便买???我读书少穷屌丝你别骗我啊……(我就是想表达这剧浮在表面而已,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两星我不会改,有些人就不用再私信骂我然后拉黑了,真的很low)

54分钟前
  • lulumay
  • 较差

童谣那个角色比较特别,像反相的罗子君,挺有意思的。但江疏影和毛晓彤的两条故事线太普通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感觉故事很容易失衡。还有细节真的没有那么考究,江一个柜姐不可能住那么好的。

59分钟前
  • 沉默如海
  • 还行

葱油饼那一段太治愈了,女人卖饼,儿子陪着妈妈,男人跑外卖,工作途中还给儿子带礼物,从清早到黑夜,一家人再一起回家,他们的背影虽然辛苦但是画面太美好了。虽然不是主线,但是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的感觉太棒啦!

1小时前
  • 蓝抑郁剂Lily🌈
  • 推荐

王漫妮在其他柜姐不屑于服务一个衣着朴素的阿姨的时候承担起了服务她的工作,没想到最后那个阿姨定了店里最贵的一套珠宝,她说:我们一起看看,一起看看这套珠宝是如何好看的。在我看来,年龄并不是一个界限,无论多大的年龄都有去追求美的勇气,衣着也不是一个判断人价值的标准,无论一个人是怎样的,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付出。

1小时前
  • 利路修LELUSH
  • 推荐

感觉编剧挺脱离生活的,根本看不下去,一是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因为出轨而离婚的,婆媳关系或者是否生孩子离婚的更多些。二是现在这么个经济环境以及阶级固化,三十岁就能当上创业公司老总或者企业中层的很少见,片子里大多数讲的都是四十左右发生的事情,或者至少是35岁之后的事情,三十岁的光景根本不是这样的画面~

1小时前
  • 韧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