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1995

爱情片日本1995

主演:中山美穗,丰川悦司,酒井美纪,柏原崇,范文雀,篠原胜之,铃木庆一,田口智朗,加贺麻理子,光石研,铃木兰兰,盐见三省,中村久美,梅田凡乃,长田江身子 ,小栗香织,神户浩,酒井敏也,山口诗史,山崎一,德井优,武藤寿美

导演:岩井俊二

播放地址

 剧照

情书 1995 剧照 NO.1情书 1995 剧照 NO.2情书 1995 剧照 NO.3情书 1995 剧照 NO.4情书 1995 剧照 NO.5情书 1995 剧照 NO.6情书 1995 剧照 NO.13情书 1995 剧照 NO.14情书 1995 剧照 NO.15情书 1995 剧照 NO.16情书 1995 剧照 NO.17情书 1995 剧照 NO.18情书 1995 剧照 NO.19情书 199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28

详细剧情

  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中山美穗)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两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 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不想不久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酒井美纪)”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柏原崇)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恋人在中学时代的情况,渡边博子开始与女性藤井树书信往来。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渐渐发现少年时代与她同名同姓的那个藤井树曾对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长篇影评

 1 ) 不知还来得及······

影片以渡边博子躺在雪地上的特写镜头开始,那一天是她男朋友藤井树的忌日,她躺在雪地里屏住呼吸,想要从死者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仪式结束后,在整理藤井树的遗物时,她翻出一本男友在国中时期的毕业纪念册,在相册中找到了男友从前的住址,并偷偷地记在了自己的胳膊上,尽管知道那个住址已经失效,但她还是按照地址寄出了第一封“情书”,内容很简单:“你好吗?我很好!”也许,这仅仅是她无法忘怀男友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一个细腻、内向的女孩子心里,有着童话般可爱的想法。


但是,她没有想到,这封信竟真的被一个名叫藤井树的女孩子收到了,并且她们俩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于是,两人在好奇之下,往复开始了书信联系,虽然很快就证实了是个误会,但书信联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藤井树(女)在回信中写道“我依稀记得有个叫阿树的男孩子。他是我的中学同学。也许,他就是你找的人。”渡边博子果然在相册中找到了一个长相酷似自己的女孩子,她猜想自己可能是无意中充当了藤井树(女)的影子,男友对自己的所谓一见钟情,仅仅是因为她长得象藤井树(女)而已。于是,更大的好奇促使她想要通过藤井树(女)了解自己男友更多的信息。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才渐渐明白,原来导演想要着意刻画的角色是藤井树(女),渡边博子只是无形中充当了藤井树(女)记忆阀门的开启者,而这个阀门开启的绝不仅仅是一段陈年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融解了一段冰封已久的青涩爱恋。这样的故事设计是充满隐喻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讲,渡边博子就是藤井树(女)的一面镜子,藤井树是主我,渡边博子是客我,二人的书信往来,其实不过是藤井树(女)主我和客我互动沟通的影像表达而已,通过镜子,让她真正认识了自己。


藤井树(女)说“童年的回忆,只要和男孩藤井树有关的,大多数是不愉快的。”随后,国中的回忆切入进来,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影片所有正叙的部分,都是在雪天展开的,要么是大雪飘飞,要么是满地积雪,冷冷的色调暗示着隐隐的忧伤,而影片倒叙的部分,则都是在云淡风清、阳光明媚的环境中展开的,暖暖的色调与雪天的一片惨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国中生的孩子气和恶作剧,让影片充满了生机,也勾起了我们每个人多年前的回忆,懵懂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不懂生活在滋味、爱情的滋味,常常会一本正经地计较一些我们现在想来不足挂齿的小事情,这种青涩、这种认真、这种单纯,是让我们感动的,更是让我们怀念的。


随着记忆的展开,藤井树(女)渐渐发现了藤井树(男)是爱自己的,这份爱表达得含蓄而隐蔽,让这个有点虎头虎脑的小女生始终没能领会,而从她返回当年的国中去了解昔日的往事,老师告诉她三年前藤井树(男)已经死于一次山难,当晚,她便高烧41度多,这突如袭来的高烧,暗示了藤井树(男)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不禁有些让人惋惜不已,让我想起了张艾嘉《爱的代价》中所唱道的:“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象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啊……”。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还能记起母亲发现藤井树(女)高烧后,她与藤井树(女)的爷爷针对救护方式的那段冲突描写,爷爷为了抢时间,执意背起孙女往医院跑,而母亲则坚持要等救护车过来接,争执不下的时候,母亲终于将心中多年的积怨吐了出来,她其实在内心一直将丈夫的死归咎于父亲不听从医生的劝告而背儿子去医院,结果导致延误了救治的时间。风雪夜,祖孙三代人,再次共历患难,事后,母亲终于得以释怀,提出不买新居,在老房子住到父亲老去。如果说单纯将这部电影定义为一部爱情剧的话,这一段导演岩井俊二自然没有必要花长长的篇幅去表现,而这一处我认为也正是片子的精彩之处,它遥相呼应了渡边博子的情感发展,博子在男友逝去两年之久仍然无法将其忘记,原因就在于一个始终难以释怀的情结,因为这个情结,她始终无法投入到一场新的恋爱当中去,面对秋叶茂的追求,一个难以抹去的藤井树(男)的身影一直横亘其间。


好在让我们欣慰的是,渡边博子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在一个寒冷的清晨,站在一片空旷的雪野上,不停地对着远山呼唤:“你好吗?我很好!”,这个时候,随着她泪水的涌出,随着她如孩子般的抽泣,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博子终于获得了解脱,“情结”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想躲就越是被缠绕,而只有主动去解,才有机会打开。


影片的基调是忧伤的,因为里面充斥着一个关键词——孤独,我们不妨来缕缕看:秋叶茂喜欢着渡边博子,但博子的心却依然被藤井树占据着;秋叶茂的弟子喜欢他,却自知无法取代博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只好委屈着成全;国中隔壁班的大井爱慕着藤井树(男),他却对她毫无感觉;藤井树(男)含蓄地爱着藤井树(女),而她却全然不知,竟还帮大井追求藤井树(男);小樽市的邮差一厢情愿地追求着藤井树(女),而她却避之唯恐不及;当藤井树(女)终于明白了藤井树(男)对自己的爱时,对方已经去往天国;中年丧夫的母亲,鳏寡的爷爷……这一组组对“孤独”的视觉呈现,和着日本西部冬季白皑皑的群山,那种气氛,那种凄凉,简直让人窒息,情感随着剧情,被缓缓地堆积,然后又被缓缓地压抑着。


终于,在影片最后的一刻,冰雪消融,冬去春来,藤井树(女)翻开好事的学妹们送来的重大发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借书卡的背面自己少女时的肖像映入眼帘,她的眼睛顿时涌满了泪水,这样的泪水不知道会带给她一些什么,套用一句很老的话,体验爱是幸福的,明白被爱也是幸福的,但是,当你明白了这一切,却已是人鬼殊途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2 ) 东方式的电影构思——由日本影片《情书》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 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电影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

者或贴近,或远离,或若即若离。在回忆时空中的叙事则采用内视角形式,情节的进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逻辑和行为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情书》结构中的现实与回忆两个层面里至少有四组不同时空的人物行动线,编导者能使它们互为因果、互作经纬、交错递进,细针密线地编织起来,做到了天衣无缝,精妙之至。这正是日本人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在电影结构中的体现。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中国戏剧家李渔所说的话:“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可见,中国戏剧结构的美学原则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电影蒙太奇结构中的美学实践相映成趣,异曲同工,是纯粹东方式的审美意识。

二、细腻而哀婉的情感表达

影片《情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优美抒情中蕴含的淡淡哀伤,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这种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无疑是种族构成纯粹、文化同质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种心理敏感细腻的内倾型性格。环海的地缘,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日本湿润的气候。因此,有学者称日本文化为“湿气文化”。它与内倾型性格相结合,使日本人更倾慕清净、素雅,从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执着和坚韧。这种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书》中格外浓郁绵长。影片一开始,博子扫墓对男藤井树寄托无限哀思,归来后偶然发现藤井树的地址,潜意识中恍惚觉得男藤井树并没有死,于是萌生写信的念头。信发出去了,她本无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来了。原来,身处异地的女藤井树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从此,两个女主人公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博子在对秋叶的恋情中时时感到愧疚于男藤井树,这种心理的羁绊,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于是,促使她探寻回信“真相”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执着。与此同时,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脑海里竟然闪现出中学时代男藤井树倚窗读书时的模样。这表明,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美好纯真的往事。特别是在博子决意前往女藤树处了解真相时,不巧没有见到。当汽车司机无意中道出博子与女藤井树长得非常相像时,博子才恍然大悟,情节也随之发生突转,过渡到博子重新探寻男藤井树爱情真相的阶段。这里,编导精心设计了一个景深镜头,景深处是骑着单车的女藤井树缓缓前行,处于动势,成为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因素;而前景是伫足沉思的博子,处于静势,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双方寻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现出来。当女藤井树擦肩而过时,博子脱口叫出她的名字,画面定格在女藤井树回头张望寻找的情景上。但转瞬间,她专注寻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两个痴情而执着的女孩遗憾地失之交臂。从而她们又开始了难忘而又略带哀伤的回忆。女藤井树在回忆中,把开学、选举、值日、男藤井树在书卡上写名字、用自行车发电对考卷、运动会上为男藤井树拍照等等点点滴滴的往事串联起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树对她纯真的爱恋,她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将是她弥足珍贵的财富,并使她从对父亲死亡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而博子则从回忆中真正地清醒过来:自己竟是男藤井树初恋对象的替代品。于是,她从痛苦的缅怀和思考中挣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了秋叶的爱。但她对男藤井树的那一段挚爱仍然难以割舍,于是在秋叶的鼓励下,当太阳冉冉升起时,博子面对皑皑无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以此来倾吐对男藤井树的思恋和哀伤。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树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语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两个女孩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我。至此,她们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感情蜕变和升华,由“过去”的我过渡

到“现在”的我,并预示着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恒”。

之所以较具体地复述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细节,意在说明岩井俊二如此这般地表现人物心灵的敏锐和情感的细腻,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难以见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顽强追溯,探寻男藤井树的爱情真相,女藤井树对昔日暗恋情人的淡淡回忆,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纯”与“真”?不正是表现了向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执着精神吗?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达吗?如果把追求真情的执着精神置于当今商品社会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编导者努力寻找和赞扬一种超越物质利益诱惑、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情。因此,可以说《情书》中细腻的哀婉的情感是对今天金钱物欲的间接否定和批判。

三、 方式的人生感悟

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国花,民族之花,是因为细腻的日本人以敏锐的心灵触角从樱花“开得适时,谢得利落”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壮烈中相伴着伤感。在日本茶道中“一期一会”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人生“转瞬即逝”的“无常”观的体现。因此,大家极为珍视有限的生命,珍视生活中的第一次机缘。这种把自己和对象同一化,与对象产生一种共感,或者可以说在对象中发现自己、观照自己,是一种无常美感和无常哀感的调和。日本人正是从这种哀愁的艺术哲学中感悟世界、感悟人生,以达到“闲寂”或“寂”的人生境界。

樱花性格、茶道精神浸透在《情书》的整体艺术构思里,表现出岩井俊二的东方式艺术风格。男藤井树英年早逝,他带着与女藤井树的一段暗恋的情缘去了,带着一段把博子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而又无法表白的痴情去了;女藤井树把男藤井树这段纯真的爱恋情愫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博子在明了男藤井树把自己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之后,虽然感到若有所失,但她与男藤井树的那一段纯洁的恋情,却是铭刻一生的感情经历…这不正如同樱花一般开得灿烂,而又谢得令人哀伤吗?这不正是他和她们年青的生命里难得的“一期一会”吗?他和她们的这一段美好的情感经历将成为女藤井树和博子一生中永久的怀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体现在这一段又一段的情感历程中。他们追求感情的纯真、理想的情操、境界的美好……正是深切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

岩井俊二在《情书》里,表面上似乎没有阐释什么哲理,然而,那一段段淡淡的回忆,充满淡淡的哀伤,更值得珍惜,更值得怀恋,人生的况味正在于此。

当好莱坞大片以其光怪陆离的高科技效果编织着一个个银幕童话的时候,日本电影《情书》则像一首清新的小诗悄悄唤起人们对青春、对爱情的憧憬与回忆,而且日久弥醇。

 3 ) 岩井俊二之后,坚强是野蛮的

    岩井俊二对青春题材的把握力道精确得令人心悸,起码单就这项能力指标而言,其余的导演都难望其项背。昆丁·塔伦蒂诺有大篇幅垃圾话、黑西装和手枪连环互指场面,吴宇森有白鸽飞翔、发哥帮忙操练的双手射击加风衣,张艺谋有浓墨重彩、团体操或朴素的人类情感,王家卫有他的城市化疏离、淡漠表情和不着四六的迷人台词,这是他们的特技。至于岩井俊二,他只需轻挥一笔,让颜色蔓上固定的机位镜头,座位上观众们的心脏就能跳出来,掉入一片碎玻璃渣了。

    看完《情书》,我几乎也被贯穿始终的雪白淹没,投进影片奇异特殊,又呈现着流动感,不断杳然逝去的情思里。尤其认为,中间段落讲述两位藤井树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件小事时营造的气氛是全片光芒所在。两人被点名,同时答到后的相互对视,男孩一脸的不屑,女孩意外又害羞的表情;班干部的选举班会上,男孩的无言、愠色和怒火,女孩委屈眼泪下的怯意;校图书馆里,一脸沉默靠在白色窗帘旁看书的男孩,写字台前女孩额头被吹拂的刘海儿;放学路上骑自行车并行,和偶一为之的恶作剧,女孩看着得逞后离开的男孩背影时撅起的嘴唇和眼神里的笑意;天黑后的自行车棚里,女孩勉力摇动车蹬照明,和男孩明显故意又假装不露声色的拖延;青嫩苦涩,与漂亮毫无瓜葛,情窦初开,自觉成熟的女生们的离奇举动;加上并不易被发觉的自然布景:微风轻拂和透窗阳光。一个个细节一刀刀剜着感官。岩井俊二把我们伴随着青春期进行的中学时代拍得似真似幻,他成功地欺骗了所有为此触动的观众,其中就包括僵卧孤床不自哀的我。他让已经走过这段路,将要彻底告别学生历史的我们回头看去时,忘记了那些令人讨厌的无礼无理无知无智,只记得貌似纯洁得艳丽无边的一个个片断,像那段路真的从来都毫无瑕疵一样。我一边被敲打着,一边时时提醒自己:都是假相。

    可中山美穗在片尾不知当哭还是当笑的复杂表情,人潮中匆匆的擦身而过和回眸一瞥,北海道小镇的静谧安详,都是不易抹去的心动瞬间。还有图书馆,这个地点,以及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职业角色在本人这里以难以言喻的方式显示着特殊,它能和本人有时生出的一些大多数人不会产生的感觉合上拍。与大多数不同的东西总有异常强烈的刺激。影片一方面拥有了能够打动大批人心的气质,另一方面又加上有关个人的专署密码,这让我实在不能不窒息一会。

    实际上,这部影片关注得更深的方面是生与死,是生者如何面对已逝者,如何面对对已逝者不管不顾滚滚前行的生活。导演在创作谈中提到,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是这部影片构思的来源。但女性主角的设置和蹊跷奇巧的情节,都让这部影片的心绪较之小说更显得单纯、天真、浪漫和简单。大概也因如此,青春回忆的参与才这么光彩照人。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腻歪青春感动和伤怀,而它们更讨厌之处在于,总能在我防备略松的时候蹦出来,针灸一般给全身扎满小眼,偏又扎得麻麻酥酥,让我在舒服的同时心生羞耻。对于霎时出现的感动,我通常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可疑的、不真诚的。然后静心分析一下,这所谓的感动是确实探进了身体、脆化了心灵,还是只是在痒痒肉上硬挠?后者是经常出现的,个人经验,为防止自己做出傻逼举动,最好一笑置之不理。而一旦碰到偶尔出现的前者,比如这部《情书》,就禁不住颇有点恐惧害怕,为了不在它暗起波澜的力量前继续发抖,只好比出中指叫嚣:青春、感动,你们都滚远点!

    只是这种叫嚣,在岩井俊二编织的精致画面和撼心情节下,显得实在有些色厉内荏。但我决不会因为一名优秀导演的存在就止步于感动而不前,石康说:人们热爱回忆青春,是因为除了人手一份儿的青春以外,他们没有更加拿得出手的东西,人们的精神能力在青春期便停滞了,而肉体能力却走上了下坡路,青春成了人生的顶点。我十分同意这句话,所以,即使显得自不量力,我也必须用本人的专业语言严肃地表态:为我整个人生的精神能力取极限,所得的值绝不是“青春”二字,不是踟蹰在围墙圈住的校园里,也不是两性之间的那点破事儿。

 4 ) 似水年华忆情书

合肥晚报“我爱菲林”
文/饭小鳗


    我总是对回眸那一瞬的美,有无法割舍的情怀。
  这种美,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艳丽,更多是那一刹那的怅然。我想,关于这一点的审美偏执,还是岩井俊二,还是他95年的《情书》。
  
  是人潮涌动的街头,是飘雪的寒冬,是单车上的女藤井树,因为博子不确定的那一声轻轻地呼唤,钢琴随着单车戛然而止,但是那个回眸的镜头却长久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国内发行的版本,《情书》的封面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山美穗扮演博子是在雪地仰头的那张海报,白色的雪地,白色的天空,飞落的白色雪花落在穿着黑色大衣的中山美穗黑色的短发上,映着的却是中山美穗仰头的侧脸;另外一个版本,是中山美穗扮演的女藤井树在人潮中单车戛然停止而回眸的那一刹那,模糊的人群,淡化的背景,只有中山美穗那茫然而探询的眼神是清晰的,和着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寂静。
  很多人偏爱那黑白的海报,我却念念不忘作为女藤井树时中山美穗那一瞬间的美。
  
  或许人都是顽固的,总是坚持地不肯忘却似水华年般的青春里,打动自己的第一个镜头,第一种声音。
  博子给藤井树写第一封信,你好吗,我很好。后来博子在男藤井树出事的那座雪山,在苍茫的天地间,终于喊出自己满腔的挂念也喊出自己的自由:你好吗,我还好。
  还是只有这六个字,但是这种声音却如那个镜头一样,钉在了画面上。——爱到深处,还有什么言语能够比这六个字更加饱满?
  到这里,还有谁,能够忍住不动容?
  
  爱情的爱,关于初恋。
  男孩曾画了一张女孩的素描,在借书卡的背面。他把借书卡夹在书里,请那女孩帮他还回图书馆。女孩没有留意,在她踮着脚尖,将藏有男孩心意的书放上书架的那一刻,阳光从窗子洒进来,将女孩罩在一片金色之中。
  年少的恋情,喜欢一个人,只是不停地在自己并未读过的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因为,那也是她的名字。
  青而不涩,甜而不腻,纯净得有如镜头里那漫天的飞雪,让人忍不住回忆自己的年少轻狂里,是否也有那么一个人,使自己翘首期盼却又始终没有勇气开口表达,直到命运让彼此终于错过。
  
  我想柏原崇扮演的男藤井树始终是爱着——起码思念着女藤井树的,于是博子在后来得知女藤井树和自己长相相似后,终于对着男藤井树的妈妈哭,便让人也心酸起来。
  我一直记着那个片断,中山美穗哭着说,我不能原谅他。
  其实她早就原谅了他。
  小樽只是死去恋人国中时代暂居过的地方,她却想方设法要走进那个地方,或者说走进那段时光。
  
  爱一个人,便想了解他的全部。
  这一点女人尤其执着。即使不小心知道了自己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替代品。
  那么从这点上来说,中山美穗饰演博子的时候,确实应该精致而优雅,而演女藤井树时,也的确是那般爽朗甚至冒失。也正因为这样,女藤井树在国中时始终没有发现那些卡片。
  
  青春的爱情是场祭奠。
  男藤井念着女藤井树,博子念着男藤井树。女藤井树需要的是回忆,而对博子来说,她需要的却是忘记。因为无法忘怀,她会选择向天国投递情书;因为在意,她会嫉妒男友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的影子;因为难以忘情,她始终不能接受另一个好友的爱。
  但是所有这些,即使藤井树回忆起了那美好时光中藏着的深沉感情,即使博子忘记了短暂时光中的一个影子,有一个悲伤的事实在电影开始时就存在,男主角已然遇难离去。
  
  岩井俊二无疑是唯美的,即使他能够用《莉莉周》来撕裂青春的痴狂,但是他的《情书》始终以纯净的姿态,凝固在白色的世界。
  背景的音乐除了一首松田圣子的日文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断的钢琴曲,修葺着如飞雪和樱花般意象的伤感。直至谢幕,眼睛和耳朵都会轻轻地生疼。然后回忆起来,只有那个午后的图书馆,男孩在窗边看书,女孩在忙碌着整理书目,外面是明朗的好天气。风将白色的窗帘吹得飘起来,在男孩年轻的面庞前飞舞。多年以后,男孩已不在人世,图书馆里依旧阳光明媚,白色的窗帘依旧在风中飞舞。
  
  这便是似水年华,即使很多年后还是一样的风吹到脸上,但是我们依旧能想起多前的那个午后,和那个人。
  
  影片的结尾,一群女藤井树的学妹告诉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秘密。那幅藤井树的侧身素描,藏在最深的角落,也象藏在藤井树的心灵最深处。藤井树不说话,用手揩揩眼睛,倔强地不流泪。
  此时碧空如洗,落叶缤纷。

2004年9月 上海

 5 ) 但是我一定要被感动吗?


很奇妙,我是从中学语文课外读本上第一次读到《情书》的。而且是以非常纯粹的课本风格:开头有一段话把情节剧透个七七八八,加一段自以为是的评论,跳过原本漫长的渲染和铺垫,直接把小说高潮时的心脏掏出来给你看。好比两手握着血淋淋的器官对一个少年说:“喏,这是脑垂体,那是前列腺,人的心动和快感就是这样产生的。”——这让人以后还怎么去体会有前戏的做爱呢?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长久地记住了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算起来也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青春纯爱故事”之一了,尽管它翻拍成电影时我才刚出生。后来我买了新经典文库精装本,且在当时很愿意为它掬一把泪——作为我是一个感性的女孩的象征。至于那部更广为人知的电影,因为入戏太缓慢,我当时才看过开头就弃了。时隔几年后的最近,才又捡出来看看。

小说版《情书》在我之前的想象当中就是两个普通人的平凡故事。普通中学生,甚至还要偏下一点。就像当时班里绝大多数的男孩女孩,面目模糊,永远穿着校服。平时话不太多,从不会因为什么事出风头,也无法充当在课堂上和老师互相开玩笑的对象。和那些旷课,早恋,嚣张地踢碎走廊玻璃门的青春剧主角们不一样,几乎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私底下在想什么做什么。就好比男藤井树骨折摔伤仍要参加跑步那一段内容,当时他在想什么呢?片中没有交待动因,只是用这个情节用来刻画女藤井树对他的一点不忍之心;与此同时,又用周围观众一致的嘲笑与轻蔑形成了一种反衬——是的,我想如果中学时的我如果在现场,可能也会笑他故作姿态吧。

但是,用柏原崇来扮演这个角色,却又构成了一种矛盾和讽刺——因为他分明长着一张“青春主人公”的脸啊,只要肯多深想一点的观者必然会发现:赛场观众们此时的反应显然才是虚假的。那是一个帅气又坚强的男孩,而不是一个失败的普通人,人们还会嘲笑他吗?不太可能。同理,假若故事里的男藤井树长着柏原崇的面孔,女树如酒井美纪般可爱动人,那么前面关于霸凌和平凡的、灰溜溜地度过的时光,就变得有几分尴尬虚伪起来。

假使赛场那一幕是一个生活场景,那么应该已经有很多女孩像英雄一样把柏原崇(男树)围起来了。而在我眼中这就是“青春”的残酷性之一:所谓的“纯爱”,无视金钱、阶级差异,不考虑未来与结果,其实不过是尚未学会管那些因素罢了,所以不过是“纯看脸的爱”。

而《情书》的原文本,也正是在没有“脸”这项预设的情况下才打动了我:两个普通人微妙的感情。这种打动比起爱情,更接近于私人回忆性质的共鸣。

然而,这种共鸣在电影中完全被角色与人设的不平衡打乱了。“被世纪末的美少年暗恋”这种私人回忆恐怕全世界都没几个人有吧?所以看过电影后我完全就不想鸣了。更别说女主角无论是中山美穗还是酒井美纪,当时都漂亮得像日本娃娃一样。这样美丽的女性生活的可能性与选择就像另一个次元一样我无法想象只能仰望。尽管在电影中,她们的感情线干燥而单调:从头到尾,就是和藤井树(柏原崇)有关的一切。总得来说,尽管观众总有看“一双玉人儿入了洞房”的大团圆故事的倾向,但毕竟情书本身就不是这样一个故事,人物的美貌反而使故事更无法令人信服。所以一双玉人反看得人败兴。

另一个是影片和书做得都很糟糕的一点:渡边博子。

初次阅读时,我急于关注二树的爱情,完全想跳过干巴巴的博子部分,直到看了电影,画面迫使去看,此时我才明白她扮演的是怎样一个角色。

博子是一位驯良的线索人物。从结构或个性意义上,怎么看她都十分典型。典型,就是说博子浑身都充满了可被归纳的特点,因此,她其实并没有任何真正的特点——她根本就不是作为一具血肉之躯被塑造出来的,倒是有点像男性话语下的那种“天使型”女性。博子的全部活动都围绕已故男友展开。除了为串联起整个故事提供动力之外,大概还要表现出一种“治愈”或说“自我救赎”意识。(在雪山“你好吗”那一场,完成救赎,放下过去)。然而男友已经死去三年多了,竟没人跟读者解释一下她究竟为什么这么走不出来?《情书》文库本有那么厚,充满了日式文字可有的拖沓琐屑,可是在写到博子线时,我不记得有任何描述他们感情如何深厚,长大后的藤井何以如此值得深爱的细节出现。由于这种动因交代的缺失,导致博子看上去只是被“线索人物的使命”牵着走,也是最初阅读时觉得乏味的原因:她只是不得不痴情地给藤井树写信,不得不恳求对方帮忙回忆过去,最后又不得不自我升华一下,释怀了一切。作为一个女性观者,我觉得博子这种无理由行为比较像中邪多一点,而不是为了“爱情”。

在糟糕的博子后,还有更更糟糕的一点:就连她那干巴巴自我升华的过程都是在另一位男性角色强有力的辅助之下完成的——我不知道岩井俊二是否认为女性人物靠自己就没法完全“站起来”(比如女树生病的一幕,76岁高龄的爷爷救了她,而母亲差点还成为阻力,拖后腿的)。如很多影视剧刻画的一样,男性角色在失去配偶后,会默认开启强忍悲伤,力担责任状态,并且积极寻找“续弦”且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女性角色,伤春悲秋、自暴自弃没完没了,从此花容失色,恨不得一直守寡。(比如女树的母亲就没有再嫁)。可以说这个故事的根基就被这种成规思想根植了,接下来展示的所有关于博子的一切都歪了:镜头打在博子身上时,她总是睁着一双温柔无辜的眼睛,好像在说:“我就这样了,什么也不想做,我就是要爱我的前男友,一直爱,爱到死。”而那个看起来有点不像好人的男配角则一直在拉着她走,拖着她去完成每件事(这个过程还包括许多男方很明显的肢体动作),拉她去找铁路边藤井树的家,拉她去雪山,最后那个男性角色很自豪地宣布:“我要去告诉藤井树,你(博子)现在是我的了。”——博子此时又变成了一种物件,藤井树死了,所以现在她的产权正式移交,附属于他的朋友名下?

而且不要忘了,博子和藤井树交往的原因是:博子的相貌和女树一模一样。而藤井则告诉博子他对她是“一见钟情“——从头到尾岛死藤井都没有对博子讲过关于女树的任何事,甚至开玩笑式的,轻描淡写的,什么都没有。这种欲盖弥彰更显出他的内心其实就与我们猜测的一样:他与博子发生爱情的动机就是为曾经失败的初恋寻找某种心理补偿——其实从当初至今我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男树对女树不可释怀的执着?(我不想称之为爱情)。作者难道真的没发现,这样对博子来说很残酷吗?(或许就真的没把博子当一个“人”来刻画吧)

那么在片中,我们默认了男性有为自己初恋或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挑选”女性的权力。(说这点女性也会有,是的,但是几乎不被重视和表现。)而影片分明在强化这一点,这是作为女观众不愉快因素的又一来源。在这里,比起青春回忆,博子受到的伤害反而又令我共鸣了。

最后一点,男主角回忆中化不开的红玫瑰——女藤井树。
从女树的表现来看,我感觉她对男树从头到尾都没产生过任何同等程度的爱慕。她可能有过好奇心(虽然是我们开始喜爱他人的第一步),但真的就止于好奇心了。在当时的情形下她没有发现他的爱情,那么在未来更不会,最后那些回忆已经质变成“对自我的过去的爱”一类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女树是个真实的普通人的话,她只会通过这段回忆来爱当时青春年华的自己,而不会是再回过头去重新爱上初中时的男树。只不过很多观众大概更倾向于这种暗恋是要有回馈的。因此在影片结局,女树对着“情书”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了起来——说真的,她要是礼貌微笑一下把画像还给那些孩子们我也不会见怪,甚至说其实她更应该这样做——她完全、完全有拒绝这份感动的权利。

可能是柏原崇以及作者叙述语气在影片中和书中迷惑了我们,我们记得的男主是那样一位羞涩、迷人,不善于表达、内心善良等等具有一切优点的男孩,但同时我们的潜在视点也是透过这位男孩在看待女树——从女树那句欲扬先抑的“不太愉快的回忆”开始,我们就已经把自己套进了“爱情”的罗网里,这里的一切打上“爱情”和“柏原崇”的柔光后就变的不一样了。但事实上:真实的语言霸凌,骑车时头上被套上纸袋的恶作剧.....全都是不会令人太愉快的。但是,作者在此处居然“别出心裁“地预设了一种“女孩很享受”的气氛(构成一场微型强暴了)。暂且抛开电影版人物的面孔,并且以女孩角度来看这件事吧:一位普通的女孩陷入这样一段被普通男孩“暗恋”(她当时当然不知道)。他们被全班人起哄嘲笑,那个男孩对此表现得也很不开心,他看上去总是很沉默,很生气,还对她也做过讨厌的恶作剧。——要不是可怜的线索人物博子小姐来揭开过去,女树怎么能知道这是一种爱呢?假使把女孩换成我自己,我想当时只会感到害怕厌恶和伤心。即使后来宣布了:这是对你一种暗恋啊。难道女性角色就非得觉得:“噢,我被暗恋了,这真是对我最大的奖赏!过去的一切都变成了美好的大奖!”——抱歉很我真的完全不觉得,并且也不会感动的。

男性发起爱慕-追求甚至苦苦追求-苦苦追求感动了众人-抱得美人皆大欢喜。这种套路在生活和影视中都多到让人心烦,“众人”和女性在其中的地位都很值得玩味。“众人”似乎理所当然地觉得女性应当成为男性追逐过程的奖励,而无视女性个人意愿,似乎男性苦恋越深,付出越多,女性就该接受,成就某种“团员”。这无疑是一种物化。而在《情书》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女树找男树拿卷子时的自行车棚,三个容貌不好看的女孩对一个帅气的男孩表白,男孩理都不理,骑着车绝尘而去,留下不好看的女孩像疯女人一样叫骂——这一场面可能逗笑了一些观众,可我一点都笑不出来,因为这个镜头仿佛在说:蠢货,普普通通的女人有什么权利和资格要爱情?你这么难看,就已经丧失跪舔男权的基本资格了。

在片中,无论女树、博子,还是像这个不好看女孩,像女树花痴兮兮的好朋友,女性形象都是在男性视角观照下被扭曲过的,这是在男女主角容貌之外的第二重歧视……这么说或许有点严重了,但是,这部片子,连同这本书,连同它唤起的那些感动,起码我本人完全感动不起来,甚至还有一点不舒服。

不过年代加上的滤镜如今看来是很美好的,90年代的舒缓从容浪漫,总的来说,不否认这是一个美的故事。优点太多人讲过了,只是关于我不喜欢的那一部分,希望它快随年代一起消逝吧。

 6 ) 那一转身的温柔

藤井树和藤井树,他和她有一样的名字。    从FTP下载的电影看完后我会删去,唯独这部放了许久。会翻出来看,温习每一个藤井树和藤井树在一起的时光。初中入学点名,两人同时答到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他和她被恶作剧地选为图书管理员。他是那种英气骄傲的男生,他不苟言笑,用拳头教训嘲笑她的男生,他有小小的心计,在夜晚的自行车停车场借着她手摇的灯光查看试卷拖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他深情腼腆,把对她的爱小心翼翼地藏在图书卡背面。她对他是有好感的,她不会忘记那个穿干净白衬衫立在窗边看书的男生,连当年拿错的试卷都一直留在箱底不舍得丢弃。她在回避着他,也在回避着自己的内心,挚爱的父亲早早撒手人寰让她过早地学会隐忍自己的感情,年轻的心事羞涩难与人言。很多年后,当她再次返回校园遇到当年的班主任,得知他登山去世的消息,整个世界霎地黑了一下。在风雪中她停下自行车咳嗽,眼泪流不出来。    他们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她父亲刚去世后,他来找她代还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她看着他认真地说出“请你节哀”,在父亲去世后第一次会心地露出了笑容。最后的画面,留给他的是站在雪地中笑脸嫣然的她,留给她的是在自行车上单脚支地羞涩地看了她最后一眼的他。后来她回到学校,得知的却是他已经转学的消息。在图书馆她微微踮起脚把那本《追忆似水年华》插入书架中,离开图书馆前转过身久久望着他曾经立着读书的窗户,她知道这一转身就是对这段感情的永诀了。    许多年后,她还记得他在夜色中向她走来,黑色的夜晚和白色的衣衫衬托着他明亮的眼神。许多年后,当他登山遇到雪崩跌至山谷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唱着“我的恋情,随着南风飞翔”,他一定想起了在夜色中听到脚步声向他转过身来的她的清秀脸庞。    是不是每个人的少年都一样,都是暗暗地喜欢一个人却要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是不是每个人的少年都不一样,怀着不同的际遇和心境,最美好的,怀着不同的浪漫。    许多错失的美好,并非我们不想抓住。普通的家境、亲人的期盼、想要实现的理想,少年的我们不总是那么勇敢,也许只是默默在心底记着她或他温暖的笑容。在这份自己从来不愿意承认的甜蜜里,走过许多岁月,渐渐地学会面对生活,面对失去。正如渡边博子,对着藤井树遇难的山谷喊出“你好吗?我很好!”,是深深的爱与眷恋。    在图书馆,岩井俊二有意让镜头微微过曝,梦境般美丽。她回头看着被风吹起的白色窗帘和飘落的樱花花瓣,想起那不可再追的过去,恬静温柔。她转身离开,坚决又不舍。    无论多少年后,这些日子总会再次让心温热。 我的微博:@胖化石 http://weibo.com/panghuashi

 短评

无论如何都会流下热泪的电影,五星又怎么够!

8分钟前
  • 果酱☮
  • 力荐

不好意思,这么多年了,我就靠这个活着了。

9分钟前
  • AllenGY
  • 力荐

用一个男人的死亡、一个作为替代品的男人的包容,一个作为替身的女人的悲哀和一个女人半生的迷茫表达了一种叫做暗恋的情绪,我是不理解的,用我的三观来看,这是个悲剧,但诚然能表达清楚这样一种人类的情绪,也是不易。。。,

14分钟前
  • 危楼大海
  • 还行

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

19分钟前
  • 伊卡洛斯
  • 力荐

最后卡片翻过来后,我真的哭了。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彩云易散琉璃脆,水仙已乘鲤鱼去

28分钟前
  • 丁一
  • 力荐

这个人偷偷爱了你大半辈子

3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关于藤井树的种种回忆,是你拥有的,我把它寄还给你。

34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一个英语考27分的人哪会在意什么break的过去式

35分钟前
  • 减肥书法家
  • 力荐

當她的遺憾終於放下,另一個她的遺憾卻才正要展開。重看發現自己記錯了結尾,記憶中的藤井樹站在玄關讀完了那張書卡,立刻嚎啕大哭不能自己,重看卻發現她不在玄關也沒有嚎啕,而是僅僅掩嘴含淚。這麼明顯的情節,怎麼就記錯了呢?還是,那個曾經嚎啕大哭的,其實是我自己?

3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也许每人都有似曾相似的故事,逝去了才追悔莫及。

41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暗恋的极致

44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4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十年都没有第二个人借过追忆似水年华只能说这本书真的很难读

51分钟前
  • 小鱼飞飞
  • 力荐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普鲁斯特

56分钟前
  • 进宝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看一直没看……四个主演竟然全部都是双鱼座……所以真是一部极其双鱼的电影……暗恋的极致……但导演却是水瓶座……

57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如果知道女朋友爱上我是因为我像她曾经爱着的人,我会崩溃

60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2000年,本人看得第一部文艺片,当时不知道啥是文艺片,表面上洋洋得意,认为自己算个文艺青年了,内心里无比的可惜那一块钱,因为本来是租《唐伯虎点秋香》去的。被人租走了才不得以看《情书》

1小时前
  • 林愈静
  • 还行

翻过来的卡片,肖像,是初恋回忆的完美情书

1小时前
  • 隆咚锵
  • 力荐

真的救命啊看得我满脸问号,我无法理解电影的展开方式,暗恋的细腻美好要从发现自己是白月光替身的这种角度来切入吗🆘

1小时前
  • 海盐小圆饼干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