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儿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叶云

导演:佟晟嘉

 剧照

大三儿 剧照 NO.1大三儿 剧照 NO.2大三儿 剧照 NO.3大三儿 剧照 NO.4大三儿 剧照 NO.5大三儿 剧照 NO.6大三儿 剧照 NO.13大三儿 剧照 NO.14大三儿 剧照 NO.15大三儿 剧照 NO.16大三儿 剧照 NO.17大三儿 剧照 NO.18大三儿 剧照 NO.19大三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8

详细剧情

  大三儿姓叶,单字一个云,1970年出生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现在的大三儿,在当地一个铜业公司上班。在他近10年的生活里,除了四季的变化以外,似乎生活从始至终都一成不变。大三儿一直有一个想法,想着去一趟西藏,看一看珠峰;这件看起来不小不大的事儿却因为严酷的地理环境遭到周围人的劝阻,大三儿决心想在平平的生活里能有一点儿不一样,在普通的生活中去满足自己一个小心愿,于是他在坚持己见下说服朋友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

 长篇影评

 1 ) 我不祸害人

两年前就一直想看这部电影。

没记错的话是18年在漂在南海的小岛上,在微博看到朴树给电影做的推广曲。

很少发微博的朴老师,那年给这个电影发了两条微博。十分钟的短片,加上那首《空帆船》,让我整个人在那个午后崩溃了。

就是纯粹的有些东西被触动了,那些隐藏在心底积满心事尘土的角落,被一阵从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吹过。

蒙着被子听着歌,狠狠的哭了一场。这样的场景在十年里我没记错的话也只有过两次。但当从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爬出来的时候,心里觉得无比的轻松和舒服。

看着瀉湖里那些蓝绿相间的海,无比的想回家看这部电影。

我很喜欢《大三儿》的那个英文名——Mr.Big。这个每天坚持想靠彩票中奖来实现自己那小人得志后的卑鄙思想的“巨人”,其实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侏儒人。

活到四十岁的大三儿,有着一套自己生活的哲理,似乎总是笑着对那看似曲折的命运行着那个“国际手势。”

想出去看看的想法,这样的念头我想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不停的浮现。侏儒的大三儿,最想去的却是西藏。

其实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些汗颜吧,可能有太多的人是是先说再做,大三儿却是先做再想办法去说。异于常人的体质本身就比普通人多好几倍的风险,更要命的事,这件事情除了那个同样残疾的朱朱,好像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我们其实都知道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就似乎永远不会去做了。但还是有太多的事情没有踏出那第一部。

大三儿还是去了,去了西藏,见了布达拉宫,来到了山前。

金边的珠峰的确美的让人震撼,在珠峰本营的帐篷里,导演问大三珠峰美吗?他说美。导演再问,有没有心灵觉得被净化。大三平静地说我还需要净化吗?我觉得自己很纯净。导演问为什么这么说,大三儿回答,因为“我不祸害人。‘

”我不祸害人。“我只想好好活着。

即便这生活待我很曲折。

 2 ) 大三儿身高一米一 进藏是他的成人礼

原发于2018年8月14日《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

将故事性与纪实性并置处理,甚至用纪实服务故事的《大三儿》,并非一部标准意义上的纪录片,但镜头对内蒙小城赤峰46岁,身高只有1米1的男人叶云奔赴西藏过程的追踪,释放出与虚构概无关系的人间烟火味,还原生活本身。放置在近几年关注小人物的生存与生活,题材现实的国产影片中,《大三儿》也属异数——乍看身形残疾的叶云,并没按照命运的残酷设定,将边缘悲歌从儿时一路唱到中年,相反变奏出包含乐观与希望的实在日子。

中文片名也即叶云绰号“大三儿”的由来,是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且头大身小。这一如今被熟或不熟的朋友喊习惯,他更听习惯的外号曾带给他的成长屈辱,影片间接告知。叶云在陌生的北京换乘地铁、游逛景点,享受人生中难得的自在,大城市匆忙赶路的人们,如他所愿没用或好奇或鄙夷的目光将他上下打量,让他暂时忘掉自己是谁。

回到无比熟悉的环境,叶云正走在将要独自生活的路上。他的姥姥、母亲及两个哥哥都已过世,父亲是唯一活着的亲人。平时照顾他吃喝的父亲虽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但已经83岁,离生命的终点其实一步之遥。他自称遇到过爱情,但爱情最终离他而去。日常中看起来有保障的,是作为一家当地工厂的清洁工,他每月能拿到最高不足2000元的工资。这些钱是否他与父亲的主要生活来源,影片并没直接交代,不过透过两人逼仄阴暗的居住条件,观众可以猜测的是,即使父亲有养老金和积蓄,他们的日子也过得有些紧巴。5块钱一个的大果子,如果不被叶云当早饭吃掉,热热便是父子的一顿简易午餐。叶云像许多人一样定期买彩票希望中个500万,希望改善现实的困境。

他“朋友圈”里的人数不多,并分时常联络与不常联络两类。与厂子里几个同样有一定身体缺陷的同事朋友朝夕相处之外,他还有两个看上去有点距离也有点美,让他羡慕的友人:赤峰当地经营一家眼镜店,动不动便自驾游跑去西藏的皮哥,以及在北京从事纪录片编导工作,逢年过节才回趟老家的本片导演、编剧兼剪辑佟晟嘉。就像万玛才旦电影《塔洛》中几乎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塔洛,初出家门对外面世界的第一认知,是借助照相馆里的拍照背景图,记下西藏拉萨、北京天安门以及美国纽约,叶云去过北京还想去西藏,除因它们分别是国人似乎都会心生向往的首都及圣地,更关键在于两位朋友的身体力行,给出有关“在别处”的具体坐标,让他看到短暂超越平淡生活的可能。

但去西藏,他不能买张车票说走就走,必须依靠人高体壮的皮哥才能成行。皮哥有心帮他完成梦想,可是更担心他的身体条件适应不了高原反应(即使身强力壮者也不一定能克服高原反应,皮哥虽与朋友们一起以自驾游的形式多次进藏,但每次出发前,他们仍会签署生死状),万一有个好歹,皮哥以后没法做人,最初委婉拒绝。这种含蓄回绝,并非外表客套内在嫌弃的虚伪,体现出的是几乎已在大城市消失殆尽,尚在小城镇或偏远地区留存的中国式的乡土人情。皮哥最终答应下来,也是因为此种人情,他知道假如自己不鼎力相帮,他的朋友“三儿”这辈子都去不成西藏。

《大三儿》动人的核心,正是看起来已然有些陌生的人情。与《北方一片苍茫》《老兽》《大世界》等近两年的国产佳作展现的人心向钱看的冷漠大地相比,人情在这部影片里不仅体现在活着的人之间,或相互支撑或给予与接受的纽带关系上,还有活着的人对已逝生命的缅怀与追思。

假如说进藏之前叶云和老父亲的相处是拌嘴式的,他欺骗父亲称出门只是去趟父亲的老家四川,以及沿途接到的生气的父亲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微信,则道出父子情深。到了西藏他像别的游客般与热门景点合影证明来过之余,嬉皮笑脸杀价购买纪念品,是想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带给工友们一点心意。皮哥坚持背着他战胜高原反应,陪他看过布达拉宫之后又拉他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中途不断帮他测量血液含氧量等举动,一而再彰显不求回报的友情的无价。

作为插曲的四川探亲,堂嫂一家的热情接待,则表明父亲对着四川卫视的新闻节目或者别的频道播放的正介绍四川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表达思乡之情的做法,是有价值的。父亲特意叮咛叶云走时记得给堂嫂1000元钱,勾连的是老人之前回家乡时,她曾拿他如父亲一样孝敬。

叶云以故作轻松的语气,或类似“上天眷顾”这样的幽默用语谈起失去的亲人尤其两位先后死于车祸的哥哥,以及扫墓时与姥姥的“聊天”、对着姥姥墓碑艰难下跪、祈求姥姥的灵魂保佑他和朋友们的西藏之行一路平安,说出的都是家园对社会属性的人的重要性,人不能忘本。这也是佟晟嘉拍摄叶云的初衷。

影片北京点映场结束后的交流活动上,佟晟嘉称叶云作为他的邻居,是他少年时期的重要玩伴之一,但读书工作之后,叶云逐渐走出了他的生活。几年前他回老家两人再见面,叶云关于“假如纪录片这个行业在北京消失了你该怎么活下去”的关切提问,让他意识到他在大城市习得的冷漠,在叶云执著的人情面前的脆弱不堪,萌生为叶云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

巧合的是,贾樟柯在不久前的《朗读者》节目上,也表达了人情不是负担,而是活着的意义的近似观点。贾樟柯称有一年回汾阳与一起长大的伙伴聚会,饭桌上没有任何人关心他的电影事业发展如何,集体问他什么时候要孩子,这令他颇为感动、感慨,因为这是除了这帮汾阳的伙伴之外,不会有人会在意的,但与他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后来父亲去世他回老家守灵,北京虽有也是合作伙伴的好朋友陪着同回汾阳,可是面对陌生的习俗,朋友表现出不适,贾樟柯感谢之余请朋友返回北京,陪他度过难熬几日的仍是那帮汾阳的老友。现在贾樟柯把家从北京搬回汾阳,并热衷于参加新人婚礼、小孩满月酒,不再觉得那是浪费时间,也是基于明白了人情的温度。

亦是从此层面,佟晟嘉拍摄、剪辑《大三儿》时投入个人情感,甚至设计剧情,出现在镜头里构成叙事的一部分,不仅无损这部故事性强的纪录片的真实与饱满,反而成为加分项。以交叉剪辑形式出现的他与叶云、皮哥在赤峰小饭馆里聊西藏出游可行性的戏份,皮哥手中的雪茄越抽越短,人情之味却是越来越浓。固定机位或者摇摇缓缓的长镜头,不是检验一部纪录片是否优秀的必要准则。

影片与参照纪录片手法拍摄,剧情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冈仁波齐》相比,同样是进藏,《冈仁波齐》中的朝圣之路,因为沿途的虔诚被导演刻意放大,削弱了本该具有的震慑力量,《大三儿》里的私人旅行,叶云的付出与收获,足够普通平常,却把人看得眼泪涟涟。

藏族兄弟只为叶云一个人献上哈达,让他高兴半天,开心与藏人合影这件事,不着痕迹地透露出他成长路上遭受过的不公对待,以及对他人目光的敏感,也带出他不得不活得通透明白,不再为身体缺陷困扰的事实。拉到个人生命线用“远景”来看这场旅行,它更像人到中年的叶云,在朋友的帮衬下,送给自己的迟到的“成人礼”,证明他可以做成许多“正常人”也做不了的事之外,也是“逃过一死”的他更为清醒地面对以后人生的起点。

由于从不祸害人而自认为不需要借助踏足西藏净化心灵的叶云,回到赤峰之后,继续抱着“万一哪天中了大奖也会相当平静”的预演心态购买彩票,知足常乐地活着,活成要陪父亲走完他不多的余生、要还去西藏时向朋友借的几千元钱、要与工友们相互扶持的“Mr.Big”。至于他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也许哪一天便会天降奇缘。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 ) 灵魂的蓝图

最近在bilibili上看了很多鬼畜视频,就是那种看起来有点超自然有点吓人,细思极恐但又让人上瘾的内容,亚特兰蒂斯、埃及金字塔、天狼星人等等词汇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有概念了,不过就像科技的与日俱进一样,神秘学灵异学这些也都在不断地探索进步,不断有新书新的概念新的解释面市,来解答科学回答不了,而我们内心相当疑惑但你不能证明它并非不存在的这样一些事实。

大部分的科幻视频都市传说配音都有点吓人,不过Up主“来了宇宙哥”做的视频虽然总神叨地讲些灵魂的事,背景音乐还是比较灵动的,灵魂转世投胎到这个世界前会为自己这一世规划一张蓝图,比如在哪些方面想要获得成长,比如健康、社会关系、财富等,然后他们来到这一世经历这些他们选定的命题并使得灵魂活的升华,也就有点像不断地修炼这样的概念。

说到灵魂这个概念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但其实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就高频地提到过,创造主创造宇宙不久,就创造了诸神,然后由神创造有血有肉的人。人存在于宇宙中,和其他有形物一样,一出生就有灵魂。灵魂虽是由最优秀的理智造成,具有永恒的性质,但在进入人体后,却会屈服于肉体的要求而迷失方向(进入瘦体后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人是否有理智是在几种循环运动中决定的。人在这些循环运动中,如果接近理性世界,神给人提供知识即理智,灵魂会变好;人如果接近感性世界,则人从神那儿获得的只是意见,灵魂会变坏。

现在地球上有70多亿的人口,也就意味着有这么多的灵魂存在于实体里,而每个人都正在用此生的经历完成生命的洗礼。《大三儿》是一部纪录片,全程几乎没有G点,但是我佩服导演自费前期经费拍摄这部并不赚钱的纪录片出来,虽然最后票房也比较惨淡,但是也算是完成了某个人一个大大的心愿。而导演跟三儿是二十多年的相识,虽然渐渐文化脱节聚餐也没什么好说,但是情义在那里。

大三儿在转经筒的时候有段话:我没想到过说,我上辈子造过什么孽?这辈子积德为下辈子,修个好来事。这些我都真没想过,我只想到这辈子活得挺,挺费劲的。有些东西好像真是上天注定的,我们就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兄弟,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长辈与晚辈,他们对我的爱就是这么短,我跟他们的时间也就这么长。上天就给你这么长时间的缘分。

我记得《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里那个CNN女记者先是为了获得头条新闻的功劳,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发布了博人眼球的FBI调查理查德的新闻,而后这个当了3天英雄的保安队员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推上风口浪尖,整个生活都被扰乱。辛亏理查德找了个好律师,他并没考虑过这个律师多优秀,只是事情发生的时候,他想到了这个人,而这个律师是唯一一个“没有把我当成一个5岁小孩,没有叫我零食狂,没有叫我死胖子,米其林怪以及面团宝宝,只有你把我当成一个人”,虽然他们彼此了解也并不多,但是他们信任对方的人品。所以出于道义的本能,那个律师在这个案子上做了很多帮助,也给予了很多精神支持。

总有些人,也许很少,他们会相信你,因为他们本身也很单纯,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好像并不怎么慷慨,因为做坏人看似更简单,你一路走下坡试试就知道。但是坚持自己理念,无论是非常正义还只是不祸害人,本身就像爬坡一样艰难。人的念头是很容易瞬息万变也很容易被社会左右的,动不动骂娘了,动不动仇恨社会了,动不动怀疑人生了。可是无论多困难,在千万个选择里始终做出正面选择的人少之又少。

但其实每一次正面的选择都是智慧的召唤,也都是灵魂拷问后向真理趋近的过程,无论是多渺小多平凡的人,在结束这一世的生命时,所有物质的存有都会尘归尘土归土,而那些看不见的品质、记忆、向善的光明都会留在你的21克灵魂里,被携带到更久远的未来。

 4 ) 给人群里,一个起眼又不起眼人的赞歌

全片看下来,

瞎写写我觉得好的点。

有意思的

1.去北京溜达,地铁里,大三儿靠在两节车厢交汇处,摇摇晃晃地,播报声响起“请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一个对味的小幽默。

2.父亲与大三儿这条线,两人的相依为命,使这部片子除了有友情、个人、爱情,也多了一角亲情的占据,每条线都处理、展示的很好,十分饱满的情感输出。

3.大三儿对于爱情的想象跟我好像哈哈,各自独立奋斗却又相互依偎携手看夕阳,是个很浪漫的人,这一点在他到了珠峰大本营还不忘给朋友寄明信片、在布宫给朋友们杀价买纪念品就很明了。

4.人物性格开朗幽默,有短暂的没结果的爱情,家庭悲剧,身高110cm却有到达珠峰的大梦想,人物经历电影感十足,颇觉得像权游的小恶魔。

5.看到最后,不得不感叹…朋友们是真的很好的人,剧情设置上,需要有那么几位帮助主人公,推动剧情发展的人,就是他俩这朋友吧,奥还有那个蹬三轮的朱朱。

影片真正打动我的最平凡而卓越的一点,就是用用伴随的视角,真诚又立体地给了我们一面镜子,平凡的拍摄记录,平凡的传达、抚慰、温暖观众。

 5 ) 谁不是努力的活着呢?

今天0.2%的排片,还是跑去看了这部《大三儿》。 先说不太满意的地方,略显单调的场景跟反复利用的素材,让影片前半段显得有些冗长枯燥,不过随着大三儿奔赴西藏,节奏明显变得明快,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大三儿何许人?一个生活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工人。为什么不说是普通工人?因为他不普通。身高1.1米,先天侏儒,月薪一千出头,家里只有老父亲,两位兄长都因车祸英年早逝,母亲也已离世。。。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导演要展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凄苦无比的侏儒的悲惨故事吧?其实并没有。 大三儿为人乐观善良,用他的话说,从不祸害人,活的坦坦荡荡,他平日最惦念的朋友不是智力有限就是行动不便。他一直的梦想是去趟西藏,最好能看看珠峰,医生无法告知他贸然进藏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可他的决绝还是打动了朋友,三人行一同进藏,完成自己的梦想。 生活在底层的人或许物质贫瘠,但精神生活一点都不凄苦。朴树专门为本片重新编排了老歌《空帆船》 :"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人生一世,谁不是努力的活着呢?

 6 ) 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

——《大三儿》制片人手记

1.一个纪录电影作品走到今天,四年多时间,作为制片人如果回望,说些什么,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尽量写一些可能零散,随性但是我认为重要的事。

2.我一直觉得小佟是一头狮子,专注,骄傲,倔强,充满独自成为的力量感和爆发感。《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是我送给他的一首诗,我觉得这首诗里有我对我们之间的关系和我们要做的事情的理解。结尾大家会读到这首诗。

3.我们结识在一家叫雷禾传媒的公司,他在那做导演呆了九年,我是一个空降的负责内容营销的所谓总监。我特别熟悉那些骄傲又有才华的灵魂,第一次擦肩而过之后,我就知道我要得到他的认可和理解,必须用到我的诗集。果然,他读了几首诗之后,就找我喝了一顿酒。嗯,我们好上了。

4.《青春致敬青春》是我们合作的第一个重要的纪录作品,它在专业领域受到了“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肯定。重要的不是这个,我记得的是无数次在吸烟处,我们沉默,煎熬,死磕一种新的创作突破,他每天黑着脸,一根烟接着一根烟。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像一根孤独紧绷的钢丝,悬着,随时会断,但是没有,这头狮子挺出来了。

5.说到纪录片了。这种基于“真实”的内容形态让我纠结过很久,然后我在坚持了前后三年之后,更坚信绝大多数人对真实怀有恐惧和躲避是人性的部分后,我毅然决然去做电影了。而他仍然在坚持,他跟小津安二郎一样,他们都是做豆腐的。

6.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他要把《大三儿》做成一部电影,去电影院放。他说要做,我就说那就做。简单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然后是信任,无条件的,除非这种信任触犯到其他人。对于一个好的卖豆腐的人来说,我的任务主要是找钱,找到准确的钱。

7.要感谢的名单太多了,绝大部分都列在片尾鸣谢里了,我想再代表小佟一起说,如果我们都还能继续健康快乐地活着,这份感谢我们都会以各自的方式给予回报。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钱和投资关系,这是我们活着,遇见,一起在人群中寻找和祈祷的部分,互为上帝,弥足珍贵。

8.活着最难的事可能不是没钱,是重复,日复一日重复地活着,卡夫卡说这才是最大的冒险。我们记录了一个活着的普通人,跟我们一样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基本生活动作的人。然后我们在创作中去小心翼翼地甄别热情和激情,耐心和忍受。

9.这种被找到的热情和耐心让我们在《大三儿》这部电影里的创作观念达成共识:只有重复中发现的变化,才有价值,只有在重复中保留的情感才会有温度,这首先是生活的真相,其次是两年时间的电影拍摄和创作的密度。

10.大三儿是一个普通人,这个地球上有七十亿人,他芸芸众生,七十亿人亿分之一,我们想表达的是他很重要,不可或缺,生活里,银幕中。这里有我们基本的生命价值判断,也有我近年慢慢感受到的一种巨大的悲悯又乐观的东西:慈悲。

11.生活大多有时候是有缺陷的,因为太真实,最多,我们看见的是人性的弱点,但不是丑陋,丑陋没什么可说的;理解弱点,才会有对个体生命和生活现实边界的理解,再选择的当口,才会有力量。

13.《大三儿》里有当下中国普遍现实里的人的处境和可能性,他既不特殊,也不愤世嫉俗,他不露痕迹地活着,挣扎,接受,充满尊严,这里有我看见和理解的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很可贵的一面。我们想把这种可贵呈现给更多的普通人,乃至全世界。

14.做那些让人感到温暖的电影。最初是呈现,呈现之后是抚摸,抚摸之后是安慰,安慰之后是希望,希望之后是温暖和爱。《大三儿》故事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因为爱,还有温暖,然后继续坚定、充满力量和耐心地活着,这是我们想传递给所有人的。

15.《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

给小佟

必须是一个正午

阳光猛烈

世界干净,透亮

绿树和植物

繁茂,生机勃勃

天空湛蓝

庄严如屋顶

他缓慢又孤独

踱步到河边

低头饮水

然后缓慢离开

在另一条同样

无可更改的路径里

我无数次探望他

来回奔跑

2018.5.5

 短评

《大三儿》不太好分类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但无疑是一部好电影。深情而幽默,悲凉又温暖……

4分钟前
  • 悟空的空间
  • 力荐

4.5。对话非常有趣,能感受到纪录片中人的可爱。收尾收得极好,从三叔上了朱朱的三轮车开始,配合背景乐,整个气氛重新有了延续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再感慨一句,收得真好。这种抖机灵的说话风格是我喜欢的。@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

6分钟前
  • 林莫得意斯康
  • 力荐

一开始以为,主角是小儿麻痹症,后来发现……也是正常人呀。表达欲望强烈,实现梦想也有贵人相助。人生故事,更是写不出来的剧本。片子有摆拍与情节设计的成分,以为摄影是在赤峰这种灰头土脸的地方,无法施展,但发现在四川西藏,也拍得很流水,所以始终有美感不足之嫌。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去西藏就为好玩不行吗?干嘛非得净化什么心灵啊。拍纪录片就为好看顺便传达一些人生态度不行吗?干嘛非得装什么墙上苍蝇努力、保持不介入的客观性。《大三儿》基调上加目的性明确的剪辑,弄得太像公路剧情片,但这有什么不好呢?近些年奥奖提名那些纪录片好看吗?是不是也该批评故事性太强。没必要为捍卫纪录原教旨主义,去与故事为敌吧。

1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尼科尔斯曾断言:“只有通过考察一系列声音、画面如何表情达意,我们才能把纪录片从那种将纪录片等同于现实,把银幕视作一扇窗,而不是一个反射的平面的反理论的、意识形态上沆瀣一气的观点中解救出来。”《大三儿》就是回归作品、回归创作过程、回归观众的接受行为的过程。

17分钟前
  • 猪窠以及萝卜
  • 力荐

相比跟风西藏题材的那些作品,这部纪录片非常扎实克制,完成度还不错。难得的是电影并没有局限于大三儿这一男主,其身边的人形象也较为立体。跟去年那些西藏电影相比,它是真正跟普通人相关的,也更能激发出大家想去西藏的冲动。

22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2.5,纪录片不是流水账,生活流也不是没重点。老是抛没头没尾的金句目的是?大三儿在片中一点也不成熟(导演映后谈中提到的事迹到是很值得深挖)尤其是看到他的遗书,还让他爸还6000块钱...硬是让我回想起了自己18岁时那无理取闹的刁样..其实大三本人挺有电影感,属于导演拍坏了

27分钟前
  • 夜礼服假面
  • 还行

设计很精巧的记录类型,收音镜头剪辑放映商业运作感很强。进藏宣传片啊,对边缘人的关切差强人意,老感觉跟《冈仁波齐》差不多性质,公映绝对戳中一堆都市精英g点,比如我身后俩文化人就说可以冲一冲奥斯卡,认真的。

28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看到了一个不幸的人对生命的尊重,这一点会转化为驱使我前进的动力。

32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可能是最好看的国产公路电影了,而且还是真人纪录片。活着,卑微如尘,命若野草,有机会就该去远方走走看看,不为什么净化心灵之类高大上的理由,只是有些美好的想象,只是生而为人有些不甘心,翻转着偌大的地球仪看一看,世界那么大,我们出生成长、工作生活的地方就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坐标点,是该出发走一走的,就像在洞穴里闷久了的蚂蚁,偶尔钻出来透透气,然后再回去继续闷着,一日三餐日子如常,脑子里却已经有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像大三儿学习!

3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纪录片应当是“发现”比“虚构”更有力量,片子有设计过的痕迹,两个场景间沟通的双机位尤其明显。还有导演提出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都是电视台编导落下的病根儿。好在人物本身和进藏的事件有特点,“我不纯洁吗?我不祸害人。”成了加分题,扫墓那段也被感动到了。

3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据导演介绍,大三儿虽然残疾,但以前常拉兄弟帮小朋友出头,混得挺开,孩子们也跟他好,只是长大了就越走越远,他说像售票员送走一批批乘客,这似乎更戏剧性,但理解导演在有限篇幅内集中讲一个故事。月薪1500自尊心极高的侏儒清洁工,有个抽雪茄喝红酒无比温柔又两肋插刀的朋友,生活永远高于同人。

44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因为步子小,所以走得远;因为个子矮,才想站得高。比谁都不相信命运,转经轮前却比谁都虔诚。比谁都渴望生活眷顾,生活却待他比谁都残忍。千里的缘分,经筒你二十贱价卖我;几世的修行,修来与亲人浅薄的缘分。他理解不了父亲的乡愁,父亲理解不了他的执念。比别人活得费劲,却比别人站更高,看更远。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五月灰色的阴雨天,观于明德书店。残疾,失独,底层,看上去苦难的生活和操蛋的人生,观看过程中却让人笑声连连,与镜头表现和叙事手法必定是分不开的,但大部分时间没有刻意去煽情撒鸡汤还是非常可贵的,更多的是三哥的人格魅力的确赋予了电影以光明的底色。开始思考何为纪录片,毕竟有观看就有观点

49分钟前
  • 逸禾
  • 推荐

“就这样走着,像样儿地活着。”——有些事,做过了也许也体现不出什么不同,但确实,它就是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想要被世界拥抱,先要主动去拥抱这个世界”,导演说的。CUC,2018年5月17日,纪。

50分钟前
  • 村上春晨
  • 推荐

180420 北影节第29场 超过期待值的纪录片,看到另一种少数人群的生活,没有自怨自艾,看到的都是希望。有亲情,有友情,还有梦想,并不觉得同情,而是理解。以及看完只想给家里老人去个电话。

52分钟前
  • 弯弯的月亮酱!
  • 推荐

看过粗剪,高级到爆!

55分钟前
  • 小小巫
  • 力荐

并不是片子拍得好,而是主人公大三儿真的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并且在镜头前足够坦诚。反倒是导演操之过急,太过于机巧得采用了叙事性的拍摄剪辑方式,摆拍痕迹严重影响了成片效果,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一部真人出演的剧情电影还是一部伪纪录片?

59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迟到五分钟,两个人包场,只能说有缘,没有结果,老爸挺可爱哈哈,嗑瓜子吃串的三人里坐对面一直不说话那个男的挺像刘以达手动捂脸表情,居然还偷运了手机露点小视频哈哈。美好。导演还会作曲厉害了,片尾曲好听,很契合推广曲朴树《空帆船》。海报设计师黄海。

60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3.5;前半段略细碎,但进藏以后愈来愈好,角色幽默达观的魅力逐步散发,有趣的灵魂难得,难得的是上天从你那里夺走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赠---坚强乐观友善的脾性,执著热情的逐梦心,以及周围一群有爱的人们;写给父亲的信真挚感人,不以猎奇为目的地描摹日常是一大亮点,小人物也有春天。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