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女士

记录片美国2020

主演:泰勒·斯威夫特,乔·阿尔文,安德里亚·斯威夫特,斯科特·斯威夫特,乔尔·利特尔,崔·佩恩,杰克·安东诺夫,卡米拉·马歇尔,梅兰妮·尼玛,麦克斯·马汀,戴夫·迈耶斯,保罗·西多蒂,布伦登·乌里,鲍比·伯克,卡拉莫·布朗,谭·法郎士,安东尼·波罗夫斯基,乔纳森·凡·奈斯,碧昂丝,张菊菊,史蒂芬·寇贝尔,吉米·法伦,妮基·格拉瑟,乌比·戈德堡,卡尔文·哈里斯,珊妮·霍斯汀,赛琳娜·戈麦斯,卡莉·克劳斯,霍达·科特,蓝尼·克罗维兹,泰勒·洛特纳,大卫·莱特曼,菲尔·麦格劳,格拉汉姆·诺顿,南希·奥黛尔,夏奇拉,哈

导演:拉娜·威尔森

 剧照

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2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3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4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5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6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3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4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5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6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7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8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9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7

详细剧情

  本片以不加修饰和感性的方式,记录了当代最标志性的艺人之一泰勒·斯威夫特在人生转折期的点滴。该片讲述泰勒如何在他人的期许之下找到自我。导演拉娜·威尔逊通过这部明亮而多角度的电影,展现了一名国际巨星如何接纳自己的多重身份:她不仅是词曲作者和表演者,还是一名能够用声音带来影响力的女性。

 长篇影评

 1 ) 流行偶像真面目!美丽、锋利,但并不坚定

如果以电影的标准,尤其是纪录片的标准来评价,《美利坚女士》应该是一部刚刚及格的影片。

它以年龄为线索向观众呈现了这位叫Taylor Swift的艺术家经历的关键事件,有关她作为普通人的家庭和生活,有关她作为歌手的天赋和作品,有关她作为公众人物的信仰和表达。

影片的内容兼顾了完整性和曲折性,即使有部分抓马剧情,也尽量以一种旁观者的冷漠视角进行陈述。影片的表达则显得有些片面单薄,再加上篇幅限制,情绪铺陈并不充分,路人可能都会看得一头雾水。

她的音乐天赋几乎和她的美丽一样,让人一阅便知。旺盛外露的才华配上不加掩饰的野心,形成锋利的人格魅力。但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男人,她都没有非谁不可的坚定。

天 赋

天赋之于成就,就好比种子之于大树;我们成长的环境有意淡化天赋的重要性,充斥着努力即可成功的假鸡汤。但当我们思索自己在这世间最为擅长的事情时,可以发现,这些事情往往是在天赋之上的延伸。

作为一名已发行七张专辑,单张专辑销量破千万,首位两次获得格莱美年度专辑奖项,成功从乡村转型流行并都取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无论是外在的样貌,还是内在的天赋,Taylor都担得起“美丽”一词。

Taylor的天赋在于旋律和曲调,这几乎是她最擅长的东西。极度悦耳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调,让你根本没办法拒绝这样的歌曲在脑海中循环。

即使多年不听,当前奏再度响起时,你瞬间就会回忆起在什么时候进副歌、哪句歌词会出现几遍、前后两段有什么不同。

这种最高级的“洗脑”模式,直接越过你的思考屏障,让你无法抵抗就被她俘获。更要命的是,旋律和曲调这玩意儿,不被语言和文字所限制,全世界通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歌词就是粗制滥造,相反Taylor拥有着高超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擅长把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并且改成押韵的歌词,这从纪录片最后她写《Only The Young》歌词的桥段就可见一斑。

我们不要小瞧了这种能力,毕竟日常生活的琐碎常常会泯灭创作的激情,试问有几个人的日记能写得行云流水又言之有物。

乡村时期的Taylor,第一张同名专辑还稍显稚嫩,但《Picture To Burn》《Teardrops On My Guitar》《Our Song》等从可听性上已经符合水准。

第二张专辑《Fearless》就带她走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不仅有《Love Story》《You Belong With Me》这样“卖相”极佳的作品,还有《White Horse》这样娓娓道来的少女情诗。

就连写给家人的《The Best Day》也显得格外小清新(那是08年,“小清新”还是非常美好的词)。但即便到这张专辑,她仍然还只是在乡村音乐这个圈子中拥有较高知名度。

到了《Speak Now》时期,回应抢麦事件的《Mean》以及分手之作《Back To December》,则借由八卦新闻的热度,让她一下子成功出圈。不少粉丝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关注她。

专辑中的《Sparks Fly》在我看来是全专最动听、也最适合现场演唱的歌曲,因为副歌和前面的部分切得很明显,突出了高潮,同时也没有大段连续的歌词影响发挥。此外,从这张专辑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她要出村。

出村之后的一系列作品,如《Red》《烦烦烦》《长长长》等对Taylor的意义,大概相当于“农村包围城市”。

这张专辑中,Taylor并没有完全放弃那些乡村音乐的技法;相反,无论是乐器的选用或者编曲,都还是基于乡村音乐,只是在部分歌曲中混入了电子、摇滚等。

事实也证明,在旋律足够优秀的情况下,乡村音乐与流行音乐间的阻隔也会消失。她成功了。

被誉为“神专”的《1989》,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它的质量和商业价值;这张专辑绝对是资本、技术、人力三者驱动下对Taylor天赋的极限挖掘。即使在Diva打架的2014-2015年,这张专辑都有问鼎第一的资格。

超热门歌单《Blank Space》《Shake It Off》《Wildest Dreams》《Style》等等,传唱度极高,几乎每一首歌都能拉出来“打一波”。

在这种级别的专辑中,可听性已经是最基本要求;旋律的编排、乐器的使用、歌词的内涵,以及Taylor自身的状态,难得都圆融得非常好。

第六章专辑《Reputation》,则遭遇了“滑铁卢”。如果仅看销量,这张专辑并不失败,甚至可以说成绩还不错,但无论是口碑反响还是获奖方面,都实在配不上Taylor这个名字。

虽然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一张专辑,但难免也是完成度欠佳的一张,旋律算不上优秀,甚至编曲压过了旋律本身。跟她的上一张专辑相比,它总是让我有一种小时候寒暑假最后一天疯狂补作业的仓促感。

直到《Lover》归来,这张专辑我虽然听得不是很多,但从主打的两首歌《Lover》和《Me!》都能很欣喜地发现Taylor的天赋再一次显灵;还有那首超高人气的《You Need To Calm Down》,也在平权道路上发出了“高分贝”。

名 誉

挑剔的评论家们不会仅因为歌好就给予正面的评价,歌迷同样不会只因为悦耳就不离不弃,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是收获名誉的网兜。在多元、丰富、没有正确答案的艺术世界里,个性化的表达甚至是必须的。

她渴望成功,这一点从未变过;她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条件,也不惮于告诉世人。她将会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素材来铺设自己的道路。

出道之前,在校园里被人孤立嘲笑;年少获奖,遭受Kanye抢话筒的奇耻大辱;声名鹊起,被外界诟病男友众多,但拍拖的时间都不长;盛名之中,一首《坏血》与水果姐隔空大骂;录音爆出,社交网络中被刷蛇全网黑;版权纠纷,她自己的作品反而不能自己唱了。

每一次的纠纷与冲突,要么被她写进了歌里,要么干脆直接搬上了舞台,要么就发动一场舆论攻坚战。Taylor总能找到绝佳角度切入事件,使其变成事业助推器。这样的气魄和聪明,在华语乐坛里有另一个代言人——蔡依林。

生活总是有很多不顺利,作为公众人物,Taylor的负面新闻和情绪往往被放得很大。但从本质上讲,这与你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没有什么区别。

谁不希望自己能像Taylor、像梅姨,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在直面冲突和心碎的同时,还能把它们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更别提在此基础上还能收获名利。

所以我非常喜欢“锋利”的Taylor,也着实羡慕她。谁说在学校被孤立了就一定要自我反省;谁说被抢了话筒就一定要大度地原谅;谁说男友众多就一定要被说成荡妇来羞辱;谁说女歌手们就一定要相亲相爱;谁说被全网黑就一定要低调避让。

面对如此种种,Taylor却用最slay的态度,总是能够回应地既直接又干脆。

摇 摆

谁说艺术家,就一定必须是保持坚定的?

我们习惯听到的故事是,天赋绝伦但怀才不遇的艺术家在自己的道路上艰苦卓绝,最终大获成功。从坚定到成功,几乎早已形成一条绝对正确的价值链条。

但这个故事进行到第一阶段就戛然而止了。我们所不曾看到的是,几年甚至几个月后,艺术家就陷入了泥淖之中,那些被歌颂的“坚定”失效得比玻尿酸还快。

Taylor则表现出一种圆润的摇摆,既是对多变的商业社会做出的妥协和适应,也是为了取悦自己所必须做出的调整。乡村音乐玩到了顶峰,那我就尝试一下流行;《Reputation》的怒焰和暗黑不够成熟,那我就接着换回拿手好戏。

而在取悦自己这条路上,大概只有萧亚轩能与之一战,都只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恋爱小天才而已。

猜测Taylor应该是属于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需要得到外界肯定的类型,这种缺失难以从根源上痊愈,需要依靠掌声和荣誉来构建一个强大的外在,以保护其脆弱的内心。

这也给她的摇摆做出了一定解释,她需要不停地改变自己,以追逐大众、追逐奖项。

这样的态度更符合普罗大众的生存状态,在国内更是相与者众。Taylor应该算得上是继Avril之后第二位在中国粉丝数量众多的天朝天后;并且不同于其他Diva,Taylor的粉丝构成也呈现出空前的多元,直男、直女、LGBTQ无所不包。

只是,这样的摇摆反而表现出Taylor内心的紧绷与不安。在赋予她对流行走向的把控能力的同时,也让“松弛”二字跟她绝缘,阻碍了其真实人格的表达和倾泻。正印证了那一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天赋这东西,既是恩赐,也是枷锁,意味着你很难在天赋之外的领域“轻易”成功。

如果可以足够顺遂,想来也不会有人愿意用负面新闻换取名誉加身;而一旦尝到了摇摆的甜头,是否还能承受有一天不在浪潮之上的冷寂。Miss Americana, we will see.

作者| 熊猫小只;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2 ) 你不再是他人眼中的“好女孩”

#Miss Americana 你不再是他人眼中的“好女孩” 在恶人恶言下 在陌生人的掌声中 你成长成独立思考 追求女性和LGBT平权 真正享受舞台的音乐家 你是真正强大优秀的女性 You are truly my inspiration! Taylor Swift!!! 引用你在Miss Americana最后讲的 -I want to still have a sharp pen, and a thin skin and an open heart. 希望自己也能像你一样 Educate myself, grow stronger and truly be myself. -给最棒的美利坚女士.

 3 ) 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从前对霉霉没什么特殊感觉,既不算喜欢也不讨厌。看了这部今年新出的纪录片以后,却瞬间路转粉。

越来越觉得,人无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只要敢于把那个真实展现出来,就会很惊艳。

她自己回忆2016年被全网黑之后,如何对世界甚至对音乐失去信念,只想一个人躲起来不再面对任何人。她觉得委屈:已经足够如履薄冰的对待公众和媒体,小心翼翼的不表露任何政治观点,像每个有教养的女孩那样,对所有人保持微笑,学着如何言行才能更多表达尊重,却依然没有逃掉被非议、被污名,被荡妇羞辱,被记者问晚上是否会带男人回家,被坎耶污言秽语羞辱写进歌词。

突然觉得又心疼又代入感,作为女人,我深知那种人前背后的小心翼翼,一边不敢逾越性别赋予我们的条框与限制,一边无论做的多么好仍不确定自己是否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结果也的确是这样,总有那些背后的非议和质疑,让我们瞬间崩溃。

“如果忍让、礼貌、微笑,在讨厌自己的人眼里,只是虚伪的假面。那为什么要如此压抑自己,不去表达愤怒?”

她不完美,但我爱她的真实。

她说我们本质上缺乏安全感,因为我们喜欢人们的掌声,这会让我忘记,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她说当人们已经不爱你的时候,你就是很难再让他们重新回来爱你了。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面对性骚扰,她说我恨自己一定要出席,我生气女人总会遇到这样的事,就算最后你赢了,也没有胜利的感觉,因为整个过程毫无人性。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当她沉寂一年后带着新唱片回来的时候,当这个纪录片发布以后,当初那些公开诋毁过她的名人或网红竟都口风一致的齐刷刷回来向她道歉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却一直在脑补另一种版本的剧情。

若一年前她没有继续坚持创作,勇敢的再次回到公众前,就一定不会等到那些人的认错。你的清白和你的实力,需要用你的强大和你的勇敢来昭告天下。她带着骄傲和勇气归来,好像在说:“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她决定公开自己政治倾向的那一幕,我真的看哭了。为了阻止共和党女议员竞选成功,她哽咽的说服担心她安全的父亲不要拦着她发表声明,哪怕她将面临的是来自总统的声讨以及出行时要乘坐装防弹玻璃的汽车。

她最后对父亲说,“我求你原谅我还是要这么做,就算我因此受到攻击,如果我因为反对这些事而受到攻击,那就让他们来好了。”恐惧但是依然选择行动,这很真实,也非常荣耀。这个我从来没粉过的小姑娘,厉害了。

 4 ) 魅力褪尽的普通女孩:你同情的不过是自己

放在前面,有一说一,这篇影评,对片不对人。

因为我还是挺喜欢Taylor的,《1989》的时候对Taylor有过一段时间的crush,那阵子大概把Taylor所有的歌都听了个遍,还买了她豪华版和普通版的CD。到《reputation》出的那阵其实是礼貌性的追了一下,然而确实已经不怎么喜欢了,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当人们不再爱你了,他们就不再爱你了”,很真实,大概是审美疲劳了,报复性地两年多都没再听过一首Taylor的歌了。到了《Lover》,因为要付费干脆听都没听了,只是看了看mv。然而在纪录片里再次听到那些熟悉的老旋律时,不得不说依久是十分的亲切,全都是时光的痕迹,甚至身体也忍不住想要跟着旋律律动起来。

说这么多,都是怀旧,还是爱过Taylor的,这也是我第一时间点开这部纪录片的原始动力。然后回到片子本身上来。

纪录片一来就把Taylor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拉了下来——《reputation》没有获得格莱美的任何一个提名,让她成为了一个仿佛我们身边脆弱的邻家女孩。她的伤心湿润了双眼,但她没有抱怨,她说她要努力做出更优秀的CD。这种做法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很像是在为人物洗白,此处没有贬义,包括面对媒体的万般刁难时,对于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左右为难的无力感我们太能感同身受了,就像影片里所说的:It's just a lose-lose situation,所以,在这个世界里,谁又不是值得被疼爱的呢?与其说是同情Taylor,不如说是在同情我们人类自己。

影片展现出了Taylor脆弱的一面,被攻击的一面,也就是我们常人都有的一面,然而影片突然转向了Taylor的政治站位态度。影片对于Taylor的转变并没有深入,归结为几句话:1)我要做好下一张专辑。2)我要好好吃饭,我看起来怀孕也比看起来病殃殃的好。3)我有一个没有公开的男朋友。影片几乎没有论证,浮于表面。可她是Taylor啊,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Taylor啊,影片让Taylor不再特殊,变成了万千普通女孩中的一个,《Taylor Swift:Miss Americana》变成了《Every girl:Miss Americana》,至此,影片完全抹去了Taylor最亮泽的光芒,尽失她独特的人物魅力。

影片最后的落点是Taylor对于政治站位态度的转变,她从害怕别人指责她政治站位因此而封杀她到她敢于站出来为女性群体发声,影片后一半都在讲这个,Taylor口口声声说她不怕媒体怎么报道她,可影片越是重复越让人感受到Taylor的在意。我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初衷是什么,但是拿出一半篇幅讲述这个好像在说:我站位是为了女性的权益,所以你们不要指责我。我想说,我当然不认为这是Taylor的目的,但影片整体的走向却引往了这个方向,这也是片头我说,影评对片不对人的一大原因。相反特朗普那句豁达的“我对泰勒歌曲的热爱减少了25%”反而令人不禁高看他几分。影片主创的意图让我深感迷惑。

这是一部纪录片,不是剧情片,所以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往往会体现得更加深刻。前半段Taylor兴致勃勃的开始筹备她更完美的新专辑(Lover),让人看到了她的才华、热血和付出,可在不久前的格莱美上Taylor依旧没能斩获任何奖项,令人不禁唏嘘,当然有格莱美本身内部的很多问题,但这也是压垮这部影片整体结构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世界里有太多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故事。

看完影片,准备再回去听听歌,Taylor是个好女孩,没有更多了

 5 ) 羽化成蝶--一个女孩的成长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女性,对LGBTQ,对粉丝,她在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告诉每一个人,大家应该被平等对待,所有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应该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想要的那个自己,不是被训导,被教导再任何情况下都要沉默,要说抱歉的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任何东西,这些大大小小的drama让她成长,让她越来越懂得爱自己,就像她在'Why She Disappeared'里面写到,'In the death of her reputation,she felt truly alive.' 她终于做回真实的自己,而这是我们想看到的。我永远的会支持她,或许有时候这种drama也是上天注定,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她的信仰系统一次次被冲击,摧毁,很多人以为她将被打到的时候,她却有勇气重建,打破曾经被教导的"好女孩"形象,消失社交媒体一整年,带着reputation,化身蛇女,暗黑归来,old Taylor is dead。可是,她似乎又没有变,一如既往地善良,爱粉丝,她只是在重建自己信仰系统的时候穿上了自己的盔甲,将那个"old Taylor"藏在内心的深处,只有她爱的人才能看见,她还是那个Taylor。这些年,我们能看到她的成长,她变为更好的自己,她敢爱敢恨,敢说敢想,并且越来越fearless。我想这也是她为什么能长红13年甚至更久的原因,她一直在越变越好,不断自我蜕变,一次次破茧而出,一次次突破自我,这样的她造就了如今她的现在。(纪录片中她16岁的觉悟,5分钟庆祝,剩下的时间来想如何保持,这是很多人没有的觉悟,我很惊讶,她不会沉浸于一时成功,初心未改,我相信这也是她一直能保持高质量音乐不让粉丝失望的原因)如今她已经不需要再做别人认为她无法做的事情来证明她自己,她是泰勒斯威夫特,她是独一无二的泰勒斯威夫特,她就是她自己,曾经她为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的掌声欢呼声而活着,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就像她在'Daylight'里面写到,'I've been sleeping so long in a 20 year dark night,and now I see daylight.',也像她早在2012年的歌曲'The Lucky One'里面写到的一样,这两首歌几乎完美地贴切了她的整个纪录片,她的名气所带来的,她的生活所改变的,在20多年的脱变之后,终于在她30岁的这一年,她看见的golden的daylight,看见了黎明,看见了曙光,像lover中的蝴蝶一样,20年的蜕变,逃离reputation黑暗的漩涡,卸下武装自己的盔甲,羽化成蝶重见光日。 昨天Taylor点赞了一条汤不热,内容大致上,如果Taylor想再发10张唱片,很好,如果想把重心放在生活,仍然支持,因为她就是她自己,她应该做自己想做的。是的,如果Taylor以后哪一天宣布隐退,我不会奇怪,我不会难过,我知道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她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她是我们爱的人,而我们知道,她在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完全足够了。 同时也谢谢Joe,是Joe在她最艰难的时刻一直陪伴她,鼓励她,爱着她,让她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真实,他们都变得越来越好 I WILL ALWAYS STAND WITH TAYLOR SWIFT❤️

 6 ) 泰勒的黑粉,贴两篇IMDB的差评

我以前也是泰勒的粉丝,听她的第一首歌是《love story》。后来也喜欢过她的其他作品。在大学的外教课上,我说,Taylor是我最喜欢的欧美歌手。然后反问外教是否同样喜欢Taylor。但是外教皱了皱眉,说她不喜欢Taylor,觉得她“pretending”。我当时挺不以为然,觉得身为笃信基督教的乡村大妞Rachel(外教)不喜欢这种大城市的流行歌手也很正常。但是外教的话我却一直记得,不知不觉用另一种眼光去看Taylor。然后我就看到有人说她交那么多男朋友,就是为了为创作找灵感。也许那时起就觉得她是个很自私的人。我承认,她的歌,有些挺听好听的。作为一个音乐人,她也才华出众。但我不知何时起,开始不喜欢她的人设了,对我而言,精致利己主义者的Taylor,只是个路人而已。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glaring example of first-world-problems put to film. The narrative is that we should empathize with her because she is not happy being rich, thin, famous, attractive, has 2 private planes, 4 homes... For example, she wants us to feel bad because after she won her 2nd Record of the Year Grammys, she had no boyfriend to call. Or the narrative that she is just "too nice" yet in a shot coming out of her building, she literally ignores her fans - cannot even give them a wave or a smile while walking by. This is a story of privilege and delusion. She is the girl who got 99% on the test and cries that it wasn't a 100.(3颗星) 我以前从未深刻理解,所谓的“first-word-problems”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部电影完美地解答了我的困惑。这部电影的基调要么是,我们应该同情Taylor,因为她过得不快乐——即使她那么富有,那么苗条,那么著名,那么有魅力,名下有两架飞机,四套房产......例如,她不开心是因为第二次斩获年度格莱美奖后,她没有男朋友,连电话都不知道打给谁。要么是夸她对粉丝特别好。然而有一个镜头,泰勒斯威夫特从房子里出来,根本不理睬挤在外面粉丝——经过他们时,连手都懒得挥一下。影片其实讲述了一个关于特权和错觉的故事。她是那种,明明考试得了99分,却仍要为得不到100分而嚎啕大哭的女孩子。

If you've seen Madonna's Truth or Dare. Or Lady Gaga's version of Truth or Dare, then you know what this is. It's an actress pretending to be herself all for the purposes of self promotion. If you're a huge fan, you will like it because it's your job to think everything she does is 'awesome' and 'amazing' (those words being a recurring phrase). If you're a casual fan, you might find some moments here and there that are mildly interesting. But deep down, you know that this 'movie' is not a documentary in any way. It's a documentary the same way 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 is a 'Reality' show. You'll hear a lot of stuff about how she has struggled, the sacrifices she has made, how tough she has had it - as though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SN'T been experienced by every other musician but there's no mention of the many breaks she has received that most others don't. I Miss the days of genuine documentaries where musicians would just be themselves, and the struggles weren't contrived for the cameras. Where the documentary was made because something interesting was going to be captured instead of it being a great opportunity to make sure a Diva's name is ALWAYS out there, always trending and cross-promoting future albums, some role in a movie, etc. Compare Gimme Shelter to these 'documentaries' and you'll see.(一颗星) 如果你看过麦当娜或者Lady Gaga的“真心话大冒险”电视广告片,你就能明白我要说什么。这部纪录片不过又是那种利己主义的女演员努力塑造人设的老生常谈了。如果你超级粉她,你会很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夸她做什么都完美,是你身为铁杆粉丝的义务。(诸如“太棒了”,“不可思议”这类叹词根本停不下来)。如果你只是一般粉她,你可能觉得,至少有些场景,还是有点意思的。但是从内心深处,你知道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算不上纪录片。这不过是一场与《卡戴珊姐妹同行》如出一辙的真人秀罢了。你会听到大量诸如“她曾经多么挣扎,她付出了多少牺牲,她遇到了多大的困难”的旁白——仿佛其他的音乐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但却绝口不提,大部分歌手从来没像她那样,踹掉了那么多男朋友。我怀念从前那种真正的纪录片,那里的音乐人,他们就是他们自己,绝对不会在镜头前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真正的纪录片里,素材被保留,仅仅是因为它们本身很有意思,而不是为了让主角有更多的曝光机会,不是为了推广和宣传新专辑、其他角色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将这部《泰勒斯威夫特:美利坚女士》与《给我庇护》这样经典音乐人纪录片对比一下,你就会明白差距在哪里了。

 短评

我爱霉💖💖💖超爱 超爱超爱

8分钟前
  • 丫头
  • 力荐

篇幅有点不够 可以讲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11分钟前
  • tankdream
  • 力荐

骂也好,捧也罢,我只是希望中国大陆也有哪么一个全民皆知,有脑子,有良心,有勇气,有态度,敢在政治上发声的流行偶像。

1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这是一部强烈粉丝向的作品,不过就算不是粉丝,看到一半也会由衷敬佩。出乎很多人意料(也特别打黑子脸)的是,这部纪录片居然没有放进很drama和juicy的内容:妈妈的病、和男友的热恋这种内容没几分钟,和前公司的纠纷,一点没有。有的,是她成长的经历,被辱骂又重新站起来的经历,以及她为被侮辱被欺负的女性们和性少数们的发声。令人敬佩。

16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力荐

拍的非常差!前半部分作为歌手篇可看度还ok,她的敏感脆弱,她的恋爱成长都是她创作灵感,就像她说的,她只唱自己的故事。写歌部分,很多经典热单几乎是唱着唱着整首歌就出来了,都说Taylor的才华泯然众人矣,可惜她从来都不是众人。我喜欢看的是Taylor的创作纪录,可惜后半段落到她的政治立场,我并不关心这个!

1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格局太小

19分钟前
  • 树下的野草莓
  • 还行

Taylor Swift冲冲冲

22分钟前
  • Alexander
  • 力荐

对欧美这几年音乐明星不了解,知道她是从《晓说》高晓松那(换男人如换衣服?男人是其创作素材?),听过几首流行歌都因她在榜,看此片她很认真有才华很精致的样子,很有创作欲望,也很会炒作自己。从保守不表态政治到反对特朗普、支持女权,其实更多的是从功利的角度——考虑粉丝和受众的影响力弱化,避免自己过气。挺好的,能养活一大帮人。8

2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她自己的故事,当然要由她自己亲口讲述。她自己经历的人生,为何不能在纪录片中留下痕迹/十年过去了,她陪着粉丝长大,我们陪着她长大

26分钟前
  • 旺仔小王子
  • 推荐

千万别惹这样的女人!越被黑越内心强大!不断激发创作欲!天天slay!霉霉慢慢参透自己三十岁的人生,选择跟自己和解,找到了自己平衡的状态。听说这一次格莱美十八岁碧梨包揽五项大奖,新一个轮回才女唱作人的故事又开始了……只愿她以后继续把自己的人生写进歌里,让歌迷共鸣;说自己想说的话,让自己舒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个社会有点正面的改善;和自己爱的人白头偕老(片中出现她和Joy拥抱的画面,绝对是到目前为止她最主动公布恋情的一次)!

31分钟前
  • 娜娜是也
  • 力荐

I loved it! 女性成长的魅力 oh yeah

33分钟前
  • 睿蕊
  • 力荐

一般像她这么有天赋的人,不会像她这么努力。而她不仅这么有天赋又努力,还足够智慧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38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准备好纸巾

40分钟前
  • 维希希图
  • 力荐

不仅是政治上的觉醒,更是真我的觉醒。不再被那些女性相貌或人格上的刻板印象所束缚,做那个真正的泰勒斯威夫特,那个Miss Americana。//抛开霉女本身,剪的太过杂碎,很多地方都没头没尾。插入太多的歌曲创作和已有且无用的片段,而整个篇幅又过短。显得极为跳跃和混乱,还好主题方向是准的,Miss Americana实在过于耀眼。以及想说一下,导演才是掌控全片的,就好像某人不过是里面的一个演员,别把片子所有荣誉都加到她身上好吗?一些黑子别瞎黑。

43分钟前
  • AIR
  • 力荐

足够优秀。作为一个词作者,曲作者,或者是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仅看到她灵感迸发的天赋,也看到她更深层的思考和价值观。真的很优秀的你霉!

45分钟前
  • 开开!
  • 力荐

名字中译从《美国甜心》改成《美利坚女士》真是太好了。

49分钟前
  • Hex
  • 力荐

即使面对无数的流言蜚语与诋毁,也没有人能定义你。你是Taylor,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好女孩。特别感谢霉霉为同志平权做出的努力!🌈这部关于霉霉的电影有着她的过去,也有着她的重生,还有着太多的感动。Taylor,我永远支持你!

54分钟前
  • AlanX
  • 力荐

本以为下饭看的,没想到却成了最近让我哭得最厉害的纪录片,完全没想到我竟会对她的故事这么感同身受,这么感动,这么难过又快乐。好感动看到她像大多女孩一样想要讨好他人被人喜欢,然后终于能勇敢站出来做有力量能带动他人的人。喜欢她最后一直说在educate自己,也非常喜欢她强大的work ethics。

57分钟前
  • Ann
  • 力荐

就在本片上线网飞之际,18岁的Billie Eilish以风暴之势席卷格莱美,相似的成名道路,却更加势不可挡。其实,更适合本片的片名应该是《Taylor Swift 重新出发》。30岁的你霉活得更像个年轻人了:开始对一切指责fight back,开始不追求严苛的身材,开始学着表达观点,开始拥抱真正的自我,从纳什维尔的乡村甜心,到现在的Miss Americana,第二段人生可以说刚刚开始。

1小时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We all could stay!!!

1小时前
  • Je t' aim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