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情书

爱情片日本1996

主演:深津绘里,内野圣阳,户田菜穗,宫泽和史

导演:森田芳光

播放地址

 剧照

春天情书 剧照 NO.1春天情书 剧照 NO.2春天情书 剧照 NO.3春天情书 剧照 NO.4春天情书 剧照 NO.5春天情书 剧照 NO.6春天情书 剧照 NO.13春天情书 剧照 NO.14春天情书 剧照 NO.15春天情书 剧照 NO.16春天情书 剧照 NO.17春天情书 剧照 NO.18春天情书 剧照 NO.19春天情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1

详细剧情

  学生时代作为出色的美式足球选手大出风头,但因伤隐退后,速见升(内野圣阳 饰)进入东京一家公司成为平凡的上班族。无聊烦恼的职场交际和女友不咸不淡的往来令他倍感烦闷。在此之后,他以“春(ハル)”作网名,登陆一个电影留言板寻求同好。留言板上充斥着热爱电影的人群,速见独独与网名“星星(ほし)”的陌生人相聊甚欢。未过多久,他们通过私人邮件聊天,从电影聊到爱情、事业、人生。星星的真实身份是住在盛冈的女孩藤间美津江(深津绘里 饰),多年前爱情道路上的巨大打击让她始终无法向前迈出一步。她不停地变换工作,仿佛一只找不到归宿的鸟儿。通过邮件,星星和春天彼此牵绊与吸引,成为了虚拟时代来临时从未谋面的知心好友。两人的话题不断深入,看似一切美好,直到一次意外状况发生,令他们之间的信任接受史无前例的考验……  本片荣获第70回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四名。

 长篇影评

 1 ) 找工作见异思迁,谈恋爱要找另一个自己

为了北影节去看《失乐园》,提前在家里做功课。而《春天情书》,在森田芳光的作品里应该算是佳作。(画质之渣,北影节看一部森田应该蛮值的)

<图片1>

1、气质像书。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这电影好像书,看完就好像读了一部小说的感觉(像渡边,不觉得像村上),杂陈了好几条感情线,不同的人物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有着不同的爱情观念,然后通过早年的网络连结在一起,有交集有错过,最后归于生活的常态。看似慢悠悠的节奏,却有很多情绪起伏的地方,会冒出来你不能理解的观念,但最终都理解了。

电影里也数次闪过村上春树的书皮画面。(不知道和村上有什么关系?)以及将要看的《失乐园》是渡边淳一的小说改编,我方可嗅到应该都对我的口味。

<图片2>

2、电影的痕迹很轻,生活的痕迹很深。

少有蒙太奇炫技的时候,而是专注于故事本身。注重生活的原貌,但不像是枝裕和那样的波澜不惊,而是暗流涌动,像渡边淳一的小说。

可以看到一些日本民族心理。

生活压抑。星星在男友车祸去世后,受到共同好友,一个公司同事的追求,如果在美剧里,我想一个fuck you就可以打发了,但她生生是换了一个工作又一个的躲避这个男人。春天,一个热爱足球却不能以之为职业的小职员,职场不得意还被女友抛弃。

我讶异的不是网络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奇特体验,我讶异的是有了网络他们才有了感情的出口,有倾述有惬意的聊天,像一个正常的生活。这样的解脱使原本的生活显现得十分压抑可怕。



畸恋。玫瑰和春天约炮不得,做兄妹也是可以的。做了兄妹却因为妹妹结婚,嫉妒是可以的。一面保持和妹妹不算约会的约会,一面希望自己忘了前女友,一面从精神上仰慕着星星是可以的。男N号求婚星星,是为了只结婚不恋爱,因为两人都痛失所爱,只能如此过下半生。星星要与男N号不再见面,男N号惋惜两人已有共同的回忆,不掺杂爱情,却是让人动容的。春天和星星最终要见面了,玫瑰提醒春天要得体,是温暖不让人嫌恶的。竟然在此大环境下,看完全片觉得星星和春天的缘分是很可贵温暖的。

就是这样不断的挑战我的爱情观。但是,每个人都是感情丰富的人,珍重每一段的关系,投入每一份感情。他们可能不对应我的价值标准,却恪守着自己的标准。总之,感觉他们真实在活,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虽然还是被不必要的东西压着),而不是行尸走肉,这不就很好了吗?

<图片3>

3、一些喜欢的地方。

喜欢他们的电影BBS,原来早年的网聊是这样子。

找工作见异思迁,谈恋爱要找另一个自己。喜欢这样的观念。

可能很多人要拿这部片和电子情书做对比,归结于社会环境,我宁可自己是梅格瑞恩也千万不要是深津绘里。但是电影本身,更喜欢《春天情书》。

 2 ) 虚构——通往真实的另一种路径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依旧真实而不虚拟,那时的人们先相遇,再相知,最后才会相爱。然而计算机的兴起很快革新了这一延续了上千年的模式。从今往后,人们或许可以先相知相爱,然后才相遇,《春天情书》正是如此。

森田芳光在影片中一再致敬了村上春树这位介于正统文学与畅销文学之间的作家,并通过加入《棒球英豪》的一点互文,有意或者无意地将其最著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改编到了银幕之上。只是与《挪威的森林》不同的是,《春天情书》将“直子”反转成了第一主角,给这名因为沉溺于前男友之死而不可自拔的深情女子置换了一个更美好的结局。

或许是为了重现文学阅读的质感,《春天情书》呈现出了一种“阅读式”的观影体验。影片中几乎所有的镜头均是固定镜头——人物在镜头中移动,导致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切换宛如翻阅纸张一般。此外,肆意妄为的字幕展示更是强化了这部电影的“阅读感”。

为何森田芳光要煞费苦心地建立这种“阅读式”的观影体验呢?大约是因为这个虚拟时代的爱情故事,与文学阅读存在一种可供类比的相似之处,那就是虚构。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表述,便是谎言,或者想象,一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之中的一往情深。

正如星星所说的:“谎言是最有力的武器”。屏幕对面的存在,他的样貌、他的形象都是未知的,只能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来进行虚构与想象,她却在虚构中不断深入到某种真实,触碰到对方的内核,从而慢慢汲取了来自生活在别处的慰藉,重新获得进入真实生活的力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指涉了文学阅读的本质——通过虚构建立真实的质感,从而获取与真实生活一般的审美体验,甚至真理/真爱。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在一起”这一场景被特意延宕到了影片的结尾,使得影片更添了一分后现代的哲学意味。“在一起”意味着双方的“在场”,也即爱情电影满足观众转喻欲望的企图所在。这一企图被无限延宕,正如欲望的满足被无限延宕一般,充满了语义学上的机敏,诱使观众愈加迫切地期待两人在一起的时刻的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后四分之一处,也就是两人在新干线交汇的高潮开始,有意打断了此前一直精心雕琢的,由固定镜头营造出来的静止感,出现了几次手持移动镜头,与之相对的,音乐也从屏幕文字背景乐渗透到了真实的生活画面当中,这意味着,两人的交汇,使得虚构真正开始向真实过渡。

事实上,这一过程在更早之前已经有所蔓延,只是在此刻才被真正放大和强调。这一渐进过程也暗示了这场虚拟爱情走向真情实感的渐进线。对因受伤而离开挚爱足球运动后一蹶不振的春天,以及深陷于前男友意外丧生的悲恸中无法自拔的星星而言,他们都极度渴望将自己从过去的泥潭中拉出来。他们一边逃避过去的人和记忆不断向自己逼近,一边在网络上寻找崭新的精神慰藉,如《后窗》一般,企图通过阅读他人的生活,来重新掌控自己对生活的主动权。

因此,两人在时空交错的一瞬间互相拍摄对方的时刻,成为了影片最丰满也最诗意的时刻。不仅仅在于两人终于共享了同一片时空,更在于两人终于逆转了此前“被拍摄”的局面,转而主动地“拍摄”他人。

漫长的虚构培植出了真实的惺惺相惜,或者说,对真实的惺惺相惜的信任与渴望。而这份渴望,成为了他们抚平往昔悲怆的武器,并且赋予他们迈向未来的勇气。

是的,春天,即便久等,但终究会来。(^_^)。

 3 ) 春天以时速200公里通过我的家乡

《春天情书》是那种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看的电影。放下那些纷繁更迭的眼前事,看看俩个寂寞的人用电邮寄予的一点相思半副闲愁,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

影片拍摄于1996年,那时候个人电脑还是少数人购买的奢侈品,intel刚刚推出奔腾处理器,而拨号上网的猫如今已经看不见了。片名(ハル)直译是春天的意思,带括号,这是网络BBS上的用户名。按照导演森田芳光自己的解释,ハル的发音haru,也是在致敬电影史上最有名的人工智能电脑之一:HAL 9000,出自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在那个年代就大胆的选择网恋作为电影题材,森田芳光导演的眼光无疑是非常超前的,这甚至比甜姐梅格·瑞恩那个更为著名的影片《电子情书》还早了两年。而在豆瓣上,观看过《电子情书》的有将近7万人,而看过《春天情书》的却只有不足3000人。

现在看来,紧随时代潮流,捕捉当下社会的流行热点,一直是森田芳光的选材特色。90年代后,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衰退,森田芳光导演反映当时整个社会浮华与颓废的《爱与平成之色男》顺应推出;1993年,因特网向世界开放,3年后,这部讲述网恋题材的《春天情书》就上映了;之后1999年,根据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精神病患者的行为不受惩罚,森田芳光又拍摄了极具社会话题性的《刑法第39条》。用他自己的话说“所谓导演既是电影表现者,表现者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电影会反映导演个人的生存状态。导演的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影片的好坏。”

与之相映证,影片《春天情书》与其说是一部爱情片,不如说某种程度上它更像是一部反映90年代中期日本人生存状态的时代片。从戏院的沙发到餐馆的凉面,从下行的自动扶梯到京王线的站台,从拨号上网的蜂鸣声到路边通报天气的LED灯箱,甚至男主角春天上的中文学习班也适时的展现了彼时中日关系蜜月期的影响。再加上影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把当时还是蓝屏背景的电脑操作界面直接搬到银幕上,逐行逐字的把文字敲上去。如此,也难怪一部仅仅是20年前拍的电影在今日看来却如默片般笨拙而质朴,陈旧而隽永。

与时代的喧嚣并存的是个人的落寞。女主星星一面思念着因车祸去世的男友,一面不停地变换着工作,试图体味不同的人生。男主春天则每天疲于工作,闲暇时唯一念念不忘的却是年少时踢美式足球的时光。男友之于星星,美式足球之于春天,均是止住岁月洪荒的定海神针,以此为界,以后的日子任凭平凡琐碎苦闷凄惶,便也无甚不同。要是影片就此拍下去,可能会变成另外一部《牛奶女工》或《入殓师》。不过好在,这两个寂寞的人在网络上相遇了。歌德说,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是幸福的。影片刻意在声音上将外界与个人区别开来。日常的环境音以及BBS讨论时动感的配乐总是戛然而止于两人阅读电邮的画面。这个时刻,全世界消音,只有老旧的486机箱发出的机器轰鸣声。他们与世界相隔,而其本身又同时拥有着全世界。一切不再平淡无奇,日常的生活似乎也有无穷的话题,有趣的电影、分手的女友、静冈的凉面、茶座的奶昔……仿若那些流逝的时间从此有了注脚。

究竟是何时喜欢上对方的?似乎很难描述清楚。也许开始于某句温柔的安慰,也许开始某段孤独的剖白;也许开始于列车飞速而过的一瞬间,也许开始于电邮中断后那长久的空白,答案究竟为何,千真万确,我不知道。不过为何喜欢上对方,影片倒是说的很清楚。星星在告诉春天自己与男友分手的事情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跟人谈恋爱,我觉得是选另一个自己,一旦如此觉得,就会谈这样的恋爱。喜欢了人就会想和他一样……我和男友分手了,虽然他的结婚观很有趣,但我不想变成他那样的人。”与其说这是两个寂寞之人的相互取暖,毋宁说他们本质上就是一样的人。

扮演星星的深津绘里一直以来就有一张寂寞的脸。脸色苍白,面骨突出不挂肉,再加上左颊下方的一点痣,愈发显得整个人意兴阑珊,落寞清冷。而男主春天的扮演者内野圣阳,我第一次看他是在木村拓哉主演的电视剧《恋爱世纪》之前的一个宣番综艺上,他作为第二男主参与节目互动。木村拓哉在节目上综艺效果爆棚,或恼或闹,总是看点不断,而他一身西装总是过于正经,在那个满是游戏笑闹的节目中显得格外扎眼,常常弄得主持人尴尬异常。当时心里就想:呵,这真是个无趣的人啊……现在看来,导演的选角倒是非常正确。俩人身上那种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的异质感,放到本片中真是再合适不过。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俩人第一次见面挥手帕的部分。说是相见,其实是一方在新干线上,一方在遥远的列车通过的路旁,彼此以时速两百公里的速度路过。电光火石的一刹那,我的索尼V8里有你高大的身影,而你也录下了一个容貌模糊的红衣女郎。一时间兴奋狂喜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让人既觉得浪漫,又觉得遗憾,潜意识下还有些淡淡的落寞,古人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大约也就是在这些浅尝辄止又回味无穷的地方吧。

影片最后,导演选择让二人相见,促成一个童话故事般的结局。这一方面慰藉了观众,另一方面也顺承俩人正好各自都走出了之前的困局,生活即将开始新篇章的情感走向,一切合情合理。然而,我总是忍不住担心俩人之后的生活,他们也许了拥有了今生今世却也可能失去了一个诗意的世界。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中曾提到自己与一个湖州女孩通信的往事。“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俩人通信了五年后才第一次见面。然而,“我们只是勉强地吃饭,勉强的散步,到了晚上,天上勉强地挂起月亮”。这当然是活生生的见光死案例。虽然深津绘里的颜想来定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但更重要的是,丧失了距离感,生活也会变的现实而俗气。两个天天见面的人,大概很难说出“准时的新干线内有你在,传许多信给我的春天,以时速两百公里通过我的家乡。”这样细腻的感触。将所念之人留在他乡,将所感之话赋予远方,恰当地把握现实与想象的距离,这大概就是我这个局外人所总结出的人类寻求诗意栖居的生存之道了。

好在故事结束在了最美好的时候,俩人尚未开口说一句话,初见之下,相顾欢颜,影片就此戛然而止。留下屏幕外痴笑如我,抬头望向窗外万家灯火,心中回味着百转柔情,关上电脑怀揣着暖暖甜蜜深沉入梦去。

 4 ) 小心翼翼地触到爱情的一角

春天里,我要寄出一封情书给你。
我写过那么多的信给你,却藏在抽屉里不敢寄出去。
这一次,我好想寄出去,在这个阳光照耀的好天气。
 
 
日本电影《春天情书》讲述了一段最早的网络恋爱故事。
 
春的热情开朗和星星的内向敏感通过网络论坛汇合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深入,在那个网络刚刚兴起的年代里。影片在1996年拍摄,导演森田方光敏感极了,他迅速触到了网络交友的可能性,并用一种极美的方式呈现了这一形式的发展形态。演员的选择也好漂亮,光是看深津绘里的腼腆的微笑,我便醉了。
 
你来我往的来信,这期间带有多么奇妙的碰撞啊。小心翼翼地敲出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都是删了又删改了又改。还有那种期待你回复的心情,随时随地都想打开邮箱看一看,你是否认同我的观点又是否给我想要的回答。而接下里的这种心情又更纠结了,我逐渐觉得依赖你了,与其说依赖你这个人,不如说依赖文字上的你给我的感觉。
 
我于是幻想你的样子,我在脑海中无数次的建构你的样子,却也想着哪一种也跟你对不上吧。这样的小心思在这个有着视频对话的年代一去不复反了。面对面固然不错,然而这样期待的心情,却怎么样也无法体会了。节奏太快了,认识第一面便要凭条件对应上是否要跟这个人继续交往,不合适就继续约会,寻找下一个结婚的对象。
 
爱啊,总是那么奢侈的东西。
 
科技越发展,人就越疏远。
 
现在这个时代,我依然想给你写信,想着遥远的你写信时认真的样子和手指关节突起的样子,我便用力地把这封信写好,把字尽力地写得认真。我想让你夸我,在看到这封信的第一时刻。打开信封的时候的心情最苦涩了,抱怨邮递把信封折坏了,抱怨小心准备的好看的邮票被集邮爱好者撕走了。那是我为你准备的邮票,一块两毛的邮票,却是我给你的。
 
你给我写的每一封信,我好好地保存在柜子里,却没有再打开过看一次。因为这样的心情实在太苦涩了,无数次地我想在信里表露我的心情,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是语无伦次地说着家常。原来,即便是在信里,我依然还是这么胆小。书信,文字,是多么神圣的东西,信里的文字白纸黑字写着,想着写下来便再也赖不掉了。信里说出来的,比现实生活中的还要真实。
 
在信里,我常常抱怨糟糕的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洒脱的我了。
在信里,你常常安慰不自信的我,说我总会特别特别幸福的。
 
正如春的自信,星星的敏感,只是小心翼翼地迈出一小步,站台上看见你的样子我便心满意足了。再没勇气走出下一步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在开始时就戛然而止,留给你我最好的。文字里的我代表了最隐秘的那个我,你接受了信里的我。我便不想变回带着假面的自己了。依然要带着假面继续走的时候,我就与你走个岔路。
 
我小心翼翼地触到爱情的一角,便缩起身子来了。
因为我只想起你的样子,便觉得心安了。

 5 ) 做你春天里,永不暗淡的星星

数字信息交织下,无数灯光闪烁。你我拜别人山人海,借由屏幕,敲下的每个字都在告诉对方:“好想认识你。”

网络通信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也困难。春天和星星相识在电影BBS上,一封封邮件的互递,慢慢打开两个人的心扉,让两个人有了论坛其他人不了解的,属于他们俩的秘密。好像每段亲密关系都是这样展开的,从简单的爱好兴趣开始交谈,到一定阶段会提起属于自己的困难和痛苦。到这一步两个人已经卸下防备,甚至会自发讲述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公司职员和百货公司职员分别努力着,在真实里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虚假状态。但通过邮件,两人互相表达自己的真实状态,阐述自己的情绪和心情。

哪些无法被世界知晓的心事,我件件细数。你是唯一知道春天秘密的星星,也是唯一有一颗星星的春天。

有关金戏院的小插曲,反倒让两人更加亲密了,有种谎言被戳穿反而更真实的意外感。 真实和邮件相互交替的转场,两线并行,剥丝抽茧一般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了,也让观众了解更多人物的故事。

女主有一个意外离世的前男友,同时有个穷追不舍,甚至会偷拍严重影响她生活的追求者部户。男主虽然很努力跟女友交往,但还是因为女主出国走到了分手的阶段。女主不断更换职业来换取精神满足,而男主呢,认识了新的人物“玫瑰”。玫瑰的大胆冲淡了春天因为女友离开后的惆怅感,尽管春天也在邮件中大言不惭的说他们上床了,实际上两人什么都没发生,啊,也算男人的虚言症吧。

这时段他们的邮件提到了“感同身受”这个词,在人际往来中感同身受也很重要,切身处地感知对方的情绪,才能更好走进这个人心里。我流泪不是因为我痛,而是你在烦恼,我为你的悲切而悲切,我的眼泪为你而流。

很喜欢女主和纠缠男坦言的那一段镜头,部户因工作要离开盛冈,星星借机坦言自己“有了可以忘记痛苦的人”。在这一段里,星星的特写镜头是晃动的,可能是她自己惴惴不安还没有定数的心,也可能代表着部户的视线,而有关部户的镜头则是以左侧为遮挡的中景,完全挡住了星星,像是星星潜意识里不希望出现一样。但这时也出现一个想“以结婚为目的”与星星交往的人,他只想要婚姻,借此调查了星星。两个有同样痛苦的人,不需要产生爱,只要婚姻就好了。

在这一点上,春天的邮件非常急切,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啊,和他在一起不会幸福的。这时候的春天对星星已经有点占有欲了,不知道他是否清楚呢。

这里穿插一段春天的邮件,关于前女友的一句话。

经常性的,人迫切想要从失恋的漩涡中走出,就会走进下一段恋情,但这个方法常常会带来更大的伤害。见到前任的现任,反而能在打击中走出来。像是到了终点站,哪怕不情不愿也要拎着行李走下车厢了。

现实中的两人都结束了自己的暧昧关系。星星从春天这里获取了勇气,跟事业男断了联系。而玫瑰也有了自己的恋人,春天再次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就在这时,春天要来盛冈出差了,本想着终于能见一面,但可惜星星并不在,所以两人约好了,在路途中用摄像机见一面。

星星这个心情怕是很多网友面基时的状态。无比真实。聊了很久的朋友终于能见面,当然很高兴。但是又因为很多现实问题会担心见光死。

但她还是去了,红衣白车,带着V 8摄像机早早到了新干线的必经之路上。春天也在快到之前,拿着相机在车窗旁等待。一早打开相机,等待你来到我的生活中。拼命挥动手绢,让你看到我。两个人像擦肩而过,又是久别重逢。

终于见面,但又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摄像机放大无数倍都只看得出身形。新干线速度太快,只能一帧帧留存你的身影。但这次见面,无疑让两人的距离拉近了,像是终于走进了对方的现实生活,真正意义上有了联系。

两人互相说着自己的真实的个人信息。

到这里,藤间美津江终于和速见升见面了。春天终于看到了他那颗红色的星星,而星星也终于抓住了她快速的春天。

感情正升温时,美津江的妹妹回乡,居然就是玫瑰。阴差阳错下,三人交织的生活终于从网络搬到了现实中。

星星开始躲避,隐藏在数字之后,任由春天不断发送邮件也不回应。

两个人都翻看着和对方一直以来的邮件,清晰的感知到对方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提供给自己的作为成长的勇气。是对方的存在才让自己有了力量去找到更出色的自己。不断地刷新页面,却再也没有收到来信。这时再一次收到春天的信,让星星鼓足了勇气。

”我要去东京,请和我见面。“

这个一开始连拒绝追求都不敢的女生,因为一直以来从春天这里得到的勇气,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在这时鼓足勇气提出见面。

而春天,用无数邮件书写自己的感情,用无数篇情书换来了这次见面。两人穿过人海,在车站的最前端相遇。

见到你这一刻,世界都静音,黑白画面中我以慢动作走向你,轻轻点头,我们终于相遇。

全片的配乐很有特点,只在现实线中经常有声音出现,BBS和邮件线都是偶尔有配乐或者打字声。邮件页面算是安静的状态,但也有色彩出现。全片中只有最后见面这一段,从速见升见到美津江那一刻开始,世界就暗淡无声,节奏变慢,两人含笑点头,一切停在这一刻。

只出现了这开始也是结束的一幕。

以后,就是速见升和美津江的故事了,春天已经捉住了他的星星。

最后的最后,想要贴两张春天的哲言。也是吸引我来观影的原因。

 6 ) 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若不是这两日清理硬盘,只怕没那么好的兴致会特地把这部片子温习一遍。就好似,若不是偶尔整理抽屉,是不会发现躲在旮旯里的旧情书的。
        也就是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开始进入国人的生活。于我个人,当时一说到因特网,脑海中浮现的关键词大概就是“BBS”、“OICQ”这样的。而事实上,十年一晃而过,如今在看到别人用FTerm上校园BBS时,我还是会感叹“真高级”。
        
        且抛开技术层面的话题不说,网络世界那骨子里的“勾搭”主题是万年不变的。
        片中出现了大段的BBS对话内容和电邮全文。在这电邮的来来回回间,共鸣感不断增强。想当年,自己也在论坛上冒充过男生,也和眼熟ID那头的陌生人倾吐过心事。只是我所经历的活生生事实要平淡的多。
        自然是要平淡的多,普通生活怎么可能像电影情节设定那样抖“包袱”抖个不停。其中,最大的一个包袱要属星星和玫瑰是姐妹这一点。画面的焦点在姐妹二人的脸上来回切换,不需要什么言语,暗地里早已是一片风起云涌(暗涌?)。
        除了网络,村上春树可谓本片的另一关键词。第一遍看时,只对书架上的《舞舞舞》有印象。再看时,又发现在星星某次整理书的时候,纸箱子上就清清楚楚地写着“村上春树”四个大字。导演是否试图通过网络的虚幻来映射村上作品中的虚幻特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确乎是从玫瑰的身上看到了绿子的影子。
        全片下来,最美好的桥段就要数V8互拍一段。地里的绿色尚未明朗,星星却已一袭红衣翩翩靠近。春天说,我会从取景器里眺望你。交会时刻,两人拼命挥手,列车呼啸而过。星星说,我看到了你,在录像里,穿灰色西装,高高的个子,只是看不清脸。
        我固执地认为,这就是最美好的见面方式了,隔着车窗,隔着摄影机,隔着呼啸而去的“几光年”。所以我并不喜欢结尾两人的近距离见面,虽然画面在两人挥挥手靠近后戛然而止,并“颇有意境”地用字幕打出了春天的话“初次见面”。但事实上,就这样的见面本身而言,已然落入了一个大俗套。越过网络这道墙,“坦诚相见”的人类早已没有美好可言。
        可不是我过于悲观,星星不是说了吗,最初注意到春天就是因为她去世的前男友的名字里也有一个“春”字。原来,自始至终,她爱的还是那个“逝去的人”。
         前面说到透过网络结识的人之间神秘美好全失这一点,忽然有个穿越的假设。假设杰克和露丝当年不是跳上了泰坦尼克这艘爱情的贼船,而是在互发豆邮的过程中渐入佳境,那在故事的最后,是否依旧还会上演女方高唱我心永恒,男方低吟我的心脏仍在跳动的感人戏码呢?
                
        

 短评

原来是个网恋故事啊,难怪小白坚持要看。可这也就是个木卫二那种无脑儿才会喜欢的很坏的电影,还不如后面的彩蛋更真实。给彩蛋加一星。

3分钟前
  • 松本南国
  • 较差

有点伤感,电影中的他们终于在漫长的虚拟对谈后见面,迎接生活的新开始。现实中的我则在这个九月迎来生命中又一个春天的结束。昔日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现在每天被无数一年级的教案和批改作业淹没,熬夜做课件的时候总是怀念那个一下班就可以自由看电影看书的过去,现在只有等退休了呜。

6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特别像早期的村上春树,玫瑰就是绿子吧。结尾如果停在透过列车看到的星星挥舞着手帕的模糊身影会更好。春天的电影节的完美收尾~

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这片看得真是温暖、感动。人物的细节都把握得很准。早期的网络爱情故事。处理的手法也很有意思。两人没有过任何言语交流,所以对话都来自邮件,以文字形式表现,更符合网络爱情故事的感觉。其他穿插的则是两人的各种生活琐事,以非常生活的影像呈现。离得很远又很近。火车的手帕挥舞真是浪漫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从前慢》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晨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人行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15分钟前
  • 艾晨
  • 力荐

(^ー^)

20分钟前
  • st_ind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胶转磁版。好看感动到哭。互联网早期电子邮件往来的爱情。男女主始终没有说话,都通过银幕上的文字呈现。有笑点有煽情。回想剧情其实一般,男女主也不一定会走到最后。但火车路过的电光石火瞬间互相挥手帕一幕真是浪漫的催泪弹,击中我心,泪流不止。北影节完美收官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重看#写在春天的邮件,与“春天”的交心交情,村上春树式的细腻情感处理(高中男友的故事可写成另一个故事),散发着互联网早期寂寞又美好的渴求,留有通信年代的老派浪漫作风,等待的焦灼,小心的试探,见面的忐忑,上世纪的信物,新干线独有的功能与风貌,「情书」不朽。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开头不停的字幕看得有点不适应,看进去还好。列车惊鸿一瞥和最后车站重逢都很感人,也没避讳网聊亚文化“低级下流”的一面。不论是不是网恋,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将爱未爱的那一刻吧。至于后面是不是见光死咱就不知道了。深津绘里真是标准的古典美人。

2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跟人谈恋爱,我觉得是选另一个自己。” 致可被原谅、领会对方的爱。掏空心思的邮件来往,真实与虚拟世界的情感交错,汇集成最美的情书。列车上挥手帕的初次见面,浪漫到不现实。片单里又多一部挚爱的爱情片,就如日本版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电子情书》。

3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一个字幕电影凭什么这么好看……

34分钟前
  • 🫀Psyche
  • 力荐

内心多么温柔的人,才会拍出这样的电影。

39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春天上午看森田芳光的《春天情书》像是经历了一次樱雨落肩,或者刚刚从小街的梧桐浓郁里走出,很惬意。最早混BBS、聊天室的人估计都会大受感动,邮件往来一见倾心,浪漫。片子确有村上春树小说的味道,导演兼编剧看来也很喜欢他的小说,书架上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五星大赞。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二十多年后的当下看这电影正合适。彼时现实空间的速度与现下相仿,虚拟空间的速度又远为滞后。电影里这种两面性在叠合城市与文字、电车与邮件时,我们的生活通过现在换取了过往的浪漫:打着柔光的阴郁。

44分钟前
  • ample
  • 推荐

看导演访谈了解的两个小致敬: 1. 片名隐藏了对太空漫游的致敬,电脑HAL的日语发音就是ハル。两部片里的交流方式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太空漫游里电脑和人用语音交流,而本片里人和人用文字交流。2.新干线那个名场面则是受了黑泽明《天国与地狱》里交赎金一场戏的影响。

49分钟前
  • 大胃⃣麒⃣
  • 力荐

真的很好。森田芳光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啦,他始终在探索影像的可能,坚定排停格。就是他一直在拍我喜欢的意象啊,绵密的雨、桥上各具心思的朋友,倒映着城市面貌的窗子内有点寂寞的人,喜欢不断放慢-重放-定格那段挥手帕,那是梦中的场景,重点处理的极为流畅,后来的模仿者都太拙劣

50分钟前
  • 荒域
  • 推荐

当我在BBS上用一串奇怪的英文字母注册下自己的ID,借由电影展开的生活,慢慢编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由网络所引发的爱情故事,曾经被赋予了太多圣洁美好的精神想象,最终慢慢撕碎磨灭,褪为生活本身。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爱情赛博化。观影体验很大程度由媒介距离带来的浪漫 爱情张力带来的好奇心组成,名场面确实安排巧妙 就可可爱爱的 。至于都市气氛 文字妙用 媒介的真诚度 地方和都心的气质 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感受。离大影评有句话说得好“爱情回到了它最初的样子——虚构”。绝了!

60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前半部还在为精神分裂的字幕生气,看到结尾星星的一封信,就好像共同经历了这段琐碎而纠结的生活一样,突然之间热泪盈眶(早知道今天就不刷睫毛了)。虽然如果停在新干线的录像会很好,但也少有人能把结尾的相视一笑拍得这么温暖吧。网恋也许并不美好,但生活是美好的:)

1小时前
  • 阿暖
  • 力荐

那些 豆邮(1) 的日子。

1小时前
  • 忽明忽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